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岭造山带的新认识及有关启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目前,将北秦岭造山带视为华北陆块南缘古活动大陆边缘模式的观点颇为盛行。但从地壳演变依据、古生物资料、野外资料及地壳地震反射剖面等方面研究成果分析,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秦岭海槽应是发育于大陆地壳内部的沉降带,两个陆块间从未存在过真正的古大陆边缘;秦岭造山带是发育于大陆内部因碰撞挤压引起的造山带,并非形成于陆壳板块边缘;“楔入造山”是陆壳内部块体碰撞造山的一种新模式。板块构造理论有局限性,大地构造研究须注意把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与基础地质条件相结合。燕山期的造山运动对中、下扬子地区中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应该确立“开展大陆地壳内部构造背景中各种地壳演变模式研究”的大地构造研究新思路。
引文
1 谢窦克等.华南大陆地壳生长过程与地幔柱构造.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2 游振东等.造山带核部杂岩变质过程与构造解析--以东秦岭为例.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3 耿树芳等.论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属同一个岩石圈板块.中国区域地质,1991(2) :97-113
    4 杨巍然等.造山带结构与演化的现代理论和研究方法--东秦岭造山带剖析.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5 许志琴等.东秦岭复合山链的形成-变形、演化及板块动力学.北 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
    6 王鸿祯等.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和构造发展阶段.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
    7 张二朋等.秦巴及邻区她质-构造特征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8 严克明等,秦巴及邻区构造研究的新进展和新认识.中国区域地质,1993(4) :289-301
    9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湖北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10 吴正文等.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期推覆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历史.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1990
    11 袁学诚.秦岭造山带地壳结构与楔入成山.地质学报,1997,71(3) :227-235
    12 邓晋福等.中国大陆根-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