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改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看,执政就是决策。从本质上看,执政决策属于公共决策的范畴,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运用国家政权处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时所进行的政策制定活动。执政决策是党执政的首要环节。加强执政决策机制改革研究,有助于改善我国执政决策的状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丰富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方法、政治学方法、公共政策学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改革的根源、历程、成就、困境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除导论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的一般理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与国家政权机关、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普通公民之间形成的制度化关系模式。主要由合理化的决策价值观、民主化的决策体制、科学化的决策系统、体系化的决策制度等要素构成。执政决策机制的运行包括政策议程、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等环节,受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遵循党的领导、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原则。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传统执政决策机制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机制。改革开放以前,党在强化“一元化”领导体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个人专断的决策机制。其基本特征与主要弊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革命理想主义的决策指导思想;二是高度集权的决策体制;三是制度缺失的决策过程;四是经验型的决策方式。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改革开放以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提出了改革执政决策机制的现实要求。一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然要求改革执政决策机制;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改革执政决策机制;三是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经济建设型执政党到公共服务型执政党的政治角色转换,客观上要求改革执政决策机制;四是国外执政党决策机制民主化改革对我国执政决策机制改革有一定启示意义。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改革的进程与现状。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改革经历了目标提出、内容拓展和模式创新等三个阶段。改革使我国执政决策机制向现代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如下成就:确立了求真务实的决策指导思想,恢复和发展了集体决策制度,着手理顺执政决策中的党政关系,扩大了执政决策公民参与,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信息传输系统,健全了执政决策专家咨询系统,在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应用现代决策技术与方法。但是,改革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执政决策理念相对滞后。人治观念、官本位思想、政治全能主义观念和革命理想主义情结仍有一定市场。二是执政决策体制尚不健全。党内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不完善,执政决策中的党政关系调整不到位,公民决策参与的组织化、制度化和程序化都显不足。三是执政决策系统功能失调。决策中枢的功能紊乱,专家咨询系统的实际作用有限,信息系统的沟通功能不足,监督系统的功能发挥不力,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缺失。四是执政决策过程的制度化、程序化程度不高。这一切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改革必须深化。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机制改革的推进路径。推进执政决策机制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更新执政决策理念。主要包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理念,科学、民主、法治理念等。其次,需要创新执政决策体制,主要解决党内决策体制、国家决策体制和公民参与决策体制的创新问题。再次,需要优化执政决策系统。一是优化执政决策中枢系统,二是优化执政决策信息系统,三是优化执政决策咨询系统,四是优化执政决策监督系统。最后,需要完善执政决策制度,重点是建设和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信息公开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incumbent party in the leading positions in our country.Looking from the community policy, being in power is the decision-making.From the essential,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belongs to the public policy-making category,it refers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carrying on decision-making while leading the people to utilize state power processing of state affairs and social public affairs.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of the Party being in power.Enhancing the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reform being in power is helpful to improving our policy-making condition being in power,improving the Party's ruling ability,enriching Marxist policy theory.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roots,courses,achievements and difficult position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being in power,and has proposed some reform measures with the instruction of the Marxism theory,the synthesis utilization the history method, the politics method,the community policy method and the comparison research technique.Besides the introductory remarks,the paper altogether divides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the elementary theory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being in power.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eing in power refers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carrying on decision-making while leading the people to utilize state power processing of state affairs and social public affairs with the institution relations pattern among the State's Institutions,the democratic parties, the social groups and the ordinary citizens.It constitutes mainly by rational policy-making values,democratical policy-making system,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system,systematic policy-making system.The riming of 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including policy agenda,policy plan,policy legalization and so on.It is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y,politics,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o we must persist the party's leading,seek truth from facts,uphold mass line and democratic centralism.
     The second chapter,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traditional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being in power.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being in power left the womb from traditional mechanism in the planned economy time.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the Party had gradually formed the policy-making mechanism which acted arbitrarily personally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unification" in the leadership system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malpractices displayed in four aspects:One was decision-making guiding ideology with revolutionary idealism;Two was the highly centralized policy-making system;Three was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lack of systems;Four was decision-making way only with experience.
