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学的农科教育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gricultural Education of Jinling University
  • 作者:鲍世问
  • 英文作者:BAO Shi-we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关键词:金陵大学 ; 农科 ; 高等农业教育
  • 英文关键词:Jinling University;;Agricultural Science Departments;;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 中文刊名:NYJZ
  • 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Education
  •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出版日期:2016-08-10
  •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教育
  • 年:2016
  • 期:No.132
  • 语种:中文;
  • 页:NYJZ201604003
  • 页数:10
  • CN:04
  • ISSN:32-1572/G4
  • 分类号:18-26+34
摘要
金陵大学是上世纪初由美国传教士所办的汇文、基督、益智三书院发展合并而成的综合性大学。1914年,金陵大学首设四年制农科,开中国四年制大学高等农业教育之先河。金陵大学农科以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院为样板,推行"教学、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教学体制和发展模式,开创了我国大学农业教育之新纪元。
        Jinling University wa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evolved from the merging of three colleges-Huiwen,Christianity and Yizhi- founded by 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1914,the four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agricultural sciences was opened-the first agricultural undergraduate programin China. With agricultural departments of Cornell University as a model,the system of "teaching,research and extension"was adopted,which ushered a new age fortheagricultu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引文
[1]戴邦彦.1888—1952年母校学生人数[M]//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金陵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130-132.
    [2]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人员一览表[M]//金陵大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4-155.
    [3]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课题及承担者一览表[M]//金陵大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6-157.
    [4]章子汶院长谈“金大家庭化的大学教育”[N].金大校刊,1945(345).
    [5]黎承萱.金大四年[C]//台北金陵大学校友会.金陵大学创校七十周年纪念特刊.1958.
    [6]张宪文.金陵大学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章子汶(1900-1982),字鲁泉,安徽来安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教育学硕士。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院长长达16年,1949年任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暨远东区办事处顾问。1966年退休后又任菲律宾大学农学院客座教授。
    (2)沈宗瀚(1895-1980),字海槎,浙江余姚人。美国康乃尔大学作物育种学博士,任教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并主持小麦、高粱、水稻等作物育种工作,培育出“金大2905”小麦良种。1934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所长、总技师兼农艺系主任。1948年后在台湾任中美合作的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委员,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理事长。
    (3)王绶(1897-1972),字佩卿,山西泌县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康乃尔大学作物育种学硕士。历任金陵大学教授、农艺系主任、农艺研究部主任。后又任西北农学院教授、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农林部农业推广委员会粮食生产组主任等职。建国后曾任农业部粮食生产司司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所长、山西农学院院长等。长期从事大豆和大麦研究,育成了“金大332”大豆(在国外被称为“南京大豆”)和“王氏大麦”(美国定名)等优良品种。是中国作物育种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奠基人之一。
    (4)吴绍骙(1905-1998),号又骙,安徽嘉山人。金陵大学毕业,1938年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曾任金陵大学农艺研究部主任。建国后任河南农学院院长。是中国玉米育种奠基人之一。
    (5)俞大绂(1901-1983),字叔佳,江苏南京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依阿华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美国植病学会会员,SigmaX i荣誉会员。历任金陵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农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建国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兼任中国植病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真菌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6)陈鸿逵(1900-2008),广东新会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依阿华农工学院哲学博士。1935年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任教,以后转入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农学院,是中国植物病害检疫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7)黄亮(1906-1975),原名黄晓仁,广东梅县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对果树病害的研究造诣较深,曾对柑桔类和甘薯的病害防治作出了贡献。
