谫论鲜虞中山国史的研究面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History of Zhongshan
  • 作者:杨博
  • 英文作者:YANG Bo;Institute of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Unearthed Documents &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Studies;
  • 关键词:鲜虞中山 ; 族群 ; 史料批判
  • 英文关键词:national history of Zhongshan;;ethnic group;;criticism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 中文刊名:SSZK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3-20
  • 出版单位:石家庄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v.21;No.114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周诸侯墓葬青铜器用与族群认同研究”(17CZS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与历史文化资料整理研究”(16@ZH022);; 教育部、国家语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重点项目“北京大学藏秦、汉简牍文字、文本综合研究”(YWZ-J020)
  • 语种:中文;
  • 页:SSZK201902008
  • 页数:6
  • CN:02
  • ISSN:13-1366/Z
  • 分类号:50-54+102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和研究方法的进步,鲜虞中山国史的研究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鲜虞中山的族属、文化及其华夏化的进程等问题仍然值得讨论。探讨沉寂多年的中山国文化特色,揭开尘封已久的中山国史的神秘面纱,无疑会为整个战国史的研究增添新的活力。从整个古史研究的角度看来,研究资料的不断开拓与研究视角的不断创新,为有争议之传统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新的出口。
        With the discovery of new materials and the advancement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History of Zhongshan ha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ethnic group, culture and the process of Zhongshan is still worth to be discussed.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of Zhongshan State which has been silent for many years and unveiling the mysterious veil of the history of Zhongshan will add new vitality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Warring St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of ancient histor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materials and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perspectives have provided new outlets for the final settlement of controversial traditional issues.
引文
[1]郭嵩焘.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序[M]//王先谦,吕苏生.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补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蒙文通.周秦少数民族研究[M].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
    [3]马长寿.北狄与匈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4]李学勤,李零.平山三器与中山国史的若干问题[J].考古学报,1979,(2):147-170.
    [5]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6]顾颉刚.战国中山国史札记[J].学术研究,1981,(4):24-28.
    [7]单月英.东周秦代中国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格局——兼论戎、狄、胡与华夏之间的互动[J].考古学报,2015,(3):303-344.
    [8]冯秀环.试论战国中山国的军事制度[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4.
    [9]甄鹏圣.战国时期中山国商业经济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0]何艳杰,曹迎春,冯秀环,等.鲜虞中山国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1]王颖.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2]闫函.战国中山王三器铭文书风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13]冯晓晓.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书写创作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14]闵胜俊.战国中山国青铜器铭文美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15]莫阳.战国中山王墓研究——一种艺术史的视角[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5.
    [16]黄盛璋.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墓葬与遗物的历史和地理问题[J].史学月刊,1980,(2):536.
    [17]顾颉刚.战国中山国史札记[J].学术研究,1981,(4):24-28.
    [18]左传[M]//阮元.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
    [19]穀梁赤.榖梁传[M]//阮元.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
    [20]徐元诰.国语集解[M].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2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2]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3]史念海.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战国时期秦长城遗迹探索记[J].考古与文物,1980,(1):16-22.
    [24]沈长云.周人北来说[M]//上古史探研.北京:中华书局,2002.
    [2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6]公羊传[M]//阮元.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
    [27]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家庄市文物研究所,行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北行唐县故郡东周遗址[J].考古,2018,(7):44-66
    [28]曹迎春.中山国经济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9]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M].上海:中西书局,2011.
    [30]段连勤.鲜虞及鲜虞中山国早期历史初探[J].人文杂志,1981,(2):67-76.
    [31]王和.《左传》材料来源考[J].中国史研究,1993,(2):16-25.
    [32]孙正军.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史料批判研究[J].文史哲,2016,(1):21-37.
    [33][日]佐川英治,阿部幸信,安部聪一郎,等.日本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新动向[M]//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会刊: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
    (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墓---战国中山国国王之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战国中山国灵寿城---1975-1993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5年版。
    (1)黄盛璋《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墓葬与遗物的历史和地理问题》,载《史学月刊》1980年第2期。另可参见黄盛璋《关于战国中山国墓葬遗物若干问题的辨正》,载《文物》1979年第5期;《再论平山中山国墓若干问题》,载《考古》1980年第2期。
    (2)参见杨博《“晋伐中山”与春秋鲜虞相关历史问题》,载《出土文献》(第八辑),第87-95页。
    (3)滕铭予、王春斌《东周时期三晋地区的北方文化因素》,载《边疆考古研究》(第10辑),第108-140页;滕铭予《中山灵寿城东周时期墓葬研究》,载《边疆考古研究》(第19辑),第181-206页。
    (4)刘英《鲜虞中山国族属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年;另可参见朱占顺立足于考古学层面探讨的《鲜虞族属、源流问题研究---以忻州盆地狄族遗存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年。
    (5)何艳杰《中山国社会生活礼俗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04年;后修订以《中山国社会生活研究》为名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曹迎春《中山国经济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年;后修订以同名出版,中华书局2012年版。
    (1)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页;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第67-127页。
    (1)路洪昌《战国中山国若干历史问题考辨》,载《河北学刊》1987年第6期;天平、王晋《论春秋中山与晋国的关系》,载《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
    (1)参见杨博《试论新出“语”类文献的史学价值——借鉴史料批判研究模式的讨论》,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2期;《新出文献战国文本的差异叙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