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德兴里壁画墓墨书铭记再探讨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Re-research into the Ink Record of the Dexingli Mural Tomb in DPRK
  • 作者:刘军
  • 英文作者:LIU Jun;Research Institute of Ancient Documents,Jilin University;
  • 关键词:德兴里壁画墓 ; 墨书铭记 ; 冯镇 ; 幽州刺史 ; 高句丽
  • 英文关键词:Dexingli mural tomb;;ink record;;tomb occupant Fengzhen;;Youzhou Cishi;;Goguryeo
  • 中文刊名:YTXS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32;No.134
  • 语种:中文;
  • 页:YTXS201901009
  • 页数:8
  • CN:01
  • ISSN:37-1104/C
  • 分类号:85-92
摘要
朝鲜德兴里幽州刺史壁画墓是研究中古东北亚民族关系和政治形势的重要资料,墓壁上记载墓主仕途履历与属僚拜谒场景的墨书题记蕴含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结合魏晋职官典制和相关史实,足可一探究竟。墓主镇或许出自长乐信都首望冯氏家族,最可能于公元396至407年间相继担任辽东太守和幽州刺史,履职跨越后燕和北燕两朝。他在辽东太守任上曾以个人名义接受高句丽小大兄封号,意在协作共管郡中事务。高句丽势力一度抵达辽东,却远未能覆盖幽州全境,故他晋升刺史后主动解除该职。墓主因在魏燕战争中重挫对手,慑于外交压迫无奈徙居异邦,成为政治流亡者。其颠沛流离的一生是十六国动荡纷争的必然结果和真实写照。
        The Youzhou Cishi's mural tomb in the Dexingli of DPRK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the study of ethnic relations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in medieval Northeast Asia.The rich historical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ink recorded the tomb occupant's official career and his subordinates' visit.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unscramble it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The tomb occupant's hometown was in Changle Xindu county,and served successively as the governor of the Liaodong county and Youzhou state from 396 to 407 AD during the later Yan and Northern Yan period.He personally accepted the title of Brother Goguryeo at Liaodong County,and helped manage the place.Goguryeo had controlled the Liaodong region,but couldn't take over the whole Youzhou,so the title was removed automatically when he got promoted to the position of Yozuhou Cishi.He was a deadly enemy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which became the winner of the war between Wei and Yan.He fled to Goguryeo as a political refugee,worrying about being betrayed,which made his vagrant life the real portrayal of the Chaos in Sixteen Countries.
引文
(1)相关信息资料承蒙高句丽史专家、长春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所长郑春颖教授慷慨提供,特此致谢。主要有云铎、铭学:《朝鲜德兴里高句丽壁画墓》,《东北考古与历史》第1辑,1982年;刘永智:《幽州刺史墓考略》,《历史研究》1983年第2期;康捷:《朝鲜德兴里壁画墓及其有关问题》,《博物馆学研究》1986年第1期;鸿鹄:《朝鲜德兴里壁画墓之我见》,《北方民族》1999年第2期;武田幸男:《德兴里壁画古坟被葬者的出自和经历》,《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2002年第2期;孙玉良、孙文范:《简明高句丽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孙泓:《幽州刺史墓墓主身份再考证》,《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期。另外还有翔实的图表、照片若干,对笔者均帮助极大。
    (1)《魏书》卷一○六《地形志上》,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修订版,第2701页。
    (2)《宋书》卷三六《州郡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098页。
    (3)王树枏:《冀县志》卷一,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刻本,第20页。
    (4)寇克红:《“都乡”考略---以河西郡县为例》,《敦煌研究》2014年第4期。
