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轮转换看《红字》——小说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文学文体学分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高凌飞
  • 关键词:话轮转换 ; 《红字》 ; 人物性格 ; 心理 ; 文学文体学
  • 中文刊名:WCBJ
  • 英文刊名: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 机构: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版日期:2019-01-11
  • 出版单位: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年:2019
  • 期:v.3;No.74
  • 语种:中文;
  • 页:WCBJ201902026
  • 页数:2
  • CN:02
  • ISSN:23-1601/G0
  • 分类号:58-59
摘要
文学文体学批评是建立在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相对较新的文学文本批评方法。从话轮转换角度分析小说是一种新的文学文体学批评。该文旨在通过话语结构阐释文本,即用话轮转换的理论框架结构来剖析著名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此方法属于语用学理论的范畴,话语分析是用来解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透视出来的他们的心理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文本意义的产生不仅依靠人物说出的话语,而且有赖于被话轮转换控制的话语表达方式。话轮转换理论的应用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更为创新的方法,利于读者科学和准确地把握文本内涵。
        
引文
[1]何自然,陈新仁.语用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胡壮麟,刘世生.西方文体学辞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陈蓓.历尽劫难而永葆生机———《红字》中野玫瑰的象征意义[J].湘南学院学报,2016,37(4):46-48.
    [4]张苗苗.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视角分析《红字》主人公及霍桑的内心挣扎[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6):56-57.
    [5]贾韡莉.在礼制下蛰伏在拯救中觉醒———由《红字》解析十九世纪西方女性意识轨迹[J].甘肃高师学报,2017,22(5):9-11.
    [6]宋莹璐.语言资源与人际意义———评价理论视角下《红字》女主角的语言特点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7]涂文娟.互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翻转课堂师生话语轮换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1):156-157.
    [8]史秀丽.外语课堂的师生话语轮换与外语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2006(12):83-86.
    [9]申丹.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7-13,80.
    [10]何春霞,周彦军.文学文体学与小说风格的翻译———以《围城》中的前景化语言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