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逆城市化”背后的城乡关系与发展趋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逆城市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城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时的人口自由流动现象。我国部分城市目前所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实际上是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差异较大而导致的人口被迫流动的"伪逆城市化"现象,因此该现象背后的城乡关系也随之在人口流动、空间变化和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表现出相应的特征。本文以武汉市近年来出现的"伪逆城市化"现象为研究切入点,以城乡关系的视角论证剖析其"伪逆城市化"现象的逻辑内涵及其出现的原因,并基于该城镇化发展特征预判武汉市新一轮发展中的城乡人口流动、城乡空间变化及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关系的趋势,为新一轮武汉市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研究基础。研究认为,武汉市未来城乡人口的流动速度将放缓,但流动量和转移压力依然较大;空间发展方面,"城"将以"存量挖掘"与"增量管控"相结合,"乡"应以"保底"与"优化"并行;网络化的功效关系将打破囿于行政区划的层级配置体系,成为未来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关系的主要特征。
引文
[1]张婧,李诚固.中国转型期中心城市城乡关系演变[J].地理学报,2012,67(8):1021-1030.
    [2]段雪慧.“逆城市化”还是“伪逆城市化”——基于中西方的比较研究[J].城社会学透视,2014,34(2):85-59.
    [3]袁晓玲,屈聪敏。逆城市化道路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其实[J].平原大学学报,2005(4)
    [4]贺雪峰.城市化的中国道路[M].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东方出版社,2014:5-8.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M].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6号8层: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69-75
    [6]武汉市新型城镇化暨全域城乡统筹规划,2015.4
    [7]武汉市2049远景发展战略,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