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彝走廊西端的碉房及其空间意义——以金沙江三岩峡谷为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本文研究了藏彝走廊西端金沙江峡谷内的碉房文化,认为碉房的空间意义包含了当地人对生态空间、神圣空间以及社会空间的整体认知。走廊西端的碉房对反思藏彝走廊族群或民族关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引文
②《贡觉县县志编写资料卡片》,手抄本,资料来源:贡觉县县志编写办公室。
    ③在三岩的访谈调查非常困难。一方面缺少合适的翻译;另一方面三岩人,尤其是年长的三岩人过于保守,因此很多时候都是向一个访谈对象提出问题,之后由其向自己熟悉的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老人请教,次日再答复笔者。LS的访谈就是这样进行的。LS正是WG帕措的成员,男,三岩M村人,小学文化,访谈时间2008年8月,地点:其家。
    (1)石硕,刘俊波.青藏高原碉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石硕.藏彝走廊:文明起源与民族源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2.
    (3)(6)石硕.青藏高原“碉房”释义——史籍记载中的“碉房”及与“碉”的区分[J].思想战线,2011,(3).
    (4)(5)任乃强.西康图经[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2000.249,255.
    (7)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译.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一卷)[Z].北京: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168.
    (8)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2858.
    (11)刘朝晖.人.自然.文化适应——关于乡村社会发展“内卷化”机制的思考[A].周大鸣编.21世纪人类学[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358.
    (12)才让.吐蕃史稿[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295.
    (13)[英]格雷戈里.贝特森著,李霞译.纳文——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所展开的民族志实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9.
    (14)(15)[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8-129,107.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