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陕西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刘春;崇加军;倪四道;李少睿
  • 单位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单位2:陕西省地震局
  • 出生年:1976
  • 学历:硕士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接收函数;地壳结构;地震活动;陕西
  • 起始页:313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西安市政府十一五项目“西安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陕西省地震局青年科研基金(200701)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项目(0908600703)共同资助
  • 刊名:地震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主编:马瑾
  • 地址:北京9803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dzdz@163bj.com
  • 卷:31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63.06 208-12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文中利用陕西数字地震遥测台网14个遥测子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由H-Kappa叠加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地震构造文献,对陕西地区的地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陕西地震活动与地壳结构、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地区的地壳总体趋势是东薄西厚,陕西南部和北部地区地壳较厚(≥40km),位于陕西中部的渭河盆地地壳较薄(34~40km);14个台站中,渭河盆地东部与山西交界的华阴台下方地壳厚度最薄(34km),而盆地西北端的陇县台位于六盘山余脉上,地壳厚度最厚(48km)。2)陕西地区泊松比值总体变化不大(0.24~0.29),可能表明这一地区的岩石组成以中度组分为主;以渭河盆地为界,向北靠近地台一侧泊松比值相对较高,向南靠近秦岭山脉一侧则比值相对较低。3)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渭河盆地处于几个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属于强地震的多发区;陕西南部地区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弱,主要发生在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受陕南几条主要断裂控制;陕西北部地区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震活动最弱。泊松比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物质构成,分析认为其与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泊松比较高区域的地震活动性要高于较低的区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