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AF(BPAF)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晓溪纪芳李佳刘钰晨陈敏杰张捷梁勇
  • 会议时间:2013-07-15
  • 关键词:环境污染 ; 双酚AF ; 斑马鱼 ; 毒性分析 ; 内分泌干扰效应
  • 作者单位:杨晓溪,张捷(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亚热带农业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纪芳,李佳,刘钰晨,陈敏杰(江汉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56)梁勇(江汉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56;江汉大学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56)
  • 母体文献:首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首届极地及高山地区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拉萨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语种:chi
  • 分类号:R99;X82
摘要
双酚AF(BPAF)是双酚A(BPA)的同系物之一,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学、空间技术等领域,离体实验结果证明其具有类雌激素活性,但其对鱼类的影响未知.选用斑马鱼(Danio rerio)成鱼作为活体实验模型,研究了BPAF急性暴露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不同浓度BPAF(0.05,0.25和1mg/L)分别暴露斑马鱼28天后,对斑马鱼的体长、体重均无显著性影响,各暴露组斑马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BPAF暴露可造成雄鱼体内睾酮含量降低,雌二醇含量显著增加,但雌鱼体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病理切片结果显示,BPAF可造成斑马鱼肝脏和性腺出现不同程度病变,包括肝细胞水肿及脂肪变性,雄鱼精巢内精子细胞减少,雌鱼的卵细胞发育迟缓.另外,BPAF可显著诱导雄鱼肝脏中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表达,雌鱼肝脏内vtg基因的表达也上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BPAF具有明显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其环境浓度下的潜在危害还需要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