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诗学于复古系统的因应脉络与重构路径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Coping Context and Reconstructive Method of Revivalism System in the Late Ming Poetry
  • 作者:郑利华
  • 英文作者:Zheng Lihua;
  • 关键词:晚明 ; 诗学 ; 复古系统
  • 中文刊名:WXYC
  • 英文刊名:Literary Heritage
  • 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5-15
  • 出版单位:文学遗产
  • 年:2019
  • 期:No.683
  • 语种:中文;
  • 页:WXYC201903013
  • 页数:14
  • CN:03
  • ISSN:11-1009/I
  • 分类号:133-146
摘要
在后复古时代,晚明诗学领域基于经典意识与七子派复古系统的惯性影响及建设自身话语体系的需要,对诸子提供的这份文学资产及相应的古典资源,总体上加以理性的鉴别,乃至采取有选择的接纳。同时,本于个性主义主导下的新视界,又鉴于七子派的拟古得失,其对该复古系统则抱有高度的警戒,反思多少走向单一化与技术化的复古演变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探求更新变换的时代出路。这些集中表现在对宗尚目标的制定、对抒情与法度关系的审视以及审美取向的变异等议题上。
        
引文
(1)参见任访秋《袁中郎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8页。
    (2)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卷一八《雪涛阁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中册,第709—710页。
    (3)焦竑《焦氏澹园集》卷一六《苏叔大集序》,《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4册,第155页。
    (4)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9页。
    (5)参见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6)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上册,第450、455页。
    (7)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44页。
    (8)康海《对山集》卷一四《太微山人张孟独诗集序》,明嘉靖间刻本,第11a页。
    (9)⑦ 何景明《大复集》卷三〇《与李空同论诗书》,明嘉靖间刻本,第18a页。
    (10)谢榛《四溟山人全集》卷二四《诗家直说》,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下册,第1319页。
    (11)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六五《徐汝思诗集序》,明万历间刻本,第6b页。
    (12)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四一《宋诗选序》,明刻本,第21a页。
    (13)冯复京《说诗补遗》卷七,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5册,第3962页。
    (14)《说诗补遗》卷六,《全明诗话》,第5册,第3922、3924、3931页。
    (1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六,中华书局1965年版,下册,第1793页。
    (16)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一《集录二》,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70页。
    (17)参见陈国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9、201、207、213页。
    (18)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辩体》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19)《袁宏道集笺校》卷一八《叙梅子马王程稿》,中册,第699页。
    (20)《袁宏道集笺校》卷一八《雪涛阁集序》,中册,第710页。
    (21)《袁宏道集笺校》卷四《诸大家时文序》,上册,第184页。
    (22)《袁宏道集笺校》卷一一《张幼于》,上册,第501页。
    (23)《袁宏道集笺校》卷二一《答张东阿》,中册,第753—754页。
    (24)袁中道著,钱伯城点校《珂雪斋集》卷一〇《吴表海先生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上册,第465页。
    (25)⑨ 《珂雪斋集》卷一〇《蔡不瑕诗序》,上册,第458页。
    (26)《珂雪斋集》卷九《解脱集序》,上册,第452页。
    (27)《珂雪斋集》卷二五《答夏濮山》,下册,第1097页。
    (28)江盈科《雪涛小书·诗评》,《全明诗话》,第4册,第2762、2765页。
    (29)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谢布政肇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648页。
    (30)高棅《唐诗品汇·总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上册,第8页。
    (31)王偁《唐诗品汇叙》,《唐诗品汇》,上册,第4页。
    (32)《小草斋诗话》卷二《外篇上》,《全明诗话》,第4册,第3510—3511页。