     The third chapter,the objective necess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reform being in power.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it asks to reform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being in power by the profound change of the worldly affairs,th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the Party's condition.First,it requests to reform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being in power inevitably as the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ystem,the profound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the profound adjustment of benefit pattern and the profound change of thought ideas;Second,it urgently needs to reform 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as the needs of persisting the party's lead,safeguarding the people to be masters of own affairs,ruling a nation legally and advancing to reform political system;Third,on objective it requests the reform of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being in power,for the Party's political role changed from the revolutionary party to the incumbent party, transformed from lead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the public service;Fourth,the overseas incumbent party's democratization reform of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have certain enlightened significance in the policy-making mechanism reform to our country.
     The fourth chapter,the advance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reform being in power.From the end of 70's of the 20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reform being in power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the goal to propose,the content development and the pattern innovation.The reform caused our country to have made great strides forward the modernized aspects in the policy-making mechanism being in power,and has obtain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s:Established the really practical decision-making guiding ideology,restored and developed the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system,began to straighte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xpanded the citizen's participation of decision-making,we have formed fiv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improved the expert-consult system of 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applied modern decision-making technology and methods in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decisions-making.But,the reform still faced with many questions which urgently awaited to be solved.One,ruling decision-making ideas relatively lagged.The man-ruled ideas,the officialdom standard thoughts,the political totalitarianism ideas and the revolutionary idealism still had certain market.Two,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system was still not perfect.The inner-party's scientific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system is imperfect,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n 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does not arrive at the spot,the organization,the institution and the degree of the citizen's decision-making participation all reveals the insufficiency.Three,the function of decision-making system being in power is out of balance.The main center's function of policy-making disorder,the actual function of the expert-consult system is limited, th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is insufficient,the function of monitoring system does not work well,the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decision-errors is flaw.Four,the degree of the diversified,regular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pattern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eing in power is not high.All these decide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ust deepen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reform being in power.
     The fifth chapter,the advancing wa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reform being in power.Advancing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reform being in power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systematic engineering.First,it needs to renew 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idea.It mainly includes "Building a party to serve the people,being in power for the people",scientific development,the social harmonious,science,democracy,governed by law and so on.Next,it needs to innovate 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system,in order to solve the question of inner-party's decision-making system,the national decision-making system and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policy-making system.Once more,it needs to optimize the decision-making system being in power.First,we must optimize the main central decision-making system being in power. Second,we must optimize the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system being in power.Third we must optimize 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system.Fourth,we must optimize 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monitoring system.Finally,it needs to consummate the ruling decision-making system,the key point is to 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reflection system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and public opinions,the public decisio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policy-making responsibility.
引文
[1]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56。
    [2]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3。
    [3]刘庆昱.潮起潮落(上卷).广州:广州出版社,1999.2。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61。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2。
    [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1。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2。
    [1]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看,2008年2月,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过“执政决策”的概念。中国知网上有2篇论文使用了“执政决策”的概念,一篇是中共中央党校王建军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共产党执政机制研究》,该文第四章以“执政决策机制”为标题;另一篇是蒋伏虎发表在《唯实》2005年第4期上的论文,该文的题目为“试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党委执政决策的监督”。但上述两篇论文都没有界定“执政决策”的内涵。
    [2]林勋健.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7。
    [1]陈太红.党的“执政”概念和党的“历史方位”的主题.浙江学刊,2005,(1):36-37。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1-32。
    [3]陈太红.党的“执政”概念和党的“历史方位”的主题.浙江学刊,2005,(1):38-39。
    [1]赵继良.领导科学理论与实践.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29。
