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自然灾害救助史研究综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 中文刊名:北京党史
  • 作者:蒋积伟
  • 出版日期:2013-03-05
  • 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年:2013
  • 期:02
  • 出版单位:北京党史
摘要
<正>灾荒史历来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重视灾荒史的研究和记载也是中国史学的传统。近期,影片《一九四二》的上映,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灾荒历史的关注。但总体来看,1949年是自然灾害历史研究的一个拐点,而1978年则是自然灾害历史研究的第二个拐点。学术界认为,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以来,扭转了人们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已有较大改观,自然灾害救助无非就是情况加政策,无学术性可言。长期以来,关于1949年以来的自然灾害救助历史并没有得到太多的
引文
[1]袁华杰:《“中国式救灾”:尊重生命彰显力量》,《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29日。
    [2]张和清:《“中国式救灾”的思考》,《南风窗》2010年第12期。
    [3][5]夏明方:《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式救灾”》,《中华读书报》2010年12月15日。
    [4]蒋积伟:《新中国救灾社会化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6期。
    [6]孙绍骋:《中国救灾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39-248页。
    [7]王治坤:《建立救灾工作新体制管见》,《中国减灾》1994年第1期。
    [8]许建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的一点思考》,《中国民政》1995年第8期。
    [9]叶鹏飞:《举国体制发挥强大救灾效能,但也暴露各种体制弊端》,《联合早报》2008年5月16日。
    [10]王振耀、田小红:《中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管理的基本体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5期。
    [11]蒋积伟,唐明勇:《新中国危机动员理念的变迁——以自然灾害动员为例》,《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4期。
    [12]姜娜:《我国救灾工作理念发展趋势》,《中国减灾》2011年第11期。
    [13][16]陈徐东:《探析防灾减灾心理援助应急机制建设》,《中国减灾》2011年第19期。
    [14][18]郝秀霞:《对抗震救灾中心理危机干预若干问题的思考》,《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第8期。
    [15]张雪琴:《国外重大灾害心理援助机制和组织方式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第6期。
    [17]张侃:《国外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一些做法》,《中国减灾》2012年第3期。
    [19]于冬青、胡秀杰:《灾害心理救助队伍建设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0]欧阳彬、戴钢书:《追寻意义:重建汶川地震灾后的价值秩序》,《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21]欧阳彬、戴钢书:《论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的秩序维度——以汶川、玉树、舟曲为例》,《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第3期。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