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地层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柴达木盆地地层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区域地质调查阶段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研究,到大区统层阶段的地震、测井资料的应用,再到等时对比阶段的多信息综合研究。最近,层序生物地层学在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层划分对比上表现突出。层序生物地层学应用了古生物、地震、地质等多信息分析方法,目标是在一个跨构造的、跨相的区域内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分三步完成:单井层序划分—地震标定—连井等时地层对比。有三个关键技术:1.化石分类鉴定技术,2.单井高分辨率层序划分技术,3.地震标定技术。本文应用层序生物地层学方法,将柴西第三系下柴组下段划分为两个中期旋回(三级层序),半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上部层序的"红层"顶界不等时,反映沉积中心从山前向盆地方向的转移。并在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柴达木盆地地层研究的"321"发展目标。
引文
1.青海石油管理局地质研究所,1978.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化石图册(第一、二分册).
    1余炳松,胡勇,余素玉,等,2001.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及其周缘第三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2张跃中,张敏,司旦,等,2004.阿尔金斜坡地区沉积-构造综合研究与勘探目标选择.
    3史基安,赵欣,吴清雅,等,2005.七个泉-跃进地区沉积微相研究及勘探目标选择.
    4杨平,吴广大,董宁,等,2007.柴达木盆地西部七个泉-红柳泉地区第三系层序生物地层学研究.
    1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柴达木盆地第三纪孢粉学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2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柴达木盆地第三纪介形类动物群.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青海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青海柴达木盆地早、中侏罗世地层及植物群.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唐伦和,狄恒恕.柴达木盆地轮藻化石.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5 Vail P R.Seismicstratigraphy interpretation using sequencestratigraphy.Part1:Seismicstrati-graphy interpretation procedure,in A.W.Bally,ed,Atlas of Seismicstratigraphy,volumeAAPG Studies in Geology27,1987:1-101
    6 Galloway W E.Genetic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basin analysis:architecture and genesis of flooding surface bounded depositional units.AAPG,1989:125-142
    7徐怀大,等.从地震地层学到层序地层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8覃建雄.层序地层学发展的若干重要方向.岩相古地理,1997,17(2):63-69
    9邓宏文,王红亮,李小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在河流相中的应用.石油天然气地质,1997,18(2):90-95
    10顾家裕.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格架概念及模式.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4)
    11杨平,杨玉芹,马立协,等.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沉积环境演变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34(2):160-164
    12罗权生,杨均奇,李森明.吐哈盆地红南9-12井新发现含油气地层归属问题.新疆石油地质,2008,29(1): 117-119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