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金堆城花岗斑岩体的锆石U-Pb年龄、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焦建刚;汤中立;钱壮志;袁海潮;闫海卿;孙涛;徐刚;李小东
  • 单位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单位2: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6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锆石U-Pb年龄;成矿机制;花岗岩;地球化学
  • 起始页:1011
  • 总页数:12
  • 经费资助:长安大学科技创新基础研究项目(Nos.CHD2009JC044,CHD2010ZD005);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s.200911007-5,201011058);深部探测技术与试验研究专项(SinoProbe-05-01)。
  • 刊名:地球科学——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 主编:王亨君
  • 电子信箱:xbb@cug.edu.cn; cjoumai@cug.edu.cn
  • 卷:35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06.6179
  • 数据库收录:美国《Ei Compendes》数据库收录
摘要
通过IA-ICP-MS方法测得金堆城和老牛山花岗岩体中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3.7±3Ma和144.5±4.4Ma,与金堆城钼矿床中辉钼矿的Re-Os年龄139±3.0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界定了金堆城成岩成矿时代为侏罗纪末一白垩纪初,2个岩体为同期岩浆事件的产物,与燕山运动有关。金堆城岩体较老牛山岩体富SiO2、K2O,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2个岩体都具有一致的高硅、富碱、过铝质系列和钙碱性岩石系列特征;高的εSr(t)、低的εNd(t)及Pb同位素图解证明2个岩体主要来自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证实老牛山岩体和金堆城岩体的岩浆源区与岩石成因相同,推测老牛山岩体在深部发生分异演化,为金堆城小岩体提供了大量的热液和矿物质,从而出现了金堆城小岩体成大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