    [2]许俊千、李南熏.中国现代领导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234。
    [3]柏盛湘、张汉林.新编领导学(干部教程).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0.155。
    [4]奉恒高.领导科学通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70-71。
    [5][美]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3-34。
    [6]宋定国、赵喜明、张修学.领导学简明教程.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204。
    [1]袁曙宏.党执政方式的深刻转变——论党依法执政.求是,2005,(22):30。
    [1]沈荣华.政府机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239。
    [2]谢宝康.迟到的,但却是明智的决策.中国经济时报,2002-06-24。
    [3]阿祥.决策者,你不可乱拍板.领导文粹,1999,(3):28-29。
    [4]“七五”到“九五”期间决策失误损失5000亿.参见:http://news.sina.com.cn/c/2005-09-06/08406871536s.shtml。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
    [1]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81。
    [1]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4。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4-35。
    [1]有关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决策思想的具体研究,请参阅以下研究文献:肖浩辉.毛泽东决策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周发源.邓小平决策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戴树源.江泽民决策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卫海忠、罗庆华.邓小平政策观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2]政府过程既是政治学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政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研究领域,政府过程一般被理解为政府决策过程;作为研究方法,政府过程研究注重动态经验的行为研究。
    [1]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2]多数政策学家认为,政策范式主要是指政策行动主体,特别是决策者进行分析、研究的思维框架,它是由决策者头脑中解决问题的价值目标,理解问题的方式方法,采纳方案的类型途径,选择工具的原则偏好等方面组成的一组相对稳固的理念组合而成的思维模式。
    [1]严强.社会转型历程与政策范式演变.南京社会科学,2007,(5):86-92。
    [2]吕虹.政府决策制度体系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美]费正清、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4。
    [1]Kenneth Lieberthal and Michael Oksenberg,Policy-Making in China:Leaders,Structures and Processe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1]伯恩斯.机械系统和有机系统.参见:竹立家、李登样.国外组织理论精选.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101。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0。
    [3][美]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4。
    [4][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120。
    [1]王满船.公共政策制定:择优过程与机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48。
    [2][美]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
    [3][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47-70。
    [4]沈荣华.政府机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211。
    [1][美]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1。
    [2][美]詹姆斯·安德森.公共决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1-30。
    [3]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及社会政策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1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10。
    [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8。
    [1][美]E·R·克鲁斯克等.公共政策辞典.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26。
    [2][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6。
    [3]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8。
    [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
    [2]吴元其等.公共决策体制与政策分析.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64-65。
    [1]秦德君.执政物理结构与公共绩效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1):34。
    [2]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24-130。
    [3]本文将决策界定为政策制定过程,所以,执行子系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4]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209-221。
    [1][美]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226。
    [1][美]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30。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
    [1]宁骚.公共政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3。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9。
    [1]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六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63。
    [2]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六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69。
    [1]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六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68。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546-547。
    [1]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84。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
    [2]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5。
    [1]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900。
    [1]胡乔木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0-274。
    [2]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73。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32-140。
    [4]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36-253。
    [1]这里借用的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的概念是由罗杰·科布等提出的。公众议程也可称为系统议程,正式议程又称为制度议程或政府议程。
    [1]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53。
    [1]本文关于改革开放以前党的执政决策机制特征与弊端的讨论,参考了以下研究文献: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38-286;刘昌雄.改革开放前中国政策制定的模式分析.理论探讨,2004,(6):104-107;赵向阳.艰难的跋涉——政治体制与民主建设的曲折历程.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48-236;[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12-225;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311-366。
    [2]王景伦.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和邓小平的现实主义——美国学者论中国.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
    [3]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289。
    [4][美]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69。
    [1][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237-238。
    [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17。
    [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97。
    [1]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34-235。
    [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386。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2。
    [5]这里有关人民公社的历史事实援引于以下文献:杨胜群、田松年.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286-289;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293-297。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77。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04。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15。
    [3]毛泽东把斯大林所说的三个基本条件概括为:1、增加社会产品,首先是生产资料;2、将集体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将商品交换提高到产品交换,使中央能掌握全部社会产品;3、高度文化水平,全面发展体、智。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96。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1)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450。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35。
    [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390。
