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6例血瘀型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98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研究组9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通脑活络针刺治疗。将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进行对比,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GCS评分明显上升,且研究组各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肌酐(Cr)、尿素氮(BUN)、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组间、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瘀型脑梗死病人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身体恢复,且不会影响肝肾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引文
[1]李亚梅,徐丽,杨艳,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0):739-742.
    [2]史良荣.益气祛瘀涤痰汤治疗康复期脑梗死气虚血瘀痰浊证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1):1659-1660.
    [3]闫国平,刘娟,李亚茹,等.醒脑开窍针刺联合穴位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5):377-380.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7-4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7-99.
    [6]谭昌锐,谢江霞,伍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7):809-811.
    [7]沈洪,刘静.Barthel指数在胃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5266-5267.
    [8]杜恩,叶和平,吴丽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与GCS、GOS评分的关系[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59-61.
    [9]张璋,马爱军,潘旭东,等.血浆α2巨球蛋白水平与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发病及认知功能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5):483-486.
    [10]刘扬,余列,卜淑芳,等.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蛋白对脑梗死早期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5):443-447.
    [11]王光胜,童道明,杨同慧,等.心房颤动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250-1252.
    [12]徐辉,方岩,张莹,等.ABCD2评分联合责任血管易损斑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298-1300.
    [13]陈佳,梁燕玲,郑翾,等.超声介导微泡携带激肽原酶靶向治疗技术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再生及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55-60.
    [14]刘鹏,何欣威,朱敏,等.含Ⅰ型血小板反应蛋白的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12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0):855-860.
    [15]束秉钧.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型特点[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16]范崇桂,付国惠,闪海霞,等.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379-382.
    [17]肖艮.通脑活络针刺法优化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18]高乐,牛红月.芒针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30例[J].河南中医,2014,34(7):1260-1261.
    [19]蔡新明,石宏斌,黎琦,等.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上肢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栓阻塞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5):810-8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