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教化的时代省思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徐继存 ; 高盼望 ; 孙宽宁
  • 关键词:乡村教化 ; 乡村文化 ; 现代化 ; 发展
  • 中文刊名:SDJK
  •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 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30
  • 出版单位:当代教育科学
  • 年:2019
  •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新型智库研究专项“山东乡村微型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7CZKJ23)的研究成果之一
  • 语种:中文;
  • 页:SDJK201906019
  • 页数:5
  • CN:06
  • ISSN:37-1408/G4
  • 分类号:89-93
摘要
在中国乡村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乡村教化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但在乡村社会的近现代转型过程中,传统乡村教化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式微和消解,而新的乡村教化尚未形成稳定清晰的机制和秩序。对此,需要在国家政府部门继续从外部施加影响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乡村内生的教化主体,构建多种形式、载体、效果等全面立体的多维时空,形成教化之网,给予乡村民众持续的熏陶和浸染。
        
引文
[1]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0.
    [2]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00.
    [3]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35.
    [4][12][13]贺雪峰.村庄的前途——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道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17,81,204.
    [5]潘家恩.双面的浪漫与多维的乡愁[J].读书,2016,(05).
    [6]詹世友.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支持[J].甘肃理论学刊,2000,(01).
    [7]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2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575.
    [8]李少惠.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生机制的构建[J].经济体制改革,2007,(5).
    [9]容中逵.乡村社会教化的式微与再造[J].社会科学战线,2011,(9).
    [10]詹世友.论教化的三大原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3).
    [11]麦天枢.天国猜想——认识中国的一条新路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