    [1]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276。
    [2]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91-194。
    [3][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16。
    [4]张文和、李艳.口号与中国.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1]王景伦.走进东方的梦——美国的中国观.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111-112。
    [2][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23-224。
    [1]方琳.试论现代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中国行政管理,1999,(12):67。
    [2]参军、当标兵、入党、入团等行为本身不仅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应该为社会所鼓励。但是,在传统的做法中,由于这些资格对个人获得各种社会资源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导致人们追求这些资格时行为动机的功利化,进而使党组织、团组织和军队的整体素质下降。笔者认为这可以看作是政策泛政治化所产生的一个消极后果。
    [1]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83。
    [2]赵向阳.艰难的跋涉——政治体制与民主建设的曲折历程.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2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329、330。
    [4]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60。
    [5]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52。
    [1]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4-175。
    [2]洪承华、郭秀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沿革大事记.北京:春秋出版社,1987.50。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4).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7-72。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0).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488。
    [1]郑谦等.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概要.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89。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673-674。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68-269。
    [1]谢庆奎等.中国政府体制分析.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225;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8.245-246。
    [2]郭道晖.中国立法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
    [1]李路路、李汉林.中国的单位组织.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
    [2]李文良等.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163-164。
    [1][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20。
    [2]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8-39。
    [1]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802。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32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0。
    [4]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46。
    [1]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33。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663。
    [2]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405-408。
    [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9。
    [2][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77。
    [3]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40。
    [4]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9。
    [1]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60-265。
    [2][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18-219。
    [3][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19。
    [1]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71。
    [1]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61-262。
    [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02。
    [1]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8。
    [2]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0).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606-607。
    [3]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65。
    [1]杨建平.加速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中国行政管理,2000,(1):14-17.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5。
    [2]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19。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26、88。
    [2]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及社会政策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9.
    [1]由于国内对第三部门定义比较模糊,分类标准、统计数据也是五花八门。以上数字引自李惠斌、薛晓源.中国调查研究报告: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与执政党的建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1。
    [2]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社会组织部分).参见: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30671&dictionid=1938.
    [1][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3。
    [2]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中国行政立法与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观察与评估.参见:http://www.cppss.cn/news/details.asp?ID=3。
    [3]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54。
    [4]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12。
    [5]任溶.论第三部门兴起下的公共政策.行政与法,2004,(7):29。
    [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12。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7。
    [3]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8-9。
    [4]谁来决定怒江的命运?中国新闻周刊,2004-05-20。
    [5]李景鹏.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135。
    [1]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0。
    [2]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3。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21、22。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5。
    [1]周罗庚等.市场经济与当代社会结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56-57;王春福.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机制.学术交流,2006,(1):121。
    [2]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54-255。
    [3]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13。
    [1]徐苏林.“特殊利益集团”催生集体腐败.检察风云,2007,(8):30。
    [2][美]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81-284。
    [3]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4-55。
    [1]王春福.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机制.学术交流,2006,(1):122-124。
    [2]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13、77。
    [1]马克思的原文如下:“执行权力、集权制和等级制。集权制和政治文明。联邦制和工业化主义。国家管理和公共管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38。
    [2]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3-774。
    [1]周思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98。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9。
    [4]江泽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1。
    [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
    [1]魏巍青.政治文明标尺下的公共决策制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4-55。
    [2]中国共产党章程及相关党内规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1。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7。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4。
    [1]科学发展学习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1。
    [2]A.D.Lindsay,the Essentials of democracy,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30,pp.156.
