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羌历年庆祝方式改变原因初探——以四川省邛崃市油榨乡直台村羌历年活动为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5·12"地震后,直台村由汶川县龙溪乡迁移到了四川省邛崃市。2010年该村以集体化的庆祝方式共同庆祝了迁移后的第一个"羌历年"。笔者主要从党和政府的政策、新生环境、新兴产业结构、现代文明和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的导向、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因素对迁移后直台村在庆祝羌历年方式上改变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引文
[1]周毓华.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2]贾银忠.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3]李竹青.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传说[M].北京:旅游出版社,1985.
    [4]徐佩印,施桂英.民族风情[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5]陈蜀玉.羌族文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6]田廷广,周毓华.羌历年节日志——以“5·12”地震后直台村为例[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7]虞崇胜.政治文明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8]周毓华.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9]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川西羌族的历史人类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