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际经验 促进灾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灾后重建给地震灾区带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机遇。灾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方面的作用,利用公共选择机制并以科技进步的力量推动灾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
引文
[1]朱婷婷,等.论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J].科协论坛,2009,(1):185-186.
    [2]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8-74.
    [3]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借鉴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经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EB/OL].http://ldjob.gov.cn/jaxc/llxx/200804/2651.html,2008-04-07.
    [4]叶孟杰,等.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启示[G]//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兰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2006:229-232.
    [5]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长沙市环境保护局赴北欧考察报告[EB/OL].http://changsha.caiep.org/changsha_jingwaipeixun/content.php?id=41779,2009-04-15.
    [6]何玉宏,等.中外城市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的建设经验及其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7]常纪文,等.日本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的立法培育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环球法律评论,2007,(2):42-52.
    [8]廖柏明.日本旅游资源保护法律与政策的研究——探讨对中国的启示[G]//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兰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2006:1546-155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