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NH3排放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李富春;韩圣慧;杨俊;张旭;李如燕;魏源送;范貌宏
  • 单位1:昆明理工大学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单位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氨排放;氮循环;IAP-N模型;农业生态系统;川渝地区
  • 起始页:2823
  • 总页数:9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05030)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0
  • 期:10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基于县级农业活动水平数据及区域氮循环模型IAP-N方法,并根据地理特征、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区行政区划将川渝地区划分成4个亚区,详细估算了1990~2004年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各氨排放源的排放及其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90~1994、1995~1999和2000~2004年3个时期,整个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氨(NH3)年均排放量(以纯氮量计)分别为626.7、670.5和698.8Gg·a-1。氨排放年际变化呈增长趋势,各氨排放源贡献率的年际变化不大,2000~2004年川渝地区施肥农田、粪便管理系统和秸秆燃烧氨排放源的贡献率分别为53%、46%和1%,排放量分别为374.9、318.2和5.6Gg·a-1.各地区的氨排放源结构有所不同,成都平原和重庆地区施肥农田氨排放贡献率最高,而川西南地区和川西北地区以粪便管理系统氨排放为主。川渝地区农业生态系统氨排放地理分布总体上呈“东高西低”现象,2000~2004年,重庆丘陵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及川西北高原地区的氨排放量分别为165.6、408.8、85.9和38.8Gg·a-1氨排放强度分别为20、28、9.1和1.6kg·(hm2·a)-1。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合理利用肥料、减少氨和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