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饮食“和”观念之审美意蕴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s of the “Harmony” Concept in Pre-Qin Diet
  • 作者:张欣 ; 黄有为
  • 英文作者:ZHANG Xin;HUANG You-wei;
  • 关键词:先秦 ; 饮食 ; 礼乐 ; “和” ; 审美
  • 中文刊名:ZZDX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1-25
  • 出版单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v.52;No.259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饮食审美研究”(项目编号:14BZX107)
  • 语种:中文;
  • 页:ZZDX201901006
  • 页数:5
  • CN:01
  • ISSN:41-1027/C
  • 分类号:29-33
摘要
先秦饮食中的"和"观念,源于原初的饮食活动、原始巫术与原始歌舞,其天人合一的核心观念逐渐演化成为比较独立的审美意识。先秦饮食中的"和"之审美主要体现在礼乐的和谐与饮食的调和,其一方面涉及审美对象的整体调匀,另一方面也意指审美主体的中和趣味,此为先秦及中国美学"和"审美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而这种在饮食审美的影响下产生的"和"之美,亦成为先秦先民获得审美愉悦的重要原则,并最终衍生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审美理想。
        
引文
[1]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M].济南:齐鲁出版社,1987.
    [2]杨树达.论语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修海林.古乐的沉浮[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
    [4]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5]杨宽.古史新探[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7]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上册[M].上海:大东书局,1934.
    [9]饶宗颐.澄心论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10]萧兵.中庸的文化省察[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11]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M].北京:三联书店,2002.
    [12]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3]宫哲兵.晚周辩证法史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4]王国维.观堂集林·说盉: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5]殷翔,等.嵇康集注[M].合肥:黄山书社,1986.
    [16]钱钟书.吃饭[A].学人谈吃[C].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