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学校设计导向的体现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参考图集》解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  推荐本文 | | 获取馆网全文
摘要
文章介绍了高校建筑设计机构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时,如何体现设计导向、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发的思考。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various college design institutes in the Wenchuan post earthquake rebuilding work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ways of design guide-lin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levant concerns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chool buildings for this region.
引文
[4]引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
    [5]引自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教发[2008]26号)[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要求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和寄宿生的比重.
    [7]《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要求农村地区普通高级中学原则上建在县城.初中建在中心乡镇.小学布局相对集中.
    [8]参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
    [11]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526号).
    [13]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主编.汶川地震灾后学校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参考图集[S].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