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地层埋藏过程对泥岩压实作用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何小胡;刘震;梁全胜;李俊良;齐宇
  • 单位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湛江分公司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埋深;埋藏时间;埋藏史;孔隙度;压实作用
  • 起始页:167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8ZX05023-004)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 主编:翟裕生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feonteer@cugb.edu.cn
  • 网址:http://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http://www.cugb.edu.cn
  • 卷:17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6 208-8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同一岩层经过不同的埋藏轨迹最终达到相同的埋藏终止状态,其孔隙度的保存量存在差异。文中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出发,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变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函数关系,认为地层孔隙度受埋藏时间和埋藏深度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其实质是孔隙度大小受地层埋藏史控制。为了充分证实这一结论,从数学上推导四大类型(加速型、恒速型、减速型和先埋后停型)沉降盆地孔隙度的时间深度函数。研究表明,加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最为有利,减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最为不利,恒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居中。该结论不仅在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得到很好的验证,而且与前人通过统计3种类型埋藏盆地相对应的3个代表性沉积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孔隙度的演化关系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