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藏区6县鼠类旋毛虫自然感染状况调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地震藏区6县鼠类旋毛虫感染状况,探讨鼠类与人体旋毛虫感染的关系,为藏区旋毛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走访、查看鼠痕、鼠迹,了解当地鼠只活动情况与密度;②采用鼠笼、鼠夹于藏民住宅、室外、猪圈、田间、地头捕鼠;傍晚7时布笼或夹,清晨7 8时收鼠;③处死鼠只、鉴定鼠种、剥皮、分别取每鼠膈、肋、胸、腿、舌、颈等6个不同部位横纹肌绿豆大小2块备检;④采用肌肉直接压片法与人工胃液消化法检查旋毛虫囊包。结果在地震灾区的汶州、茂县、理县、马尔康、黑水、丹巴等6县捕获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川西长尾鼯、小家鼠、松鼠等7种鼠198只,经肌肉直接压片法与人工胃液消化法均未检获旋毛虫囊包。结论首次对四川省曾有旋毛虫病疫情发生的黑水、马乐康、丹巴3县,与至今未见该病报道的汶川、茂县、理县3县部份藏区进行鼠类旋毛虫感染调查均未检获旋毛虫囊包,此结果与国内部分旋毛虫病省区的同类调查结果一致。提示在旋毛虫病呈点状、散在分布的藏区,对捕获的鼠只难以检出旋毛虫囊包。
引文
[1]许隆琪,余森海、徐淑惠,等.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9-130.
    [2]吴观陵,主编.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版,2005:603-617.
    [3]李雍龙,主编.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版,2009:176-180.
    [4]王中全,韩化敏,崔晶,等.旋毛虫子在小鼠先天性传播的初步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2):73-77.
    [5]腾云峰,周全彦,刘选德,等.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考察报告[J].地方病通报,1986,2(1):24-27.
    [6]付清培,汪立茂,许光荣,等.四川省石渠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8,13(4):239-241.
    [7]汪立茂,薛梅,李富忠,等.四川省首次检出鼠疫菌情况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19(2):159.
    [8]赵慰先,主编.人体寄生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85-599.
    [9]易薇明,杨金荣,金俊安.猪和鼠旋毛虫感染及其相互关系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7,21(3):139-140.
    [10]申丽洁,李伟,罗志勇.云南大理小兽旋毛虫感染及宿主种类调查[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2):114-115.
    [11]申丽洁,罗志勇,李伟.鼠类动物与人类旋毛虫感染关系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18(4):259-260.
    [12]董莹,杜尊伟,张再兴,等.云南省旋毛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1):24-26.
    [13]王国飞.我所派员赴云南兰坪开展旋毛虫保虫宿主的感染调查[R].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信息,2009,4:4.
    [14]郑德福,陈漪澜.四川省疾控中心派员赴阿坝、甘孜州开展鼠类旋毛虫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调查[R].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信息,2009,10:10-11.
    [15]汪秉康,罗学圃.一起食用熊肉引起旋毛虫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1,15(3):143-144.
    [16]郑德福,欧阳清,陈漪澜,等.丹巴县藏族人群旋毛虫病血清学调查及感染因素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7,5(4):169-171.
    [17]郑德福,谢红,杨文,等.四川省部分地区旋毛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5,3(4):185-186.
    [18]郑德福,叶萍,许光荣,等.四川省理塘县因生食野猪肉引起旋毛虫病1例[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7,5(2):107-108.
    [19]郑德福,唐中玖,曾华梁,等.四川省人体旋毛虫病暴发疫情概况及因素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6,4(1):8-10.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