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拉达克口岸的藏盐贸易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Tibetan Salt Trade in Ladakh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 作者:朱卫
  • 英文作者:ZHU Wei;
  • 关键词:20世纪上半叶 ; 拉达克 ; 藏盐贸易
  • 英文关键词: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Ladakh;;Tibetan Salt Trade
  • 中文刊名:QHMJ
  • 英文刊名:Qinghai Journal of Ethnology
  • 机构:湖南文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青海民族研究
  • 年:2019
  • 期:v.30;No.121
  • 基金: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印拉达克问题研究》(批准号:17BMZ128)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QHMJ201901027
  • 页数:6
  • CN:01
  • ISSN:63-1016/C
  • 分类号:178-183
摘要
藏盐贸易是历史上拉达克地区与我国西藏西部阿里、藏北羌塘一带重要的传统贸易内容。本文主要依据来自英国印度事务部的贸易档案资料,对20世纪上半叶处在英属印度控制下的拉达克与我国西藏之间的食盐交易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探析,揭示出这一贸易过程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影响贸易开展的主要因素,表明在该贸易背后两地人民间深层次的经贸与文化生活联系。
        Tibetan salt trade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trade between Ladakh region and Ali and Qiangtang in Western Tibet. Based on the trade records from the British Indian Affairs Departmen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alt trade between Ladakh under British Indian control and Tibet in China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t reveal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e process and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e, and shows that the deep economicand cultural life links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引文
[1]朱卫.“二战”期间拉达克与中、英印经贸关系[J].武陵学刊,2016,(1).
    [2]陈常凯,简论西藏古代地域经济特点和经济的历史发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1).
    [3]曾仰丰.中国盐政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83-84.
    [4][6]李坚尚.盐粮交换及其对西藏社会的影响[J].西藏研究,1994,(1).
    [5]张建世.藏北牧民传统的盐粮交换[A]//四川大学历史系.中国西南的古代交通与文化[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370.
    [7]周伟洲.19世纪前后西藏与拉达克的关系及划界问题[J].中国藏学,1991,(1).
    [8]A. Lamb. British India and Tibet, 1766-1910.London and New York:Roudedge&Kegan Paul,Second Edition, 1986:67.
    (1)详情参见周伟洲:《19世纪前后西藏与拉达克的关系及划界问题》,《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第54-69页;朱卫:《1919-1945年拉达克与中国新疆、西藏的贸易》,西北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第3-4页。
    (2)相关研究成果有:安新固《西藏的盐粮交换》(《西藏研究》1982年第3期),李坚尚《盐粮交换及其对西藏社会的影响》(《西藏研究》1994年第1期),房建昌《西藏盐业及盐政史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西藏黄金及盐业与盐政史》(《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西藏盐史研究》(《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1期),张建世《藏北牧民传统的盐粮交换》(《中国西南的古代交通与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陶宏《“茶马古道”上的盐务重镇——盐井乡》(《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5期),陈崇凯《简论西藏古代地城经济特点和经济的历史发展》(《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索朗卓玛《盐井的天主教堂和盐田》(《中国西藏》2005年第2期),边吉《盐井:古老采盐业和天主教信仰》(《中国西藏》2008年第3期),周猛《藏西北牧区的盐粮交换》(《中国民族》2012年第5期),李何春《明清以来西藏盐井盐运销和线路变化之分析》(《民族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吴成立《文化、历史与“盐”——对西藏盐井地区盐文化的口述史调查研究》(《文化遗产》2014年第6期),李涛《曾与“丝绸之路”齐名的食盐之路》(《中国盐业》2017年第18期)等文章。
    (3)参见房建昌:《西藏盐史研究》,载《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1期,第28页;陈崇凯著:《西藏地方经济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1页。
    (4)蒙德(Maund):印度重量单位,复数简写为Mds.,1蒙德折合英制82.28磅,约为公制37.35公斤。
    (5)卢比(Rupee):印度主要货币单位,复数简写为Rs.。
    (6)《印档》中印度方面对贸易年份的统计均是以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来计算的年度贸易,本文所提各年度贸易数字均依此统计。其中,1919-1920年度至1929-1930年度的贸易数字见《印档》,编号L/P&S/10/980,具体文件档号为P.1858/1921,P.5232/1921,P.1218/1923,P.942/1924,P.673/1925, P.596/1926, P.2353/1927, P.687/1928, P.2708/1929,P.1030/1930。P.Z.1580/1931;1930-1931年度至1945-1946年度的贸易数字见《印档》,编号L/P&S/12/3289,具体文件档号分别为P.Z.4255/1932,P.Z.2483/1933,P.Z.1682/1934,P.Z.4160/1935,P.Z.1879/1936,P.Z.3966/1937,P.Z.2757/1938, P.Z.641/1939, P.Z.3553/1940,Ext.476/1942,Ext.1271/1943,Ext.6657/1943,Ext.5893/1944,Ext.6947/1945,Ext.5068/1947。
    (7)《印档》,档案编号L/P&S/10/980,具体文件档号P.942/1924。
    (8)(印档》,档案编号L/P&S/12/3289,具体文件档号P.Z.2483/1933。
    (9)《印档》,档案编号L/P&S/12/3289,具体文件档号P.Z.1682/1934。
    (10)《印档》,档案编号L/P&S/12/3289,具体文件档号P.Z.1879/1936。
    (11)《印档》,档案编号L/P&S/10/980,具体文件档号分别为P.596/1926、P.687/1928、P.2708/1929。
    (12)(印档》,档案编号L/P&S/10/980,具体文件档号P.942/1924。
    (13)《印档》,档案编号L/P&S/12/3289,具体文件档号P.Z.2483/1933。
    (14)《印档》,档案编号L/P&S/10/980,具体文件档号分别为P.1858/1921、P.5232/1921、P.1218/1923。
    (15)参见朱卫:《1919-1945年拉达克与中国新疆、西藏的贸易》,西北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第29-30页。
    (16)《印档》,档案编号L/P&S/12/3289,具体文件档号P.Z.7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