在流变中传承与创新——北川羌记忆与建筑本土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千年一遇的512大地震彻底毁坏了北川县城,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建设将为弘扬和创新羌族文化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新契机。目前重建规划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重建过程面临着新县城风貌特点的研究与探索,也担负着挖掘、传承保护羌族独特文化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北川羌记忆与羌变化分析,提出了关于北川建筑本土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流变创新设计建议。旨在弘扬时代精神,在传承羌民族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强调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城镇风貌。引用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本土化",是对北川县城建筑方向的最佳概括。
引文
1.吴良镛.中国院士书系——建筑·城市·人居环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单德启.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郑新风.似曾相识燕归来——寻找历史传统与现代渝筑的契合点.安徽建筑.2000
    4.吴长福等.永恒北川——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项目概念设计.城市规划学刊.2009/3
    5.李晓江张兵束晨阳张健.回望生命的光辉——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及震灾纪念地规划的思考.城市规划.2008/7
    6.北川羌族自治县建筑风貌研究编委会.北川羌族自治县建筑风貌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7.孙施文胡丽萍.灾后重建规划,为了现在和未来的责任.城市规划学刊.2008/4
    8.夏南凯宋海瑜.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应对.城市规划学刊.2008/4
    9.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川县总体规划.200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