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格局和风险演变及我国的政策选择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Risk After Financial Crisis And China's Policy Options
  • 作者:孙飞
  • 英文作者:Sun Fei;
  • 关键词:金融危机 ; 国际金融格局 ; 危机救助
  • 中文刊名:FZYJ
  • 英文刊名:Development Research
  • 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2-20
  • 出版单位:发展研究
  • 年:2019
  • 期:No.390
  • 语种:中文;
  • 页:FZYJ201902006
  • 页数:5
  • CN:02
  • ISSN:35-1041/F
  • 分类号:34-38
摘要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引发各国金融实力调整,还加速了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促进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进而引起国际金融格局重大调整。与此同时,全球金融风险正在不断累积,近中期再次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断增大。我国一方面要抓住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融格局调整的机遇,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提高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应加快构建并完善适合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的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制度,加强监管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防范、应对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政策体系。
        
引文
[1]王茜,国际金融格局调整及中国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 2017, 11.
    [2]王志军,韩轶男,欧盟共同金融政策的发展与调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夏杰长,陈军,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与服务业开放[J].全球化, 2017, 8.
    [4]杨凌,党的十九大: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新起点,仁真国际发展研究院.
    [5]张明,次贷危机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6):74-80.
    [6]张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背景、原因、措施及中国的参与[J].国际经济评论, 2010(1):114-137.
    [7]张丽平,2016:“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7号.
    [8]张丽平,2016:“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22号.
    [9]张丽平,韩萌,2016:“加快推进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23号.
    [10]张丽平,傅帅雄,2016:“大力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第24号.
    (1)数据来源:Wind。
    (2)例如,发达国家通过IMF等多边金融组织提供的救助,强制要求发展中国家接受其所规定的经济发展路径。
    (3)IMF在援助贷款层面的改革包括,更加强调受援国的政策和基本面,提高了贷款援助机制的灵活性,简化了贷款费用和期限结构,增加对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等。
    (4)“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简称ESM)是欧元区国家为应对和防止债务危机而设立的永久性基金,总部设在卢森堡。其主要功能包括购买危机成员国的国债,向其进行贷款,为其问题银行注资等。
    (5)资料来源:http://xinwen.eastday.com/a/180421123743911.html。
    (6)数据来源:http://news.10jqka.com.cn/20180319/c603465889.shtml。
    (7)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金融政策委员会和审慎监管局,分别履行宏观和微观的审慎监管职能;将金融服务管理局改为金融行为监管局,负责监管金融服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