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区域成岩-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胡大千于介江
  • 会议时间:2008-05-01
  • 关键词:东北地区 ; 晚古生代 ; 变质作用 ; 地质演化 ; 油气资源
  •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
  • 母体文献:东北亚地区油气地质与矿产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东北亚地区油气地质与矿产资源学术研讨会
  • 会议地点:长春
  • 主办单位: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 语种:chi
摘要
东北地区处于中亚造山带东端,晚古生代地层出露区通常被称之为兴蒙地槽、兴蒙褶皱带或兴蒙造山带。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变质作用受海西地槽褶皱系观点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区内晚古生代地层遭受了海西期低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近年来对松辽盆地边缘石炭-二叠系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的研究表明,Ro平均值为2.83,反映石炭-二叠系地层应相当于近变质带;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伊利石结晶度、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等的研究,获得了地层属于或相当于近变质带的认识。区域成岩-极低级变质作用与大地构造环境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关系密切,区域成岩-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系统研究,将有助于对研究区大地构造属性的认识,有利于了解该区地质演化的历史,对评价晚古生代的油气资源潜力是十分有益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