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化反哺:重新审视家庭场域内的交流与教育——青少年家庭内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的量化考察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ultural Feedback among Adolescents: Re-examining Communications and Education in a Family Setting——A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Digital Divide and Cultural Feedback of Adolescents in a Family Setting
  • 作者:万丽慧 ; 刘杰 ; 文璇
  • 英文作者:Wan Lihui;Liu Jie;Wen Xuan;
  • 关键词:青少年 ; 数字代沟 ; 数字鸿沟 ; 文化反哺 ; 新媒体
  • 中文刊名:CMXB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
  • 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 出版日期:2018-06-20
  • 出版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年:2018
  • 期:v.25;No.123
  • 基金:福建省2016年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6B191)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CMXB201803009
  • 页数:8
  • CN:03
  • ISSN:33-1334/G2
  • 分类号:49-56
摘要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渌口镇233个青少年家庭的问卷调查,发现青少年家庭内接入沟层次、使用沟层次、知识沟层次及总的数字代沟分别与其对应的反哺程度成负相关关系;文化反哺的增强能使得亲子交流增加并有效改善家庭关系,弥合数字代沟;文化反哺对家庭场域内传统教育方式造成冲击,子代高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因此缺位。研究提出父母在被反哺的同时应寻找与子女的共鸣点,加强正向哺育,在新媒体的协作下帮助子代完成社会化进程。
        
引文
[1]周晓虹.文化反哺与媒介影响的代际差异[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2):63-70.
    [2]Willis,S.&Tranter,B.Beyond the“digital divide”:Internet diffusion and inequality in Australia.Journal of Sociology,2006,42(1):43-59.
    [3]朱秀凌.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J].新闻界,2015(11):47-53.
    [4]韦路,张明新.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代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43-54.
    [5]周怡.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4(4):67-79.
    [6]William J.Egnatoff.Tapscott,D.(1988).Growing up digital: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New York:Mc Graw-Hill.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1999,4(2):203-205.
    [7]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2):51-66.
    [8]周晓虹.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青年研究,1988(11):22-26.
    [9]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3):111-118.
    [10]刘骏,薛伟贤.中国城乡数字鸿沟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4(14):48-50
    [11]弓丽娜.现代社会中的青年文化反哺现象探析[J].道德与文明,2004(4):68-72.
    [12]李学勇,林伯海.代际和谐视野下的文化反哺[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44-47.
    [13]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7.
    [14]周晓虹.从颠覆、成长走向共生与契恰——文化反哺的代际影响与社会意义[J].河北学刊,2015(3):104-110.
    [15]刘宏森.反哺与哺育——对青年“文化反哺”的质疑[J].探索与争鸣,2013(7):34-37.
    (1)本研究中的亲代为样本家庭中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位,子代为儿子或女儿中的一位。
    (1)“数字独立性”意指独立使用新媒体并获得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