    [1]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中国社会科学,2006,(5):87。
    [2]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45-46。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0-31。
    [1][美]查尔斯·E·林布隆.政策制定过程.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5。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7。
    [1]王贵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203-206。
    [2]李君如.协商民主:重要的民主形式.世界.2006,(9):4。
    [3]杨建平.从决策体制入手推进政府改革.政治学研究,2000,(4):55-56。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4-35。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62。
    [1]黄卫平、汪永成.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Ⅲ.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46。
    [2]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3]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1。
    [1]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57。
    [2]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20。
    [3]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4。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41-42。
    [2]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64。
    [3]贾小明.“执政党”概念源流考——兼论毛泽东的“革命党”思想.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5):110-111。
    [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256。
    [1]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2、24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6。
    [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15。
    [4]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73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0。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4。
    [2]闫东、余小和.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分析:结构—功能的视角.江苏社会科学,2006,(2):175。
    [3]徐锋.政治参与发展条件下的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4.34。
    [1]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
    [3]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7。
    [4]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0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1。
    [6]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52。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69。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
    [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2。
    [1]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
    [1]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六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63。
    [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17。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
    [1]刘熙瑞.“十一五”期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宁夏党校学报,2006,(3):38。
    [2]此定义借鉴了刘熙瑞教授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定义。参见: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2,(7):5。
    [1]柴宝勇.西方“政党政府”理论的新解读.探索,2007,(4):58。
    [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1]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92。
    [2][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59。
    [3]张娟、习裕军.协商民主的兴起与合法性理论的重构.湖北社会科学,2007,(7):22。
    [1]陈炳辉.哈贝马斯的民主理论.厦门大学学报,2001,(2):109。
    [1]学者们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利益集团决策模型”的决策理论。
    [2]林勋健.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466。
    [3]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3):59-60。
    [1]梁琴、钟德涛.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55。
    [2]许志晋、毛宝铭.共识会议的实质及其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06,(3):139。
    [1][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一一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79-80。
    [1]王瑜.从全国代表大会到全国政策论坛——英国工党决策机制的变迁及评价.宁夏党校学报,2005,(1):87-92。
    [1]靳晓光.当代西方政党党内民主机制建设及启示探析.理论界,2007,(9):165。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6。
    [2]胡鞍钢.决策的转变,领导决策到问计于民.参见:http://news.163.com/2004w01/12419/2004w01_1073006950001.html。
    [3]赵杰.公众参与:决策环境、观念与模式的变革.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2):27。
    [4]关于我国执政决策机制改革的阶段划分的其他讨论,可参考以下研究文献:林志鹏.我国公共决策制度创新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55-167;李庆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发展历程.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3):4-9。
    [1]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98。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0。
    [3]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818-819。
    [4]陈雪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88。
    [1]即薄一波等61人所谓叛徒集团问题,对“文革”中被错误定为叛徒的同志复查问题,陶铸、王鹤寿问题,彭德怀问题,天安门事件,康生问题。
    [2]陈雪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93-94。
    [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40-141。
    [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1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
    [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8。
    [1]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4。
    [2]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1。
    [3]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6-517。
    [1]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1。
    [2]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6-517。
    [3]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0。
    [1]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1。
    [2]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7。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0。
    [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
    [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3-44。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
    [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0。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增订本).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243。
    [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0。
    [1]李庆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发展历程.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3):6。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61。
    [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775。
    [2]中央办公厅法规室等.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66-267。
    [1]中央办公厅法规室等.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67。
    [2]中央办公厅法规室等.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67-268。
    [3]中央办公厅法规室等.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69。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30。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1。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4-35。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4]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7。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3、12。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2。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2。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
    [4]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
    [5]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9。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的通知.参见:http://www.gov.cn/zwgk/2008-03/25/content_928129.htm.
    [2]林志鹏.我国公共决策制度创新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60。
    [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1。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
    [3]胡锦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人民日报,2004-01-13(1)。
    [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17。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1
    [1]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六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05-106。
    [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63。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64。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
    [1]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60。
    [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
    [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1、341-342。
    [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1。
    [3]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六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0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7。
    [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6。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0-31。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4。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参见: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4/2394441.html。
    [1]文中数据援引自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代表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参见:http://www.npc.gov.cn/zgrdw/wxzl/wxzl_gbxx.jsp?lmid=0106&dm=010616&pdmc=0106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点释.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227。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18、28。
    [1]吴利平.市民旁听:百姓跨进议政殿堂.人民日报,2004-09-08(14)。
    [2]何海宁.公民旁听市府决策.南方周末,2005-08-25(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0。
    [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352.1361-1362。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
    [3]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209-221。
    [1]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参见:http://unpanl.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ents/APCITY/UNPAN026507.pdf。
    [1]刘雪明.中国政策咨询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科学学研究,2001,(2):47。
    [1]孙亚菲.民间脑库的弱势生存.南方周末,2004-01-15。
    [1]赵杰.公众参与:决策环境、观念与模式的变革.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2):3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0-181。
    [1]杨建平.加速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中国行政管理,2000,(1):15。
    [2]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64。
    [1]张守东.宗教与契约制度.参见: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5。
    [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5。
    [2]杨绍华、唐少清.按照“三执政”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东岳论丛,2007,(5):42。
    [1]刘熙瑞.公共管理中的决策和执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98。
    [2]嘉禾事件警示:原中共嘉禾县委书记周余武的反思.参见: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4/Jun/597379.htm.
