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自杀率下降趋势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李建军 ; 闫懋君
  • 关键词:社会变迁 ; 民族地区 ; 自杀率 ; 婚恋观
  • 中文刊名:JHXK
  • 英文刊名: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 机构:贵州大学;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版日期:2019-03-10
  • 出版单位:江海学刊
  • 年:2019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自杀防治研究”(项目号:15ASH003);; 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社会文化变迁与自杀防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JHXK201902032
  • 页数:6
  • CN:02
  • ISSN:32-1013/C
  • 分类号:167-172
摘要
自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学研究中的经典议题,可以作为观察和理解社会及群体生态的重要视角,透过自杀率的变化还可以管窥社会变迁的某些侧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自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有助于理解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整体转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基于对云南省X村的实地调查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日益普及、宗教信仰的日渐式微、婚恋观念的现代转型、公共墓地的迁移和葬礼的简化等,该地区的人口自杀率近年来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引文
①陈庆玲等:《云南澜沧战马坡村拉祜族民俗宗教与自杀现状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4期。
    ②④⑤⑧转引自张杰、景军《中国自杀率下降趋势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③⑥(18)李光华等:《拉祜族自杀调查分析》,《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第2期。
    ⑦周锐:《农村青年自杀行为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⑨(11)(24)张杰:《解读自杀: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00、127~129、93页。
    ⑩据村民介绍和笔者入户调查,村里有名的大户尹某,其家庭年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其两个女儿都在外自己生活,经济独立。唯一的小儿子还在县城读书。侄儿、侄女帮忙管理着家里的经营部。
    (12)景军、吴学雅、张杰:《农村女性的迁移与中国自杀率的下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3)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是国家教育部提出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的一项基本任务。
    (14)(20)周小燕:《拉祜族和纳西族自杀行为的跨文化心理分析》,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5)顾明志、李克礼:《拉祜族小学生集体自杀8例》,《上海精神医学》1996年第8期。
    (16)2008年7月19日,在该村曾发生震惊全国的大规模群体事件——“7·19孟连事件”,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17)2012年8月1日,笔者在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勐马镇勐阿村贺养组对村民组长岩各相进行访谈。
    (19)李建军:《血色情殇:纳西族、拉祜族的殉情自杀遗风》,《吉首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1)《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关于农业人口婚龄变通执行的规定》,云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26日。
    (22)谢芬芳:《打工潮下农村青年婚恋观的变革》,《传承》2008年第7期。
    (23)王泽:《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婚姻现状分析》,《法制博览》2014年第9期
    (25)乐国安、管健编:《社会心理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6~47页。
    (26)[法]爱米尔·杜尔凯姆(涂尔干):《自杀论》,钟旭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8页。
    (27)李光华等:《澜沧县战马坡村拉祜族自杀情况调查分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年第2期。
    (28)刘燕舞:《农民自杀的类型及其社会分布逻辑》,《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