    (33)《小草斋诗话》卷一《内篇》:“五言古,学汉魏足矣,即降而为陈拾遗、韦苏州,不失淡而远也。七言古,学李、杜足矣,即降而为长吉、飞卿,不失奇而俊也。五言律,学王、孟足矣,即降而为幼公、承吉,不失警而则也。五七言绝,学太白、少伯足矣,即降而为牧之、国钧,不失为婉而逸言也。惟七言律,未可专主必也,以摩诘、李颀为正宗,而辅之以钱、刘之警炼,高、岑之悲壮,进之少陵以大其规,参之中晚以尽其变。”(《全明诗话》,第4册,第3506页)
    (34)锺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卷二八《再报蔡敬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70页。
    (35)锺惺《诗归序》,锺惺、谭元春《古诗归》,《续修四库全书》,第1589册,第351页。
    (36)《袁宏道集笺校》卷一一《江进之》,上册,第515页。
    (37)《隐秀轩集》卷二八《与蔡敬夫》,第468页。
    (38)参见邬国平《竟陵派与明代文学批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39)如李攀龙《古今诗删》选录盛唐诗,杜诗入选九十三首,位列第一,比居于第二的李白入选五十七首多出三十余首,可见重杜诗之一斑(参见《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第238—239页)。
    (40)王廷相《王氏家藏集》卷二二《刘梅国诗集序》,明嘉靖间刻本,第33b页。
    (41)锺惺、谭元春《唐诗归》卷二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135、142页。
    (42)《唐诗归》卷二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173页。
    (43)《唐诗归》卷三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211—212页。
    (44)《唐诗归》卷三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219页。
    (45)《唐诗归》卷二六,《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147页。
    (46)《唐诗归》卷三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199页。
    (47)《唐诗归》卷三六,《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251页。
    (48)《隐秀轩集》卷二八《再报蔡敬夫》,第470页。
    (49)谭元春《诗归序》,《古诗归》,《续修四库全书》,第1589册,第354页。
    (50)《弇州山人续稿》卷四一《宋诗选序》,第20b页。
    (51)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九《唐诗纪序》,明万历间刻本,第20a页。
    (52)《大泌山房集》卷九《宋元诗序》,第29a—30b页。以上参见拙文《苏轼诗文与晚明士人的精神归向及文学旨趣》,《文学遗产》2014年第4期。
    (53)娄坚《学古绪言》卷二《钱密纬寒玉斋诗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295册,第16页。
    (54)《学古绪言》卷二二《答吴兴王君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95册,第257页。
    (55)《雪涛小书·诗评》,《全明诗话》,第4册,第2761、2765、2775页。
    (56)《袁宏道集笺校》卷二一《与李龙湖》,中册,第750页。
    (57)《袁宏道集笺校》卷一〇《冯琢庵师》,中册,第780—781页。
    (58)《袁宏道集笺校》卷二一《答陶石篑》,中册,第743页。
    (59)《袁宏道集笺校》卷一一《张幼于》,上册,第501页。
    (60)《大复集》卷三〇《与李空同论诗书》,第18a页。
    (61)⑥ 李梦阳《空同先生集》卷六一《驳何氏论文书》,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4册,第1736页。
    (62)[美]刘若愚著,杜国清译《中国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137—139页。
    (63)《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六八《张肖甫集序》,第4a页。
    (64)《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四四《艺苑卮言一》,第16b页。
    (65)⑩ 《大泌山房集》卷一一《太函集序》,第3b页。
    (66)《大泌山房集》卷一二九《朱修能诗跋》,第32b—33a页。
    (67)《大泌山房集》卷一〇《快独集序》,第16b页。
    (68)《大泌山房集》卷二〇《谢工部诗集序》,第16a页。
    (69)《袁宏道集笺校》卷四四《袁无涯》,下册,第1281—1282页。
    (70)《袁宏道集笺校》卷二二《答李元善》,中册,第786页。
    (71)《袁宏道集笺校》卷二一《答张东阿》,中册,第753页。
    (72)《珂雪斋集》卷一〇《花雪赋引》,上册,第459—460页。
    (73)《珂雪斋集》卷一〇《蔡不瑕诗序》,上册,第458页。
    (74)《珂雪斋集》卷一〇《阮集之诗序》,上册,第462页。
    (75)《焦氏澹园集》卷二二《题谢康乐集后》,《续修四库全书》,第1364册,第227页。
    (76)《焦氏澹园集》卷一五《彭比部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364册,第149页。
    (77)焦竑《焦氏澹园续集》卷二《竹浪斋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364册,第558页。
