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区的生成及其影响——基于台北市宝藏岩历史聚落的对岸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1994年,台湾"文建会"首次提出"社区总体营造"理念,开始在台湾各地办理一系列理念倡导,并同时开始执行人才的培育工作,也因此促成各地文史工作室、文化工作团体和专业学术团体的纷纷成立。2008年更推动"台湾生活美学运动计划",计划中包含了三大项目,分别为:"艺术介入空间计划"、"生活美学理念推广计划"以及"美丽台湾推动计划",而此计划也是首个于计划内正式使用"艺术介入"一词的政策。宝藏岩过去曾为非法的自力营建住宅,从非法却自然形成的聚落形态转变成今天艺文共生的人文聚落,期间历经波折,包括政府将其规划为公园预定地,引发了一连串的聚落保存行动,至后期台北市政府指定宝藏岩为建物不得随意变更的历史聚落,将所有权收归"国有",决定在整修工程后让原居民持续在此居住。本文以艺术介入社区与社区营造的视角,探究台北宝藏岩社区,了解其空间活化的现况以及人文情感与记忆联结之关系与经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宝藏岩聚落实质上并不具有社区营造之条件。宝藏岩今天成为共生聚落已为事实,因此本研究以既有现状做一探讨,透过文献分析发现"艺术成为社区总体营造与文化保存的媒介"、"艺术村作为宝藏岩之发展策略,符合政府的文化观光期待"、"聚落文化之保留与特殊空间纹理成为宝藏岩重要的资产"、"决策的执行必须大量沟通并提供居民参与的机会"、"非为艺术而艺术,具伦理的简单生活实践"。
引文
[1]William M.Denevan,Kent Mathewson eds.Carl Sauer on Cultural and Landscape:Readings and Commentaries[M].Baton Rouge: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9.5,10-16.
    [2]Sauer O.Carl.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J].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Geography,1925(2):46.
    [3]Don Mitchell.There’s No Such Thing as Culture:Towards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Idea of Culture in Geography[J].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New Series,1995,20(1):102.
    [4]James Duncan,Nancy Duncan.Reconceptualizing the Idea of Culture in Geography:A Reply to Don Mitchell[J].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New Series,1996,21(3):576.
    [5]Raymond William.Culture[M].London:Fontana,1981.13.
    [6]Cress well Tim.Place:A Short Introduction[M].Malden,MA:Blackwell Pub,2004.
    [7]蒂姆·克雷斯韦尔.地方:记忆、想象与认同[M].王志弘,徐苔玲,译.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6.
    [8]郭柏秀.依附或割裂的地方经验台北市宝藏岩聚落的地方认同研究[D].台北: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2007:47.
    [9]萧明治.宝藏岩共生聚落口述历史访谈专题[J].台北献,2011(175):6,8,14,15,16,34-42.
    [10]邱素云.从对联谈观音信仰(上)[J].普门学报,2002(11):10.
    [11]陈清香.台湾佛教高僧的顶相造像[J].慧炬,2005(498):2-7.
    [12]松金公正.殖民地时期真宗大谷派在台湾布教的演变:台北别院落成的象征意义[J].圆光佛教学报,2012(18):177.
    [13]释慧岩.从台闽日佛教的互动看尼僧在台湾的发展[J].中华佛学学报,1999(12):253-254.
    [14]苏硕斌.看不见与看得见的台北[M].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10.140-143.
    [15]台北市役所.台北市政二十年史[M].日本昭和十五年排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633-659.
    [16]林志鸣.宝藏岩聚落活保存机制之研究[D].台北:台北科技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研究所,2013:44-46.
    [17]王志弘.都市社会运动的显性文化转向1990年代迄今的台北经验[J].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学报,2010(16):44.
    [18]龙应台.另一种专业城市:台北在发生中[N].中国时报,2003-08-28.
    [19]张立本.一九九〇年代以降台北市空间生产与都市社会运动:宝藏岩聚落反拆迁运动的文化策略[D].台北: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2005:62-66.
    [20]中央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观展看影:华文地区视觉文化研究[M].台北:书林出版,2009.65.
    [21]林嘉芬.艺术村作为文化保存实践之再思考:以宝藏岩聚落“艺居共生”为例[D].台北: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源学院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2013: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