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头骨化石研究新进展
详细信息   
摘要
1993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南京1号头骨和南京2号头骨。这2具头骨化石先后经过两次研究都被认为是属于直立人。近几年来,对南京人类头骨化石作了更深入的研究,研究涉及的内容可归纳为:(1)对南京2号头骨作了复位和复原、进行了重新鉴定。对南京1号头骨作了颅容量计算;(2)对南京1号头骨作了更广泛的比较,对比标本包括周口店直立人头骨、印尼Sangiran 17直立人头骨、肯尼亚KNM‐ER 3733头骨和东非Bodo头骨;(3)对南京1号头骨的适应性特征——鼻梁高耸进行了论证。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1)南京2号头骨应属于早期智人而不是直立人。南京1号头骨的颅容量,经计算,为871 mL。该颅容量与周口店3号头骨的相当,二者年代也应相近(周口店3号头骨的年代为57.8万年);(2)南京1号头骨显示出地区性的形态特征,提示了中国人群南北两大类型的形态差别早在南京直立人生活时期已显出端倪。南京1号头骨及和县头骨可能代表一类中国南方的直立人群,其形态与以周口店直立人为代表的中国北方直立人群有些不同。南京1号头骨在脑颅上显示出较多的与KNM‐ER 3733头骨相近的特征,但在面颅上二者相差较大,提示了直立人某些成员在至少1 Ma期间脑颅形态保持稳定。南京1号头骨与Bodo头骨的比较结果与“中心和边缘”假说的推测符合,在东亚这个“边远地区”,现代人群的面颅测量性特征可追溯到直立人群那里;(3)南京直立人的高耸鼻梁是适应性特征,是对寒冷或(和)干燥气候适应的结果,并不意味着“西方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