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区石刻文献遗产整理研究述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4.14"地震,不仅使玉树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且许多文化遗产亦香消玉殒。本文在对玉树地区石刻文献遗产的整理研究进行详尽梳理的基础上,划分摩崖石刻、嘛呢石刻、石碑文献遗产三大类型,就玉树石刻文献整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归纳总结,旨在为灾后重建中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提供参照系。
引文
[1]玉树藏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43-45.
    [2]罗桑开珠.玉树嘉纳嘛呢石及其文化价值[J].青海民族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德康.索朗曲杰.卡尔梅.桑丹坚参选集(藏文)[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139-140.
    [4]萨迦.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22.
    [5][23]洛周.拉布政教史(藏文)[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0.13、23-32.
    [6]全文转载于丹玛.江永慈诚.康木朵简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50-61.
    [7]玉树藏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玉树州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733.
    [8]聂贡.贡却次旦,白马奔.玉树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J].中国藏学(藏文版),1988,(4):52—75.转载于:藏族文献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11-128.
    [9]德康.索朗曲杰.结古地区赞普赤德松赞时期摩崖文献之考[J].西藏艺术研究(藏文版),2004,(2).并载于:卡尔梅.桑丹坚参选集[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141-199.
    [10]德格才让.再论玉树贝库大日如来庙吐蕃摩崖造像及石刻[A].陈庆英主编.藏族历史宗教研究(第一辑)[C].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6.283—328;扎西才让主编.藏族文献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29—148.
    [11]王尧等主编.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十五辑)[C].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189-210.
    [12]谢继胜.川青藏交界地区藏传摩崖石刻造像与题记分析[J].中国藏学,2009,(1):123—141.
    [13]霍巍.青藏高原东麓吐蕃时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发现与研究[J].考古学报,2011,(3):353—384.
    [14]赵生琛.青海古代文化[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120.
    [15]汤慧生.青海玉树地区唐代佛教摩崖考述[J].中国藏学,1998,(1):114—124.
    [16]罗桑开珠.玉树——古代的藏汉通道[J].中国藏学,1990,(1):68—74.
    [17]荣新江.唐研究:第10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93-500.
    [18]桑德布金.玉树地区吐蕃时期摩崖石刻考述[Z].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6—17.
    [19]冯少华.西藏嘛呢石刻[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10-13.
    [20]蒲文成.甘青藏传佛教寺院[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389.
    [21][22]丹玛.江永慈诚等著.跋绒嘎居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142、140-144.
    [24]蒲文成.青海佛教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329.
    [25][31]丹玛.江永慈诚.康木朵简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150-153、91-93.
    [26]更求多杰.浅谈玉树甲那嘛呢石刻艺术[J].西藏艺术研究,2008,(2):63—64.
    [27]金鑫.《玉树印象——沉默的玛尼堆》与电视节目质量金帆奖[J].现代电视技术,2010,(6):74—75.
    [28]更求多杰.玉树嘉那嘛呢石研究[Z].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6—17.
    [29]陈庆英等.元代藏族名僧胆巴国师考[J].中国藏学,1990,(1):58—67.
    [30]周生文等.大元帝师八思巴在玉树的活动[J].西藏研究,1990,(1):36—44.
    [32]桑丁才让.简介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届民族文物展览会上展出的几件文献资料[J].青海社会科学,1994,(1):117—118.
    [33]高瑞.吐蕃古藏文文献诠释(藏文)[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149-15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