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时变重力场离散小波多尺度分解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利用华北地区地震重力监测网的绝对重力与相对重力多期重复观测资料,处理获取不同时空尺度的华北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利用二维小波分解技术,将不同场源深度异常进行了分离,并对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变化给出了解释,提高了对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趋势的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小波细节的功率谱分析,可以获得各阶小波变换逼近及小波细节分析图所对应的场源深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变化对于深入认识华北地区潜在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On the basis of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gravity observations in North China,spatial dynamic variation results of regional gravity field are obtained.Multi-scale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are used to separate anomalies at different depths, and give some explanation to gravity variations at different time space scales. Gravity variation trends in North China are improved. Based on this result, the analysis of wavelet power spectrum, the image of the depth of wavelet approximation and detail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of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seismic rick in North China for gravity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time space scales.
引文
邓起东、冉勇康、杨晓平等,2007,中国活动构造图,北京:地震出版社。
    刁博、王家林、程顺有,2007,重力异常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分解阶次的确定,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2(4),564~568。
    方盛明、余钦范、张先康,2001,中国东部及其邻域岩石圈底界面特征及地震活动性,地球物理学报,44(1),48~53。
    高德章、侯遵泽,2000,东海及邻区重力异常多尺度分解,地球物理学报,43(6),842~849。
    顾功叙、刘克人、郑金涵等,1997,中国京津唐张地区时间上连续的重力变化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科学通报,42(18),1919~1930。
    侯遵泽、杨文采,1997,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地球物理学报,40(1),85~95。
    黎海龙、朱国器,2007,桂西地区重力场小波多重分解及地质意义,物探与化探,31(5),465~472。
    李辉、徐如刚、申重阳等,2010,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分形特征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0(5),15~18。
    孙和平,2004,重力场的时间变化与地球动力学,中国科学院院刊,19(3),189~193。
    许厚泽,2003,重力观测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的作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3(3),13。
    杨文采、郭爱缨、谢玉清等,1978,重磁异常频率域解释的理论与方法,物化探研究报导,2,134~179。
    杨文采、施志群,2001,离散小波变换与重力异常多重分解,地球物理学报,44(4),534~541。
    章传银、丘其宪,1998,小波分析及其在地球重力学中的应用展望,地球物理学进展,13(2),73~85。
    祝意青、梁伟锋、李辉等,2007,中国大陆重力场变化及其引起的地球动力学特征,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32(3),246~250。
    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2008,重力资料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中期预测,国际地震动态,(7),36~89。
    祝意青、刘芳、郭树松,2011,2010年玉树M7.1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1(1),1~4。
    祝意青、王双旭、江在森等,2003,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地震学报,25(3),291~297。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