    (78)《焦氏澹园集》卷一六《寒松斋存稿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364册,第151页。
    (79)《空同先生集》卷六一《驳何氏论文书》,第1737—1738页。
    (80)《空同先生集》卷六一《再与何氏书》,第1742页。
    (81)《空同先生集》卷六一《答周子书》,第1748页。
    (82)参见拙文《明代前中期诗坛尊杜观念的变迁及其文学取向》,《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11年第2期。
    (83)《焦氏澹园集》卷二二《题陈少明诗》,《续修四库全书》,第1364册,第229页。
    (84)《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邹提学迪光》,下册,第647页。
    (85)邹迪光《石语斋集》卷一四《蕉雪林诗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9册,第214页。
    (86)《调象庵稿》卷二七《王懋中先生诗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9册,第744页。
    (87)《调象庵稿》卷一六《孙百川先生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9册,第249页。
    (88)《石语斋集》卷一四《蕉雪林诗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9册,第214页。
    (89)《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朱主事长春》,下册,第621页。
    (90)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二《国朝下》,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336页。
    (91)《诗薮·内编》卷五《近体中》,第99页。
    (92)《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二,第415、420、423、426页。
    (93)《对山集》卷一〇《渼陂先生集序》,第11a页。
    (94)《焦氏澹园集》卷一六《苏叔大集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364册,第155页。
    (95)《大泌山房集》卷一九《邓使君诗序》,第27a页。
    (96)《大泌山房集》卷一二《吴汝忠集序》,第24b页。
    (97)《雪涛小书·诗评》,《全明诗话》,第4册,第2765页。
    (98)《诗源辩体·后集纂要》卷二,第415—416页。
    (99)参见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00)屠隆《白榆集》文集卷三《高以达少参选唐诗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359册,第579页。
    (101)《白榆集》文集卷四《柴仲初移居诗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359册,第585页。
    (102)屠隆《栖真馆集》卷一二《凌沂州集叙》,《续修四库全书》,第1360册,第455页。
    (103)《诗薮·外编》卷四《唐下》,第177—178页。
    (104)《诗薮·外编》卷二《六朝》,第146页。
    (105)《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胡举人应麟》,下册,第447页。
    (106)《珂雪斋集》卷一〇《阮集之诗序》,上册,第462页。
    (107)《珂雪斋集》卷一〇《刘性之孝廉诗序》《雪花赋引》《蔡不瑕诗序》,上册,第477、457、459页。
    (108)《隐秀轩集》卷一七《简远堂近诗序》,第249页。
    (109)《隐秀轩集》卷二八《与高孩之观察》,第474页。
    (110)谭元春《诗归序》,《古诗归》,《续修四库全书》,第1589册,第352页。
    (111)谭元春著,陈杏珍标校《谭元春集》卷三一《徐元叹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下册,第824页。
    (112)《隐秀轩集》卷二八《与高孩之观察》,第474页。
    (113)《古诗归》卷一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589册,第473页。
    (114)《古诗归》卷一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589册,第481页。
    (115)《唐诗归》卷二六,《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147页。
    (116)《古诗归》卷一三,《续修四库全书》,第1589册,第492页。
    (117)《唐诗归》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589册,第535页。
    (118)《唐诗归》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589册,第544、550页。
    (119)《唐诗归》卷一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11、13页。
    (120)《唐诗归》卷三〇,《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188页。
    (121)《唐诗归》卷三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210页。
    (122)[美]孙康宜、[美]宇文所安主编,刘倩等译《剑桥中国文学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下卷,第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