    [1]胡伟.政府过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251;郭定平.政党与政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82。
    [1]李仲达.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建设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38.
    [2]周天勇.中国的官民比到底是多少.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221f1010005cw.html。
    [1]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70、98。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1994.332。
    [1]人民代表大会可否减少官员代表.参见:http://www.people.com.cn/GB/news/37454/37461/3198884.html。
    [2]赵凌.信访制度实行50多年走到制度变迁关口,引发关注.南方周末,2004-11-04。
    [1]毛建国.广州电价听证会干脆改为发布会.参见:http://news.sina.com.cn/c/pl/2006-11-12/090711490611.shtml。
    [2]贺卫方.我们需要“具体的法治”.工人日报,2001-03-16。
    [1]张金芬.关于我国的思想库建设.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5):87-88。
    [2]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221。
    [3]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3。
    [1]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6。
    [2]地方人大监督研究——关于监督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的调查.人民日报,2002-08-30(12)。
    [1]许耀桐.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研究.理论探讨,2008,(3):3。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刘伯龙、竺乾威.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26。
    [2]吕虹.政府决策制度体系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07-108。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9。
    [1]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8。
    [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17。
    [2]刘敏军、刘雄伟.试论执政为民理念的落实途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4):57-58。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8-19。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
    [1]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11-09(3)。
    [2]胡象明.论以人为本的政策价值理念.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2):87-88。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
    [1]严强.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设计.江苏社会科学,2007,(1):133-134。
    [2]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6。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
    [1]杨建平.从决策体制入手推进政府改革.政治学研究,2000,(4):57。
    [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4。
    [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90。
    [1]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0。
    [2]陈荷夫.论中国民主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201。
    [1]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64。
    [1][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三联书店,1989.377
    [2]林尚立.党政关系建设的制度安排.理论参考,2002,(8):16。
    [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1。
    [1]甄小英、李清华.党内民主建设问答.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250-252。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
    [2]方雷、赵永超.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理论学刊,2006,(8):80-81。
    [1]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60。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35。
    [1]张骐.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11.
    [1]刘红梅、王克强、郑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2006,(4):84。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36。
    [2]胡锦涛.强调扎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02-20(1)。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0。
    [1]刘熙瑞.公共管理中的决策与执政.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01。
    [1]鲁杰.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9。
    [1]黄强、林平国等.现代化进程中的管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179。
    [1]应松年、马庆钰.公共行政学.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155-159。
    [1]阎宇红.日本行政决策咨询体系的多层次、多元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8,(1):12。
    [2]黄达强、刘怡昌.行政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59。
    [3]胡伟.思想库:现代政府决策链不可缺失的一环.领导决策信息,2003.(33):20。
    [1][英]维尔.宪政与分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72。
    [1]季卫东.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战略与管理,1998,(4):1-10。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29。
    [1][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与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69。
    [1]在我国,听证制度最早出现于1982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中;1993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价格审议制度,这是我国听证制度的雏形;1996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行政处罚法》第一次规定了听证制度。
    [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0。
    [1]李景鹏.论政府政策的公共性.天津社会科学,2002,(6):48。
    [1][日]药师寺泰藏.公共政策:政治过程.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2。
    [2][美]E·R·克鲁斯克、B·M·杰克逊.公共政策词典.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30。
    [3]沈惠平、黄兴生.坚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理论探讨,2003,(2):86。
    [4]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8。
    [1]刘海涛.走向公共性的决策时代.决策,2006,(1):22。
    [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112。
    [3]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7。
    [1][美]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4。
    [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列宁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6]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0]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1]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3]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4]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5]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6]陈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7]万里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8]胡乔木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9]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30]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十六大)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31]中国共产党章程及相关党内规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3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4]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4)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8)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0)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1)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3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0]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9]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3]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5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55]中央办公厅法规室等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78-1996)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6]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增订本)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5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点释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9]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60]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1]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2]江泽民 