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生活世界”观念与道家生命哲学的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Comparative Study of Phenomenological Concept of the “Lifeworld” and Taoist Philosophy of Life
  • 作者:马得林 ; 王阳
  • 英文作者:Ma Delin;Wang Yang;
  • 关键词:现象学 ; 生活世界 ; 道家哲学
  • 中文刊名:FJLW
  • 英文刊名:Fujian Tribune
  • 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05
  • 出版单位: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321
  • 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资助项目“道家与现象学的生活世界观念比较研究”(16011157C);;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信息技术时代对中国传统技术的哲学反思”(8002-20106186449)
  • 语种:中文;
  • 页:FJLW201902013
  • 页数:7
  • CN:02
  • ISSN:35-1248/C
  • 分类号:89-95
摘要
胡塞尔晚年提出的"生活世界"观念是现象学自身理论发展与传统西方哲学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以"本质直观"和"意义构成"回应传统西方哲学的困境;海德格尔的"在世之在"以"生存"指引人在世界中存在的本真问题,这种回应和追问是对生存困境的反思,也是对生命的本质关怀。道家哲学是面向"生活"的哲学,其主旨在于探寻生活境遇的几微,回归生命的自然朴真。因而在探究生活世界及生存境遇问题上,现象学思维与道家哲学有共同理论旨趣。
        
引文
(1)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2)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
    (3)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42页。
    (4)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71页。
    (5)张祥龙:《Aasein的含义与译名》,《德国哲学论文集》(第1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56页。
    (1)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7页。
    (2)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7页。
    (3)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032页。
    (4)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38页。
    (5)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7页。
    (6)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7页。
    (1)伊曼纽尔·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46-47页。
    (2)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75页。
    (3)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76页。
    (4)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页。
    (5)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5页。
    (6)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47页。
    (1)《中庸》:(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2页。
    (2)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6页。
    (3)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18页。
    (4)元永浩:《从中国古代象形文固有的逻辑看老子的“道”》,《吉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5)王天成:《纯粹“立知”的观念与科学精神---从中西方不同致思取向说起》,《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1期。
    (6)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2页。
    (7)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97页。
    (8)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合议,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79页。
    (1)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25页。
    (2)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52页。
    (3)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37页。27(德)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465页。
    (4)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8页。
    (5)任继愈:《老子哲学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3页。
    (1)在中国哲学中,儒家所讲的“良知”、“求放心”;佛家的“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等都是对“体悟”的经验或领会,因而“体悟”的思维方式不仅是道家也是整个中国哲学所具有的特质。
    (2)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6页。
    (3)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5页。
    (4)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24页。
    (5)庄子曾指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而万物莫不小。”(《庄子·齐物论》)
    (6)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7页。
    (7)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84页。
    (8)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24页。
    (9)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29页。
    (10)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6页。
    (11)王弼:《王弼集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8页。
    (12)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