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区全新世聚落时空变化与人地关系
详细信息   
摘要
在对榆林地区仰韶时期至西周聚落遗址时空分布及考古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内聚落分布同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该区全新世气候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历史,与其相应的人类活动同样具有强烈的兴衰变化特点,表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5~4 ka B.P.前后,在气温和降水有所降低的背景下,人类文化却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说明除了当时的环境仍较为适宜外,社会发展自身规律对人类文化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该区全新世人类文化发展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自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开始,榆林地区的气候处于全新世鼎盛期,吸引南来移民在此定居,6.5~4.5 ka B.P.的约2000年间形成的遗址有127处;龙山前期气候较为适宜,4 ka B.P.后气候转向干凉,但由于环境条件仍然较为适宜和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在4.5~3.7 ka B.P.仅800年的时间形成的遗址多达740处,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商代和西周时期,由于气候的进一步干凉化,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该时期遗址数量大幅减少至77处,表明当时人口的显著减少和社会繁荣程度的明显退步,且畜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