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剡编刻《少微通鉴》述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Research of Shaowei Tongjian Reedited by Liu Yan
  • 作者:金菊园
  • 英文作者:Jin Juyuan;
  • 关键词:少微通鉴 ; 刘剡 ; 资治通鉴 ; 通鉴纲目
  • 中文刊名:DJWH
  • 英文刊名:Chinese Classics & Culture
  • 机构: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 出版日期:2019-07-15
  • 出版单位:中国典籍与文化
  • 年:2019
  • 期:No.110
  • 语种:中文;
  • 页:DJWH201903010
  • 页数:11
  • CN:03
  • ISSN:11-2992/G2
  • 分类号:59-69
摘要
《少微通鉴》是明代最流行的通史读本,而宣德三年刘氏翠岩精舍刻本又是此书最重要的版本之一。鉴于目前对此版本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本文首先介绍了宣德本的改编者刘剡、王逢的生平。其次,探讨了宣德本的编撰缘起、改编原则和最终付刊的经过。又次,通过文本比对,举例说明了宣德本校正统纪的具体情形。复次,结合王逢、刘剡的生平,对文本改动加以解读。最后,介绍了现存三部宣德本的面貌,并比较了它们的先后关系。
        
引文
(1)仅《中国古籍总目》著录的《少微通鉴》版本就达二十九种。另外,笔者比对多数存世宋、元《通鉴》节本的文本后,发现它们虽然题名、卷数各异,但是均与《少微通鉴》同出一源。鉴于现存最早的《少微通鉴》只是元刻本,姑且可以将它们看作是《少微通鉴》的早期文本。参见笔者硕士学位论文《〈少微通鉴〉早期版本研究》,复旦大学,2013年。
    (2)[日]中砂明德《中国近世の福建人》,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2年,页299—304。
    (3)参见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页100—102,及《中国近世の福建人》,页348、349。
    (4)王重民《冷庐文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页149—152。
    (5)[明]冯继科《建阳县志》卷一一,《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31册,上海古籍书店,1982年。
    (6)[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页35。
    (7)邓秉元《周易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页30。
    (8)宣德本卷首刘剡识语。“永乐丁酉冬”五字在宣德本中破损,笔者据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嘉靖刻《少微家塾点校附音通鉴节要》五十卷(索书号SQ10.25—45.84)卷首刘剡识语补,参见本文第五节。
    (9)[清]董萼《乐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第31册,上海书店,1993年,页418—419。
    (10)[明]李时勉等《宣宗章皇帝实录》卷八,洪熙元年八月十八日,“行在吏部奏:今天下教官凡缺一千八百余员”,同月二十八日:“巡按江西监察御史陈宪举明经儒士二人堪任教职。上命行在吏部取用,因谓曰:‘山林间岂无遗逸?尔等当广询访,凡有通经之士,悉以名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页210、219、220。
    (1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页161。
    (12)宣德本卷首刘剡识语。
    (13)王重民认为“刘剡从王逢请得《少微通鉴节要释义》,正其统记,由书坊好事者梓行,此当为王逢《少微通鉴节要》第一次刻本。此后,刘剡又依据刘恕《外纪》等书,作进一步编纂,由刘文寿梓行,是为第二次刻本”,王重民《冷庐文薮》,页151。笔者认为“坊间好事者既请版行”只是表明书坊有刊刻的意愿,在缺乏实物证据的情况下区分第一次和第二次刻本并无必要。比如刘剡在同一识语中提及的朱公迁《诗传疏义》当时也是“坊中好事者已请刊行”,但是实际真正刊刻的时间据另一王门弟子何英《诗传疏义后序》的记述已经是正统五年以后了。
    (14)宣德本卷首刘剡识语。
    (15)宣德本卷首刘剡识语云:“于是首之以《历代帝王传授总图》,以见国统之离合;先之以《读通鉴法》,以见史学之大要为修齐治平之用。次之以《总要通论》,以见历代君臣治乱存亡得失之由。又次之以《资治通鉴释例》。使知《通鉴》之书,一字一义,褒贬予夺,皆有深意。”
    (16)② 宣德本卷首刘剡识语。
    (17)[明]冯继科《建阳县志》卷二。
    (18)[明]冯继科《建阳县志》卷五。
    (19)笔者所据为《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至治元年赵氏钟秀家塾刻本《少微家塾点校附音资治通鉴节要》五十六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20)宣德本卷二。引文第一句“秦太子之子异人自赵逃归”本是《通鉴纲目》的提要,其余则是第一句的分注。
    (21)宣德本卷二四有刘剡按语:“愚按:先儒之说谓孔明左右昭烈为汉讨贼,声大义于天下,功虽不就,名则正矣。自陈寿志《三国》,以魏为主,例书‘入寇’,寿固万世之罪人也。而司马公亦因而书之,何哉?今依朱子《纲目》,以昭烈绍汉之统,故于孔明兴师则改书‘伐魏’,而魏兵犯境则改书‘入寇’。然后名正言顺而正伪之辨自明矣。后皆仿此,再不重述。”
    (22)上引第①、②条出自宣德本卷二四,第③至⑧条出自宣德本卷二五。
    (23)《通鉴纲目·凡例》:“凡正统尊立皆书尊,曰尊某为某。立后,曰立皇后某。非正统则不书。”[宋]朱熹《朱子全书》第1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页3483。
    (24)至治本卷二八引用陈寿评语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制,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词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出《亮》本传。又云: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25)邓志峰《义法史学与中唐新史学运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页29—39。
    (26)[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页207、343。
    (27)至治本卷二八景初元年条引朱黼史论。
    (28)宣德本卷二四。
    (29)至治本卷二八。
    (30) 宣德本卷二四。
    (31)③ 至治本卷一九。
    (32)[清]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页1173。
    (33)宣德本卷一六。
    (34)《后汉书》卷八三《严光传》,中华书局,1965年,页2763。
    (35)④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页243。
    (36)邓志峰《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页19—52。
    (37)此书分装7册。装帧已改为日本式的香色硬纸封面,长22.2厘米,宽14.4厘米。正文首叶版匡长15厘米,宽11.1厘米。
    (38)此本卷首衬叶有“仲鱼图像”肖像印,“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监我”竖长方白文印,“颜氏家训曰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人不厌其求假焉或有/狼藉几案分散部秩多为童/幼婢妾所点污风雨大鼠所/毁伤实为累德君子其毋忽”方形木戳记,“难得几/个好书人”竖长方朱文印。《读通鉴法》首叶有“书□草堂”朱文方印、“陈仲鱼/家图书”竖长方白文印、“马叔静/图书记”竖长方白文印。《资治通鉴释例》首叶有“海宁陈鳣观”竖长方朱文印。《新编补校附注资治通鉴外纪目录》首叶有“寅昉”朱文方印、“臣光焴印”白文方印,另有一印不可辨识,首卷首叶有“仲鱼”朱文连珠印。
    (39)在笔者所见的明嘉靖刻《少微家塾点校附音通鉴节要》五十卷卷首刘剡识语中,酉字以异体字型“丣”出现,在王重民的引文中“酉”字作“卯”,恐怕是因为卯的异体字型“戼”与“丣”较接近而产生的讹误。当然,永乐朝并无丁卯年,王重民也对之作了校正,参见《冷庐文薮》,页149。
    (40)[日]长泽孝三《幕府のふみくら:内阁文库のはなし》,吉川弘文馆,2012年,页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