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四分律比丘戒本》残卷缀合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Fragments Conjugated Research on the SiFenLv BiQiu JieBen of Dunhuang manuscripts
  • 作者:黄沚青 ; 胡方方
  • 英文作者:HUANG Zhi-qing;HU Fang-fang;
  • 关键词:敦煌文献 ; 四分律比丘戒本 ; 残卷 ; 缀合
  • 中文刊名:GHYY
  • 英文刊名: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 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8-10-15
  • 出版单位:古汉语研究
  • 年:2018
  • 期:No.12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敦煌残卷缀合研究”(14AZS001);; 第58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5M580525)
  • 语种:中文;
  • 页:GHYY201804009
  • 页数:13
  • CN:04
  • ISSN:43-1145/H
  • 分类号:79-90+106
摘要
《四分律比丘戒本》是《四分律》比丘戒法的集本,由唐代怀素据《四分律》汉译本编集而成。通过对敦煌文献的全面普查,现已发现敦煌本《四分律比丘戒本》写卷206号,其中不乏原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从内容、行款、书风书迹、残字契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将《四分律比丘戒本》写卷中的27号缀合为12组。
        SiFenLv BiQiu JieBen is a separate edition of regulations for monks of Dharmagupta-vinaya. In Tang dynasty, Huaisu compiled this book on the basis of regulations for monks in Chinese version of Dharmagupta-vinaya. Through general survey on the published Dunhuang literature, there are 205 pieces of SiFenLv BiQiu JieBen manuscripts and many of them were originally the same volume but torn into several piece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idues of the word, content, writing pattern, calligraphy style and other different angles, 27 pieces of fragments can be conjugated into 12 groups.
引文
张涌泉2013《敦煌写本文献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孟列夫1999《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方广锠2000《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8400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释印顺2011《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北京:中华书局。
    陈士强2015《大藏经总目提要·律藏》(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国图”指任继愈主编《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2011年版;“法藏”指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5年版;“英藏”据缩微胶卷或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1986年版)、方广锠等编《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俄藏”指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院等编《俄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年版;“天津图书馆”指天津图书馆编《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图录》,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书店”指《中国书店藏敦煌文献》编委会编《中国书店藏敦煌文献》,中国书店2007年版;“大谷”指小田义久主编《大谷文书集成》,法藏馆1984-2010年版;“浙敦”指《浙藏敦煌文献》编委会编《浙藏敦煌文献》,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酒博”指段文杰主编《甘肃藏敦煌文献》中酒泉博物馆所藏敦煌文献编号,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上图”指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北大”指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大学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田”指吉川忠夫编《敦煌秘笈》,武田科学振兴财团2009-2013年版。
    (2)“北敦”指《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敦煌写卷编号,“斯”指英藏敦煌写卷编号,“中国书店”指《中国书店藏敦煌文献》敦煌写卷编号,“”指《敦煌秘籍》敦煌写卷编号。
    (3)括注的“北6873”为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缩微胶卷及《敦煌宝藏》编号,“夜44”为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原千字文编号。下仿此。
    (4)表示图片位于《国图》第70册第188页上栏,上栏用A、下栏用B表示。下同。
    (5)表示相应文字参见《大正藏》第22册第1018页下栏第7行至第28行,上栏用A、中栏用B、下栏用C表示。下仿此。因写本与《大正藏》本经文内容略有差异,故曰“参见”。下同。
    (6)因北敦9428号原图版影印时略倾斜,故此四号缀合示意图亦保持原样。
    (7)从缀合后的图版来看,此二号实际纸高有所不同,或因后人修复所致。本文此处采用《国图》条记目录中的数据,该书称二号纸高皆为26.5cm。
    (8)俄敦2419号末行“持刀与人叹誉死快”句在行末,“快”下距栏线还有约二字的空格,据《大正藏》本,其下为“劝死”二字,本可抄在此行行末(如斯6526号此二字即在此行之末)。颇疑此纸本系兑废纸,故此行未抄满即告废弃。
    (9)斯6767号因图版影印原因,部分笔画没有显示。
    (10)此二号也有个别字句与传本《四分律比丘戒本》不同,却与《四分僧戒本》相同者,如北敦5532号“是比丘先不受自请,到二居士家,作如是言”,首句《四分僧戒本》同,而《四分律比丘戒本》“受”后多“居士”二字。又如北敦5580号“作新坐具,当取故者,纵广一榤(搩)手,着新者上”(“榤”字《大正藏》本《四分律比丘戒本》、《四分僧戒本》皆作“磔”,后者校记称宋、元、明等本作“搩”),其中的“”字《大正藏》本《四分律比丘戒本》、《四分僧戒本》皆作“帖”,后者校记称宋、元、明等本作“褋”,“”即“褋”字异写(避唐李世民讳改写),则敦煌本与《四分僧戒本》异本同。不过这种差异往往与传抄或传刻造成的文字讹变增衍有关,不涉及文句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