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provincial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 作者:张玉 ; 任建兰 ; 谷缙
  • 英文作者:Zhang Yu;
  • 关键词:绿色发展 ; 生态文明 ; 空间分异 ; 影响因素
  • 中文刊名:JSNY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21 09:06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v.47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571525);; 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编号:16AWTJ05)
  • 语种:中文;
  • 页:JSNY201911078
  • 页数:8
  • CN:11
  • ISSN:32-1214/S
  • 分类号:347-354
摘要
基于对绿色发展水平内涵的理解,构建四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趋势面分析及障碍度模型,分析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水平各层级和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山东、浙江、上海、广东等5省(市)无论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国土空间开发治理3个层级,还是在综合评价方面处在高水平区,甘肃省处在低水平区;中国各省域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空间差异明显,聚合趋势较显著,冷热点空间格局与其等级水平的空间格局基本吻合;空间指向性明显,东西向呈"东高西低"的抛物线型分布,南北向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倒"U"形分布,出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针对不同地区制约因素提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引文
[1]任建兰,张伟,张晓青,等.基于“尺度”的区域环境管理的几点思考——以中观尺度区域(省域)环境管理为例[J].地理科学,2013,33(6):668-675.
    [2]任建兰,常军,张晓青,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140-145.
    [3]刘纪远,邓祥征,刘卫东,等.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概念框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0):1-7.
    [4]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14-20.
    [5]蒋南平,向仁康.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若干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13(2):50-54.
    [6]刘思华.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绿色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1(5):65-70.
    [7]杨志江,文超祥.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评价与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17,37(3):10-18.
    [8]赵领娣,张磊,徐乐,等.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1):106-114.
    [9]穆学英,刘凯,任建兰.中国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8):1006-1014.
    [10]张欢,罗畅,成金华,等.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关系[J].经济地理,2016,36(9):158-165.
    [11]卢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和根本[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1):1-9.
    [12]黄跃,李琳.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时空演化[J].地理研究,2017,36(7):1309-1322.
    [13]刘冰,张磊.山东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7):141-152.
    [14]臧漫丹,诸大建,刘国平.生态福利绩效:概念、内涵及G20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5):118-124.
    [15]钟水映,冯英杰.中国省际间绿色发展福利测量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9):196-204.
    [16]Kruk R,Thompson D,Liu J Y.The road map for green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11(3):244-252.
    [17]Saul C.Toronto’s green development policies get a passing grade[J].Daily Commercial News and Construction Record,2008,81(114):1-3.
    [18]谢雄标,吴越,严良.数字化背景下企业绿色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J].生态经济,2015,31(11):88-91.
    [19]王珂,秦成逊.西部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89-93.
    [20]李琳,楚紫穗.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及动态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15(1):68-75.
    [21]郑红霞,王毅,黄宝荣.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3(2):142-152.
    [22]郭永杰,米文宝,赵莹.宁夏县域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3):45-51,8.
    [23]谢里,王瑾瑾.中国农村绿色发展绩效的空间差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6):20-26.
    [24]程钰,任建兰,崔昊,等.基于熵权TOPSIS法和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6):27-31.
    [25]何伟,杨春红.基于Topsis的江苏省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68-72.
    [26]韩瑞玲,佟连军,宋亚楠.基于生态效率的辽宁省循环经济分析[J].生态学报,2011,31(16):4732-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