    (8)魏景超(1908-1976),浙江杭州人,金陵大学毕业。1933年以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第一名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获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1935年被选入SigmaX i荣誉会员。历任金陵大学教授,担任金陵大学植病组主任、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农业研究所农艺部植病组主任、金陵大学教务长、研究院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主要研究真菌分类和水稻、果蔬等粮油作物病害、植物病毒等。对我国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和真菌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9)裘维蕃(1912-2000),江苏无锡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真菌异核作用者之一。
    (10)朱惠方(1902-1978),亦作朱会芳。德国普鲁士林科大学林学士。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兼代系主任。1948年聘任台湾大学教授。1956年回归大陆,任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
    (11)朱大猷(1901-1968),安徽无为人。森林经理学家。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林科毕业。历任金陵大学教授,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
    (12)李德毅(1896-1986),字近仁,安徽滁县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硕士。历任金陵大学森林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森林系教授,浙江建设厅林业总场场长,湖南省桐油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等职。抗战胜利后任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专门委员、农林部参事等,后又回金大森林系任教。长期从事造林学教学科研工作,尤长于水土保持研究。
    (13)黄瑞采(1907-1998),字皓东,祖籍湖南长沙,出生在江苏南京。金陵大学森林系毕业,获“金钥匙奖”,自费赴美在加利福尼亚和明尼苏达州大学研究所专攻土壤学,1937年获硕士学位。“七七”事变后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毅然归国回母校任教。历任土壤教研室主任、农艺系主任等职。为我国现代土壤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土壤地理、土壤发生分类、土壤微形态和农田生态特别对变性土的研究方面,纠正了联合国编制的世界土壤图上关于中国变性土分布的错误。
    (14)黄宗道(1921-2003),湖北孝感人。金陵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是中国最早从事橡胶种植研究的专家之一。1988年被美国传记研究所列入《世界名人录》,1991年被美国世界成就研究协会推举为“世界有名望的终身委员”。
    (15)胡昌炽(1899-1972),字星若,江苏苏州人。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实科毕业。回国四年后再赴该校研究园艺学。1928年回国创建金陵大学园艺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是我国高等学校设置园艺系的开端。1948年秋因工作满20年,学校给予休假一年,去台湾考察讲学,后留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园艺系主任。是我国研究园艺植物分类学的先驱之一。
    (16)章文才(1904-1998),字翼道,浙江杭州人。金陵大学园艺系毕业,获“金钥匙奖”,英国伦敦大学园艺学博士,并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后又应聘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职。1938年回国,先后任金陵大学教授兼园艺研究部主任,西北农学院院长兼教授。1949年后任武汉大学教授、园艺系主任,华中农学院副院长、教授、园艺系主任等职。
    (17)单寿父(1898-1967),原名单昌祺,安徽滁州人。1920年与吴学谦结婚后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师承日本著名学者田中义磨教授,从事蚕体解剖学研究。1931年回国后任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兼蚕桑系主任。抗战期间先后兼任成都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特约教授。胜利后随校回南京,并兼中国蚕业公司专员。1952年蚕桑系并入安徽大学农学院,仍任蚕桑系教授兼蚕体解剖生理病理教研室主任。
    (18)焦启源(1901-1968),江苏镇江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曾任金陵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教授,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系主任。1952年后任复旦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主任、上海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是中国研究芳香植物的专家。
    (19)樊庆笙(1911-1998),字祝平,江苏常熟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1944年回国从事青霉素生产试验并获得成功。1945年回金陵大学任教,1950年起任金陵大学教务长,1981年出任南京农学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农业微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及应用工作,在共生固氮菌的生理生化研究,紫云英、花生、大豆根瘤菌的应用研究和紫云英北移栽培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0)崔毓俊(1901-1998),河北盐山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经济学硕士。历任金陵大学教授、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贵州遵义农专教师。抗日战争胜利后曾负责金陵大学与国民政府农林部合办的乌江农业推广区工作。1982年起享受离休待遇。
    (21)乔启明(1897-1970),字映东,山西临猗人。金陵大学毕业后由学校资助送去美国康乃尔大学深造,专攻农村社会学。1934年归国任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1940年后历任农林部农产促进委员会主任、农林部农业推广委员会主任、中国农民银行总行农贷处长。1949年后任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局副局长,1958年任山西农学院副院长。早年即为中美农业经济学界知名学者,培养了一代代农业经济和金融事业人才。在金陵大学任职期间,是中国土地利用等调查研究的主要组织者、研究者之一。一贯主张将农业金融与农业技术推广结合,以求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
    (22)孙文郁(1899-1981),字绍周,山西宁武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斯坦福大学食物研究所农业经济学硕士,后又赴康乃尔大学深造。1930年回国,历任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农科研究所农业经济部主任,曾代理农学院院长。1950年被任命为国家农业部计划司副司长。1952年参与筹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后任院长,1980年改任顾问。
    (23)应廉耕(1904-1983),浙江余姚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回国后历任金陵大学农经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农经系主任。1952年转入北京农业大学。
