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规模、银行所有制歧视与产能利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ENTERPRISE FINANCING SCALE,OWNERSHIP DISCRIMINATION AND CAPACITY UTILIZATION
  • 作者:孙成浩 ; 沈坤荣
  • 英文作者:SUN Cheng-hao;SHEN Kun-rong;School of Economics,Nanjing University;Jiangsu Branch,ICBC;
  • 关键词:产能利用 ; 测度 ; 形成机理 ; 融资规模 ; 所有制歧视
  • 英文关键词:capacity utilization;;measurement;;formation mechanism;;financing scale;;ownership discrimination
  • 中文刊名:JJLL
  • 英文刊名: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 机构: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
  • 出版日期:2019-01-16
  • 出版单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年:2019
  • 期:No.337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动力研究”(14ZDA023)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JJLL201901003
  • 页数:16
  • CN:01
  • ISSN:11-1517/F
  • 分类号:29-44
摘要
本文在对中国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将企业融资规模和银行所有制歧视引入产能过剩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完善了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产能利用率与企业融资规模密切相关,银行所有制歧视通过企业融资规模对产能利用率产生间接影响。剔除技术效率影响后,行业整体融资规模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并存在明显的混合效应。从所有制来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融资规模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民营企业融资规模发挥着相对积极作用。2008年后企业融资规模的扩大更易引起产能过剩的发生。银行所有制歧视对产能利用率的冲击效应更加强烈。
        In this paper,we first measure the capacity utiliz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s,and then introduce financial scale and ownership discrimination in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xcess capacity to understand how excess capacity emerges.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ss capac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firm financing scale,and ownership discrimination has an indirect effect on capacity utilization through influenc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irm financing scale.The overall financing scale in an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xcess capacity after eliminating technical efficiency,and the effect alternates between promotion and inhibition across tim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wnership,excess capacity is reduced for the private enterprises,but deteriorated for the financing scale of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and foreign enterprises.After 2008,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loans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excess capacity than before.Meanwhile,the phenomenon of ownership discrimination arises once again,and it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xcess capacity becomes stronger.
引文
白让让,2016:《竞争驱动,政策干预与产能扩张---兼论“潮涌现象”的微观机制》,《经济研究》第11期。
    陈德湖、马平平,2013:《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关联与技术外溢》,《统计研究》第7期。
    陈继勇、郝群花,2009:《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的非均衡增长研究---基于行业数据的面板分析》,《经济管理》第1期。
    程俊杰,2015a:《转型时期中国产能过剩测度及成因的地区差异》,《经济学家》第3期。
    程俊杰,2015b:《中国转型时期产业政策与产能过剩---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第8期。
    董敏杰、梁泳梅、张其仔,2015:《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行业比较、地区差距及影响因素》,《经济研究》第1期。
    耿强、江飞涛、傅坦,2011:《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引入产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实证检验》,《中国工业经济》第5期。
    郭长林,2016:《财政政策扩张、纵向产业结构与中国产能利用率》,《管理世界》第10期。
    韩国高、高铁梅、王立国、齐鹰飞、王晓姝,2011:《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经济研究》第12期。
    黄益平,2010:《中国经济进入常规增长时代》,《中国市场》第33期。
    贾润崧、胡秋阳,2016:《市场集中、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管理世界》第12期。
    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2012:《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中国工业经济》第6期。
    林毅夫、孙希芳,2008:《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第9期。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2009:《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经济研究》第8期。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2010:《“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经济研究》第12期。
    刘瑞明,2011:《金融压抑、所有制歧视与增长拖累---国有企业效率损失再考察》,《经济学(季刊)》第1期。
    卢峰,2010:《治理产能过剩》天则经济研究所399次学术报告会纪要。
    卢峰、姚洋,2004:《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罗来军、蒋承、王亚章,2016:《融资歧视、市场扭曲与利润迷失---兼议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经济研究》第4期。
    钦晓双、孙成浩,2014:《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存量测算》,《产业经济评论》第6期。
    沈坤荣、李剑,2009:《企业间技术外溢的测度》,《经济研究》第4期。
    沈坤荣、钦晓双、孙成浩,2012:《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与测度》,《产业经济评论》第4期。
    孙晓华、李明珊,2016:《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及其效率损失》,《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
    张晖,2013:《中国新能源产业潮涌现象和产能过剩形成研究》,《现代产业经济》第12期。
    张杰、刘元春、翟福听、芦哲,2013:《银行歧视、商业信用与企业发展》,《世界经济》第9期。
    张少华、蒋伟杰,2017:《中国的产能过剩:程度测算与行业分布》,《经济研究》第1期。
    钟宁桦、刘志阔、何嘉鑫、苏楚林,2016:《中国企业债务的结构性问题》,《经济研究》第7期。
    Blonigen,B.A.,and W.W.Wilson,2010,"Foreign Subsidization and Excess Capacit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80(2):200-211.
