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法的精神”与现代比较法方法论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Montesquieu's Spirits of Law and Modern Comparative Legal Methodology
  • 作者:李晓辉
  • 英文作者:LI Xiao-hui;
  • 关键词:孟德斯鸠 ; 法律类型学 ; 比较法方法论 ; 社科法学
  • 英文关键词:Montesquieu;;legal typology;;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law;;social science of law
  • 中文刊名:BFFX
  • 英文刊名:Northern Legal Science
  •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8-09-15
  • 出版单位:北方法学
  • 年:2018
  • 期:v.12;No.71
  • 基金:教育部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比较法方法论危机及其应对”(15YJC820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BFFX201805006
  • 页数:8
  • CN:05
  • ISSN:23-1546/D
  • 分类号:54-61
摘要
孟德斯鸠被称为"现代比较法之父"。他从社会历史的经验现实出发,将法律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法的精神"加以讨论,以比较社会学和比较法律史方法拉开了现代比较法和比较政治学的序幕。孟德斯鸠建立了不同于古典和中世纪的法律类型学,以英格兰和法兰克为代表进行了相互反观的微观比较。孟德斯鸠以社会规律和自然法则统摄了多样的法律秩序,平衡了法律的规律性与多样性之"一与多"的关系,为现代比较法乃至现代法学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Montesquieu is recognized as the father of modern comparative law. Based on the classical text of Montesquieu,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ribution of Montesquieu to modern comparative law in methodology. Montesquieu starts from the empirical reality of social history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social elements as the spirit of law,thus starts the research of modern comparative law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by using comparative sociology and comparative legal history methods. Montesquieu establishes a legal typolog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lassical and medieval,and takes a microscopic comparison of the opposite views between England and Frank. Montesquieu governs various legal orders by social and natural laws,balan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l regularity and diversity,the"one and many"relationship. It provides useful inspiration for modern comparative law and even modern legal method.
引文
(1)[美]波洛克:《比较法学的历史》,张小平译,载《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5期,第155-156页。
    (2)[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3)[日]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8-39页。
    (4)前引(1)。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7页。
    (6)前引(5),第7页。
    (7)[法]爱弥尔·涂尔干:《孟德斯鸠与卢梭》,李鲁宁、赵立玮、付德根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8)前引(5),第8页。
    (9)前引(5),第13页。
    (10)前引(5),序。
    (11)[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07-208页。
    (12)杨璐:《孟德斯鸠的社会:不同于现代自然法传统的努力》,载《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2期,第219页。
    (13)[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12页。
    (14)前引(12),第216页。
    (15)[法]阿隆·雷蒙:《社会学主要思潮》,葛智强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16)参见[美]列奥·施特劳斯:《从德性到自由---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讲疏》,潘戈(Thomas L.Pangle)整理,黄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页。
    (17)Althusser,Louis,Politics and History-Montesquieu,Rousseau,Hegel and Marx,Verso 2007,p.18.
    (1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04页。
    (19)前引(18),第517页。
    (20)[美]潘戈:《孟德斯鸠的自由主义哲学---〈论法的精神〉疏证》,胡兴建、郑凡译,华夏出版社2016年版,第200页。
    (21)马剑银:《孟德斯鸠语境中的“法”及其“精神”:重读〈论法的精神〉》,载《清华法学》2016年第6期,第35页。
    (22)参见[法]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徐明龙、赵克非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59页。
    (23)前引(12),第238页。
    (24)前引(20),中译本说明第3页。
    (25)前引(7),第8页。
    (26)前引(7),第9页。
    (27)前引(7),第14页。
    (28)前引(7),第37页。
    (29)[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页。
    (30)P.巴里埃尔:《孟德斯鸠和西班牙》,载《西班牙通报》第159卷,第300页,1947年,转引自前引(22),第288页。
    (31)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争自2014年以来是法学热点主题,相关论述可以参见侯猛:《社科法学的研究格局:从分离走向整合》,载《法学》2017年第2期;熊秉元:《论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之争》,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孙海波:《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的方法论反省》,载《东方法学》2015年第4期,等等。
    (32)前引(31)侯猛文,第81页。
    (33)苏力:《语境论》,载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236页。
    (34)社科法学声称涵盖的法律文化研究中可能只有借助于法律人类学研究的部分和历史实证方法的部分可以归为社科法学。不同观点参见侯猛:《社科法学的传统与挑战》,载《法商研究》2014年第5期,第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