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3]江泽民 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4]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5]胡锦涛 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刘庆昱 潮起潮落(上卷)广州: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
    [2]肖浩辉 毛泽东决策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周发源 邓小平决策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戴树源 江泽民决策思想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卫海忠、罗庆华 邓小平政策观研究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蔡长水 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7]蔡长水 党的先进性与执政党建设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8]竹立家、李登样 国外组织理论精选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9]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王满船 公共政策制定:择优过程与机制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1]沈荣华 政府机制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12]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及社会政策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1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张国庆 现代公共政策导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吴元其等 公共决策体制与政策分析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15]胡伟 政府过程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6]陈振明 公共政策分析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陈振明 政策科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朱光磊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宁骚 公共政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郭定平 政党与政府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1]赵向阳 艰难的跋涉——政治体制与民主建设的曲折历程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2]林尚立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3]王景伦 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和邓小平的现实主义——美国学者论中国 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
    [24]王景伦 走进东方的梦——美国的中国观 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年版。
    [25]胡绳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26]杨胜群、田松年 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7]李锐“大跃进”亲历记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28]张文和、李艳 口号与中国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29]陈至立 中国共产党建设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0]洪承华、郭秀芝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沿革大事记 北京:春秋出版社,1987年版。
    [31]郑谦等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概要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
    [32]谢庆奎等 中国政府体制分析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33]张乐天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 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34]郭道晖 中国立法制度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5]李路路、李汉林 中国的单位组织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6]李文良等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
    [37]逢先知、金冲及 毛泽东传(1949—1976)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8]张金马 政策科学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9]赵成根 民主与公共决策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0]赵继良 领导科学理论与实践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1]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及社会政策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2年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2]李惠斌、薛晓源 中国调查研究报告: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与执政党的建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3]俞可平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4]俞可平 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5]陈庆云 公共政策分析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46]李景鹏 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纲要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7]周罗庚等 市场经济与当代社会结构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48]王贵秀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9]黄卫平、汪永成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Ⅲ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0]王长江 政党现代化论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1]林勋健 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52]梁琴、钟德涛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3]陈雪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54]刘熙瑞 公共管理中的决策和执行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55]李仲达 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建设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6]黄孟藩 决策行为与决策心理 北京:北京机械出版社,1995年版。
    [57]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交流合作部 国外行政改革评述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58]卢现祥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59]王革非 战略管理方法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60]武欣 绩效管理实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61]许俊千,李南熏 中国现代领导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2]柏盛湘、张汉林 新编领导学(干部教程)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0年版。
    [63]奉恒高 领导科学通论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64]宋定国、赵喜明、张修学 领导学简明教程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5]世界银行 变革世界中的政府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66]郭小聪 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7]鲁杰 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年版。
