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及演变过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利用井口水位对构造应力的响应,分析了地下水位在强(大)地震孕育过程中,中短期应力变化的响应,研究了地震前地下水位从中期异常过渡到短期异常的特征及演变过程。结果显示,当地下水位出现趋势上升、或趋势下降,动态变化规律异常为中期异常,这一时段通常为一年到三年;趋势上升、或趋势下降异常出现明显转折,则中期异常结束;中期异常出现转折后,其异常过程显示上下波动或拉平图像,这一时段为过渡性异常,属于中期异常向短临异常的过渡时段。当水位再次出现明显转折,则为短(临)期异常开始出现。而水位异常图像出现的趋势上升、或趋势下降、打破正常年动态变化规律形态,取决于井孔含水层系统在大震孕育过程的应力调整再积累阶段所处部位;尤其是取决于观测水点位于地质构造块体的构造带上,还是相邻块体的构造带上。水位震前异常的特征,源于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异常区的形成。
引文
[1] 汪成明,车用太,等.地下水微动态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49-116.
    [2] 车用太,鱼金子,等.张北—尚义地震的地下流体异常及其成因分析[J].地震学报,1999,21(2):194-201.
    [3] J C 耶格,N G W 库克 岩石力学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4] 张倬元,王仁天,王兰生,编著.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地质出版社,1981.67-98.
    [5] 万登保,夏非.澜沧—耿马强震地下流体异常剖析[水位、水化专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9-19.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