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青春之歌》创作艺术特征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许薇
  • 中文刊名:YSPL
  • 英文刊名:Arts Criticism
  • 机构: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 出版日期:2016-11-04
  • 出版单位:艺术评论
  • 年:2016
  • 期:No.156
  •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舞剧创作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14BE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YSPL201611030
  • 页数:4
  • CN:11
  • ISSN:11-4907/J
  • 分类号:111-114
摘要
<正>原创舞剧《青春之歌》改编自杨沫的同名长篇小说,这是第一部对同名文学作品及电影作品进行改编的舞剧。该舞剧编创手法上采取了简化情节、撷取原著片段的方式,提炼出三位主人公形象,即林道静、余永泽和卢嘉川,着重塑造舞剧人物形象。舞剧由"序"和"微波静泽""风波空潭""涌波大潮""洪波巨川"四幕构成,以"波"为主线,营造出舞台的块状情境,再以舞蹈动态予以表现,即兼具了"剧"的脉络与"诗"的意象。一、舞姿动态彰显意象情怀
        
引文
[1]于平.舞蹈织体摭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02):53-55.
    [2]许薇.舞剧叙事性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9.
    [3][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5.
    [4]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