    (5)谷川道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马彪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76页。
    (6)王树枏:《冀县志》卷七,第9、17页。
    (7)孙泓:《幽州刺史墓墓主身份再考证》,《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期。
    (8)几方志文分见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02、136、146、317页。
    (1)宿白:《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233-234页。
    (2)《晋书》卷六《元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52-153页。
    (3)《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第2718页。
    (4)《魏书》卷一六《道武七王·广平王连附浑传》,第464页。
    (5)《晋书》卷二四《职官志》载晋制持节三等:“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第729页)
    (6)晋制将军军号、太守、刺史的品级参见《通典》卷三七《职官·秩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003-1004页。
    (7)以上事例分见《晋书》卷四四《李胤传》,第1254页;卷五八《周处附周玘传》,第1573页;卷八○《王羲之附王献之传》,第2105页;卷六六《陶侃附陶称传》,第1780页;卷六七《温峤传》,第1785页。
    (8)以上事例分见《晋书》卷六一《刘乔传》,第1673页;卷八四《庾楷传》,第2187页;卷七四《桓彝附徐宁传》,第1956页;卷八○《王羲之附王凝之传》,第2102页;卷九○《良吏·范晷传》,第2336页。
    (9)以上事例分见《晋书》卷五八《周访附周虓传》,第1585页;卷八三《袁瑰附袁乔传》,第2169页;卷六七《郗鉴传》,第1797页;卷七○《应詹传》,第1861页。
    (1)罗新:《中古北族名号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8-189页。
    (2)《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昭成帝)建国二年,初置左右近侍之职,无常员,或至百数,侍直禁中,传宣诏命。皆取诸部大人及豪族良家子弟仪貌端严,机辩才干者应选。又置内侍长四人,主顾问,拾遗应对,若今之侍中、散骑常侍也。”(第3231页)
    (3)《梁书》卷五四《东夷·高句骊传》:“(东晋)孝武太元十年,句骊攻辽东、玄菟郡,后燕慕容垂遣弟农伐句骊,复二郡。垂死,子宝立,以句骊王安为平州牧,封辽东、带方二国王。安始置长史、司马、参军官,后略有辽东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803页。
    (4)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张倩红、马丹静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年,第291、298页。
    (5)甘怀真:《东亚古代册封体制中的将军号》,徐兴庆主编:《东亚文化交流与经典诠释》,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年。
    (1)武田幸男:《德兴里壁画古坟被葬者的出自和经历》,《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2002年第2期。此文原载《朝鲜学报》第130期,1989年。笔者参考的是李运铎先生的汉译文本。
    (2)孙泓:《幽州刺史墓墓主身份再考证》,《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期。
    (3)康捷:《朝鲜德兴里壁画墓及其有关问题》,《博物馆学研究》1986年第1期。
    (4)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14、16页。
    (1)孙泓:《幽州刺史墓墓主身份再考证》,《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期。
    (2)《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第3234页。
    (3)严耀中:《关于北魏“三刺史”制度的若干诠释》,《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
    (4)《晋书》卷一二五《冯跋载记》,第3127页;《魏书》卷九七《海夷冯跋传》,第2302页。
    (5)作为慕容鲜卑兴起之地的幽州对后燕的意义不言而喻,墓葬前室东壁出行卤簿图中有“御史导从”,表现朝廷委派宪台御史坐镇督察之事实,反衬出统治者对幽州的高度重视。御史监临方镇之制延续到北魏,实现体制化、规范化的情况参见刘军:《北魏军司考论》,《军事历史研究》2016年第4期;《拓跋魏军事监察体制研究》,《孙子研究》2017年第3期。这样的强藩要镇,往往非亲贵勿居,墓主能够应选,足证地位的尊显。
    (6)安志敏:《朝鲜德兴里壁画墓的墓主人考略》,《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2002年第2期。
    (7)《晋书》卷一二五《冯跋载记》,第3127页。
    (1)《魏书》卷二《道武帝纪》,第31页。
    (2)《魏书》卷二《道武帝纪》,第33页。
    (3)《魏书》卷九七《海夷冯跋附冯文通传》,第2305页。
    (4)因与北燕保持密切关系,高句丽成为冯氏族人避险逃难之首选,墓主冯镇可能首开先河,继踵者有冯丕。《晋书》卷一二五《冯跋载记》:“跋弟丕,先是,因乱投于高句丽,跋迎致之,至龙城。”(第3132页)
    (1)武田幸男:《德兴里壁画古坟被葬者的出自和经历》,《历史与考古信息·东北亚》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