    Steel,W.F.,1972,"Import Substitution and Excess Capacity in Ghana",Oxford Economic Papers,24(2):212-240.
    Tone,K.,and M.Tsutsui,2010,"Dynamic DEA:A Slacks-based Measure Approach",Omega,38(3-4):145-156.
    (1)因相关数据缺失,本文在计算产能利用率时将其他采矿业、其他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予以剔除。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2012年以后,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合并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解为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为保持整体行业分类一致,本文将2012-2014年这三个行业数据分别进行了逆向还原。
    (2)具体计算过程可分别参考沈坤荣等人(2012)、钦晓双和孙成浩(2014)、董敏杰等人(2015)、贾润崧和胡秋阳(2016)的做法。
    (1)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4个行业也被沈坤荣等人(2012)或程俊杰(2015b)识别为产能过剩行业。
    (2)如果CURA>79%且SRDA>0,则认定为非过剩行业。
    (1)根据卢锋(2010)的研究,2002年是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规模产能过剩时期的分界点。
    (2)限于篇幅,本文未在表2中列出三个阶段的相关数据,感兴趣读者可以向笔者索取。
    (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CURA在2009-2014年高于79%,但SRDA小于0,本文将其判定为“弱过剩”行业。
    (4)限于篇幅,有关统计结果未在正文中列出,感兴趣读者可以向笔者索取。
    (1)本文借鉴郭长林(2016)的做法,尝试从纵向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企业融资规模与产能过剩的关系。限于篇幅,未在正文中列出,感兴趣读者可以向笔者索取。
    (1)本文还对模型3~模型5进行了扩展:在模型3基础上,增加loan及owndn×dum09的滞后一期,检验融资规模对产能利用率的混合效应在2008年前后的变化;在模型4基础上,将模型2和模型3中loan替换为owndn,分别检验所有制歧视对产能利用率是否具有混合效应,及其与产能利用率的关系在2008年前后的变化;在模型5的基础上,加入loan和loan×owndn的滞后一期,用于检验是否具有混合效应;在模型5的基础上,加入loan×owndn×dum09,用于检验上述关系在2008年前后的变化,然后加入有关变量的滞后一期,检验混合效应在2008年前后的变化。
    (1)刘瑞明(2011)也采用这一口径度量银行所有制歧视,只是国有企业贷款规模的计算方式与本文不同。
    (2)这并不是说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不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只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表现较轻。
    (1)孙晓华和李明珊(2016)认为企业过度投资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2008年之后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极大地激化了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加重了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这对本文的结论提供了重要证据。
    (2)包括影子银行的资金也多数投资于股市和房地产,没有流入实体经济(罗来军等人,2016)。
    (1)钟宁桦等人(2016)的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以前给民营的“僵尸”企业贷款也存在同样的特征,但国有企业的系数最大;2008年之后,给各种所有制的“僵尸”企业提供的贷款都显著加剧(系数几乎是一样的)。
    (1)限于篇幅,稳健性检验相关结果未在正文中汇报。感兴趣的读者可向笔者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