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发展历程追踪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for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 作者:李博 ; 冯俏彬
  • 英文作者:Li Bo;Feng Qiaobin;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经济学 ; 研究进展
  • 中文刊名:JJCK
  • 英文刊名: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 机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5-11
  • 出版单位:经济研究参考
  • 年:2019
  • 期:No.2929
  • 语种:中文;
  • 页:JJCK201909008
  • 页数:10
  • CN:09
  • ISSN:11-3007/F
  • 分类号:62-71
摘要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以表彰其在气候变化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曾经不太热门的气候变化经济研究领域,如今正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Web of Science作为文献搜索引擎,以"climate change"作为标题,"economic"作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1991~2018年共3632篇文章,然后以这些文章作为基础数据,利用可视化软件,采用聚类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得到文献共被引图和关键词国别(地区)图,对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发展历程进行系统追踪。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领域,不同阶段研究主题各有侧重;在文献发表数量上,该领域发表文献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论文数量排名全球第6位;中国学者在该领域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并不处在研究前沿,尚缺乏开创性的进展。
        
引文
[1]陈悦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2]段宏波、蔡宗武:《创新、内生增长与气候变化: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得主的贡献简评》,载于《管理评论》2018年第10期,第3~13页。
    [3]方虹等:《尼古拉斯·斯特恩对气候变化经济学的贡献》,载于《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5期,第98~107页。
    [4]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5]李宁等:《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研究热点的足迹可视化:整合被引文献和突现词》,载于《地球科学进展》2018年第8期,第865~873页。
    [6]李祝平、欧阳强:《马丁·威茨曼对当代环境经济学的贡献》,载于《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9期,第106~114页。
    [7]马克·萨果夫等:《气候变化能用经济学术语诊断吗?》,载于《环境经济》2015年第36期,第18~20页。
    [8]彭保发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气候变化经济学的贡献》,载于《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12期,第141~151页。
    [9]Chaomei Chen ed.,“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2012,12(5):593-608.
    [10]C.M.Chen,“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11]H.J.Houghton ed.:Climate Change 2001: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2]H.J.Houghton ed.:Climate Change:The IPCC Scientific Assessment: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rst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3]Marie B.Synnestvedt ed.,“CiteSpace II:Visualization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in Bibliographic Databases.”,AMIA...Annual Symposium Proceedings.AMIA Symposium,2005,724-8.
    [14]M.Parry ed.:Climate Change 2007:Impacts,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5]N.Stern: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rn Review,Cambridge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6]Richard H.Moss ed.,“The Next Generation of Scenarios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and Assessment”,Nature,2010,463(7282):747-756.
    [17]S.Solomon ed.: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8]Thomas C.Schelling,“Some Economics of Global Warm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1):1-14.
    [19]W.D.Nordhaus,“A Review of the 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7,45(3):686-702.
    [20]W.D.Nordhaus,“Optimal Greenhouse-gas Reductions and Tax Policy in the Dice Mode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2):313-317.
    (1)Web of Science 是一种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数据库,收录了全球范围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具有高影响力的超过1万多种学术期刊。
    (2)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采用JAVA技术研发的开源软件,在中英文科技论文和学位论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建立科学知识图谱的专业化工具。
    (3)笔者在分析文献作者所属国家时发现,英国的好多学者并没有按照其国家名称进行地理定位,而是按照地区进行定位,比如“英格兰”“苏格兰”等。因此,本文仍参照文献原有内容抓取“国家(地区)”信息,仅从学术角度进行研究。
    (4)中介中心性是测度某一个节点在共现网络图谱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可用来衡量一个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研究主题是连接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也可称其为转折点。
    (5)学者所属机构出现次数统计包括一篇文章列出的所有作者,比如一篇文章有3个作者,都属于同一个机构,那么该机构出现次数算3次。
    (6)笔者在归纳和学习国内外文献时发现,也有一些国外学者认为经济学理论不能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有效途径。比如美国学者马克·萨果夫(Mark Sagoff)认为:气候变化不是一个集体行动问题。因为我们和后人不存在共同利益,来创设集体行动困境问题;气候变化不能被理解成市场失灵,因为当代人与后人之间不可能达成市场关系。他的结论是应从伦理学的角度去透视气候变化问题。因此,这给未来继续研究气候变化经济的学者们一些启示:研究气候变化问题,仅仅关注经济学和气象学、气候学的结合可能还不够,应该更加全面地将社会科学中其他的适用理论充分融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