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微课研究的热点演化与前沿趋势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Hot Evolution and Frontier Trend of “Micro-Lecture” Research
  • 作者:李婷 ; 柏宏权
  • 英文作者:LI Ting;BAI Hong-quan;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关键词:微课 ; CiteSpace ; 热点演化 ; 前沿趋势
  • 英文关键词:micro-lecture;;CiteSpace;;hotspot evolution;;frontier trend
  • 中文刊名:SFZ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 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0
  • 出版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35;No.159
  •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移动技术支持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及效果研究”(C-b/2013/01/024)
  • 语种:中文;
  • 页:SFZK201901021
  • 页数:7
  • CN:01
  • ISSN:32-1619/C
  • 分类号:122-127+129
摘要
选取近7年发表在中国知网上的5053篇具有代表性的微课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关键词知识图谱,采用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分析突现词的研究方法,探讨我国微课研究热点演化过程与前沿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对微课的研究热点的演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2011—2012年,聚焦于微课概念的界定以及初步实践;2013年,聚焦于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从2014年至今,聚焦于微课的应用研究与微课应用效果研究。微课未来发展趋势是:微课设计向注重互动性、智能推送等方向发展;微课资源建设向注重平台建设、整体开发等方向发展;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The research uses data from 5053 articles about "micro-lecture"in the CNKI database during the past seven years. This paper visualizes the data,and draw the keyword knowledge map using th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software,Citespace. Using the co-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and burst detection to analyze the hot evolution and frontier trend of"micro-lecture"research.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lecture mainly includes three stages: 2011—2012,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micro-lecture focus on the definition of "microlecture"concept and beginning the initial practice; The year 2013,focusing on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microlecture; from 2014 to the present,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and the effect of micro-lecture application. 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icro-lecture: the design of micro-lecture to lay emphasis on interactivity,intelligent push and other dire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lecture resources to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micro-lecture from a single to diversified.
引文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第61-65页。
    (2)张一春:《微课是什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ouw0.html,2013-04-23.
    (3)郑小军:《我对微课的界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1a0210102e6ge.html,2013-04-30.
    (4)吴秉健:《我对微课的界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1a0210102e6ge.html,2013-04-30.
    (5)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远程教育杂志》2014年第6期,第24-32页。
    (6)张琛,刘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火车过桥问题〉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23期,第60-61页。
    (7)刘爽,郑燕林,阮士桂:《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第2期,第51-56页。
    (8)刘立云,张丽萍,王永花:《交互式微课的设计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年第8期,第44-46页。
    (9)韩庆年,柏宏权:《超越还原主义:在线教育背景下微课的概念、类型和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第98-102页。
    (10)林雪涛,韩鹏:《“技术-艺术”:微课制作的融合与突破》,《教学与管理》2014年第36期,第136-138页。
    (11)胡海英:《浅谈微课的制作》,《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年第1期,第111-112页。
    (1)李靖:《微课促进教学模式变革---论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年第12期,第16-18页。
    (2)姚岚:《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3)吴维:《高校的“微课”教学效用实证研究》,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4)周丙锋,谢新水,刘星期:《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现代教育技术》2015年第9期,第30-36页。
    (1)应丹:《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年第1期,第39-40页。
    (2)宋琼,宋楠:《关于微课程支持下的翻转课堂研究综述》,《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年第6期,第28-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