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解雨彤 ; 李玉娟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 脑梗死 ; 危险因素 ; 相关性
  • 中文刊名:ZYYY
  •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出版日期:2019-05-25
  • 出版单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年:2019
  • 期:v.17
  • 基金:吉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基金项目(No.2015ZFZC11)
  • 语种:中文;
  • 页:ZYYY201910014
  • 页数:3
  • CN:10
  • ISSN:14-1312/R
  • 分类号:57-59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尤为重要,必须重视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检测和预防,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无性脉血管粥样硬化狭窄或斑块、吸烟、心房颤动及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引文
[1] 张伟萍,郑太昌.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5):553-554.
    [2] 陈文展.中风病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 陈瑞英,高素玲,郑清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20-2221.
    [4] 于峰,姚晓霞,韩伏莅.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43-45.
    [5] 温清,刘人恺,杨春水.青年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4):9-11.
    [6] 潘国军,刘延浩.56例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88;129.
    [7] 张扬,管得宁,李敬伟,等.复发性脑梗死TOAST卒中分型危险因素的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2):149-151.
    [8] 张俊.中青年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6-87.
    [9] 赵文娟,姜萍,安中平.不同血压类型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硬化指数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9):949-952.
    [10] 陈城,杨文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2):151-154.
    [11] 张广波,于凯,冀瑞俊,等.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16,31(1):77-80.
    [12] SUZUKI K,IWAI H,KANEKO T,et al.Induction of parotitis by fine-needle aspiration in parotid Warthin′s tumor[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9,141(2):282-284.
    [13] 王洪伟.血脂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9(6):1-3.
    [14] 李有中,谢康,冯敏,等.急性脑梗死与相关载脂蛋白关系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12;1797.
    [15] PERAKIS H,HEURLE A D,MILLER B,et al.Usefulness of CT and MRI in predicting parotid gland tumor histopathology[J].Laryngoscope,2011,121:144.
    [16] 赵红梅,刘文华,王筱萌,等.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42-45.
    [17] 黄玉婷,吴松鹰.缺血性中风可干预危险因素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02-103.
    [18] 王位,黎红华.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危险因素[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09-111.
    [19] 周晓明,贺涓涓,尚文锦,等.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远期预后的对比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13):2108-2111.
    [20] 李桂源.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21] 周晓明,贺涓涓,尚文锦,等.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及远期预后的对比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13):2108-2111.
    [22] 冯泉.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77-79.
    [23] 尹启涛,李云,毛斌,等.脑梗死恢复期血瘀质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2):44-46.
    [24] 吴勤花,耿直,张斌,等.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994-996.
    [25] 牛博真,张向宇,赵建国,等.代谢综合征对急性期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近期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3444-3446.
    [26] 石伟纲,申小龙.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