    (24)万国鼎(1897-1963),字孟周,江苏武进人。金陵大学毕业,曾任金陵大学农业图书馆研究部主任、中央政治大学教授兼地政部主任。1953年起历任河南农学院、南京农学院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毕生从事中国农业史研究,做了不少开拓性工作。
    (25)章元玮(1900-1987),字佩奇,安徽来安人。金陵大学毕业,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师从唐克博士研习养蜂业,是中国现代蜜蜂业奠基人之一。在金大和美国求学期间先后两次获“金钥匙奖”,并被吸收为美国斐道斐荣誉学会会员。回国后任金陵大学教授兼农业教育系主任、农业专修科主任、农业推广部主任。1949年后历任齐鲁大学、山东农学院教授,是山东农学院农学系主任、农业专修科主任,中国养蜂学会理事。1964年和1981年两次应聘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工作,并将毕生珍藏的专业书刊、文献资料和蜜源植物标本无私捐赠给养蜂所。退休回南京后仍坚持参加南京农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工作,从事中国养蜂史和蜜源植物的研究,并与友人合作在南京近郊办起了小型养蜂场,体现了对养蜂事业的执着追求。
    (26)陈嵘(1888-1971),字宗一,浙江安吉人。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林学士,美国哈佛大学树木学科学硕士。1913年创办浙江甲等农业学校(浙江农业大学前身)并任校长。1915年以后历任江苏第一农校林科主任,金陵大学教授、森林系主任,1952年任南京林学院筹委会主任,同年调任中央林业科研所所长。是中国近代林业科学奠基人之一,在树木学、造林学和林业史科研和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7)马育华(1912-1996),广东海丰人。金陵大学毕业,1945年曾赴美国伊利诺大学考察实习,因成绩优异被破例授予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农学院任教。1948年再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师从美国大豆遗传育种界权威学者伍德沃斯(C.M.Woodworth)教授学习,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任金陵大学农艺系主任。1981年受命组建南京农学院研究生部,亲自拟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改革开放以后培养农科研究生作出了贡献。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5年创建了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目前已成为我国南方大豆研究中心。对生物统计学和田间试验技术造诣很深,将数量遗传学系统地介绍到国内,培养出了一代代农学家。是我国植物数量遗传学当之无愧的学科带头人、开拓者。
    (28)李扬汉(1913-2004),字洪都,江西南昌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耶鲁大学林学研究院进修特别班结业。历任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生物教研组主任,农学系副主任、主任,杂草研究室主任。毕生从事植物学教学和杂草研究工作。征得原著者同意翻译美国《普通植物学》教材,并结合中国实际重编了《普通植物学》大学丛书,前后花费数十年时间,为海峡两岸植物学教学用书付出了大量心血。1948年对中国新发现的“植物活化石”水杉作了研究,论文发表在耶鲁大学林学研究院学刊上。1979年以后编写出版了《禾本科作物形态与解剖》、《蔬菜解剖与解剖技术》等专著,主编或与人合编了多种植物学科普读物,获新闻出版署荣誉证书。
    (29)方中达(1916-1999),名达,字中达,祖籍江苏武进,出生在上海。金陵大学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并被吸收为美国细菌学会、植物病理学会会员。历任金陵大学教授,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际水稻白叶枯病研究组理事,国际植物病原细菌学会中国理事,中国植病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病学会理事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30)吴湘淦(1915-2005),湖南常德人。金陵大学毕业,美国爱渥华州立大学农业工程学硕士。1948年回国筹建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任系主任、教授。1952年后历任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农业机械化分院、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江苏大学)农业机械化系教授、名誉主任。1985年后历任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兼农村能源研究室主任。曾主编《农村能源》,与人合编《农业机械运用学原理》。积极研究中国水稻栽培机械化问题并进行改进方法试验及水稻旱地移植机的设计与试制。1947年曾在美国申请《两向行驶拖拉机设计》专利,并获美国政府专利权状,是中国人首次在美国申请获得的专利。1987年和1988年,先后又在中国申请《畜力发电机组》和《畜力及风力联合发电及提水机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31)钱天鹤(1893-1972),别名治澜,字安涛,浙江余杭人。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硕士。金陵大学农林科教授兼蚕桑系主任。历任浙江农业专门学校(浙大农学院前身)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兼中央研究院博物馆馆长,是中央农业研究所的主要创始人。1937年后任国民政府经济部农业司长、农林部常务次长、联合国粮食组顾问、中国农村复兴联合会农业组组长。对大后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重要贡献。1949年后任台湾农复会委员,主持“金门、马祖岛外辅助计划”。
    (32)马保之(1907-2004),广西桂林人。金陵大学毕业,1933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后再往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一年。回国后曾任职中央农业实验所,创办柳州高级农校并任校长。1945年后任农林部农业司司长兼国中国善后救济分署农业机械管理处处长,广西大学教授,广西粮食增产督导团副总督等职。1949年到台湾,先后担任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植物生产组组长、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台湾驻越南(西贡)作物改良团团长。1961年受聘担任非洲赖比瑞亚国立大学农林学院方案执行主持人,兼赖比瑞亚国立大学农林学院院长达14年,功劳卓著,两次获总统授勋,被称为“赖比瑞亚农业之父”。1975年回台湾任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1978年被推选兼任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理事会理事主席。
    (33)左天觉(1917-2013),湖北云梦人。金陵大学毕业(学士,硕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曾任美国马利兰大学教授、美国农业部烟草实验室主任。曾为全美农学学会、化学学会、植物生理学会,北美植物化学协会,全美科学协会等会员、会长;美国国际农业与生命科学发展教育所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兼任美国农业部部长办公室暨多家国际机构顾问。1996年后,先后组织50多位世界著名农业专家撰写了《中国农业:1949-2030》和《透视中国农业2050年》两部著作。1993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海外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