    [68]黄强、林平国 现代化进程中的管理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9]应松年,马庆钰 公共行政学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70]黄达强、刘怡昌 行政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1][美]赫伯特·西蒙 管理决策新科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72][美]赫伯特·西蒙 管理行为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73][美]希尔斯曼 美国是如何治理的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74][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决策过程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75][美]托马斯·戴伊 理解公共政策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76][美]詹姆斯·安德森 公共决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77][美]E·R·克鲁斯克等 公共政策辞典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
    [78][美]道格拉斯·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79][美]帕森斯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80][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81][美]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2][美]斯图尔特·施拉姆 毛泽东的思想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83][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 中国政治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4][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85][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86][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7][美]丹尼斯·C·缪勒 公共选择理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8][美]查尔斯·E·林布隆 政策制定过程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89][英]托尼·布莱尔 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90][英]安东尼·吉登斯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年版。
    [91][古希腊]柏拉图 理想国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9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3][美]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兰德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实践指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4][美]古德诺 政治与行政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95][美]托马斯·戴伊 谁掌管美国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
    [96][美]保罗·A·萨巴蒂尔 政策过程理论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97][英]维尔 宪政与分权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98][德]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99][日]药师寺泰藏 公共政策:政治过程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100][美]罗尔斯 正义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徐锋 政治参与发展条件下的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制定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2]林志鹏 我国公共决策制度创新研究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吕虹 政府决策制度体系研究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4]王建军 中国共产党执政机制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5]江泽民 各级领导干部要研究领导科学 领导科学,1996年第11期。
    [6]蒋伏虎 试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党委执政决策的监督 唯实,2005年第4期。
    [7]陈太红 党的“执政”概念和党的“历史方位”的主题 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
    [8]秦德君 执政物理结构与公共绩效分析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期。
    [9]袁曙宏 党执政方式的深刻转变——论党依法执政 求是,2005年第22期。
    [10]阿祥 决策者,你不可乱拍板 领导文粹 1999年第3期。
    [11]严强 社会转型历程与政策范式演变 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12]刘昌雄 改革开放前中国政策制定的模式分析 理论探讨,2004年第6期。
    [13]方琳 试论现代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 中国行政管理,1999年第12期。
    [14]杨建平 加速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期。
    [15]任溶 论第三部门兴起下的公共政策行政与法,2004年第7期。
    [16]王春福 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机制 学术交流,2006年第1期。
    [17]徐苏林 “特殊利益集团”催生集体腐败 检察风云,2007年第8期。
    [18]魏巍青 政治文明标尺下的公共决策制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9]王绍光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20]李君如 协商民主:重要的民主形式世界,2006年第9期。
    [21]杨建平 从决策体制入手推进政府改革 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4期。
    [22]贾小明 “执政党”概念源流考——兼论毛泽东的“革命党”思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5期。
    [23]闫东、余小和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分析:结构——功能的视角 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24]刘熙瑞“十一五”期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 宁夏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25]刘熙瑞 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 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26]柴宝勇 西方“政党政府”理论的新解读 探索,2007年第4期。
    [27]张娟、习裕军 协商民主的兴起与合法性理论的重构 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28]陈炳辉 哈贝马斯的民主理论 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9]陈家刚 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30]许志晋、毛宝铭 共识会议的实质及其启示 中国科技论坛,2006年第3期。
    [31]王瑜 从全国代表大会到全国政策论坛——英国工党决策机制的变迁及评价 宁夏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32]靳晓光 当代西方政党党内民主机制建设及启示探析 理论界,2007年第9期。
    [33]赵杰 公众参与:决策环境、观念与模式的变革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
    [34]李庆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发展历程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年第3期。
    [35]刘雪明 中国政策咨询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科学学研究,2001年第2期。
    [36]杨绍华、唐少清 按照“三执政”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 东岳论丛,2007年第5期。
    [37]张金芬 关于我国的思想库建设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8]许耀桐 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研究 理论探讨,2008年第3期。
    [39]刘敏军、刘雄伟 试论执政为民理念的落实途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40]胡象明 论以人为本的政策价值理念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1]严强 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设计 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42]张骐 走向和谐——当代中国的公民社会探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43]刘红梅、王克强、郑策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44]阎宇红 日本行政决策咨询体系的多层次、多元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45]胡伟 思想库:现代政府决策链不可缺失的一环 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第33期。
    [46]季卫东 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 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4期。
    [47]江泽民 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1996年06月19日。
    [48]胡锦涛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03年11月09日。
    [49]胡锦涛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人民日报,2004年01月13日。
    [50]胡锦涛 强调扎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 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0日。
    [51]谢宝康 迟到的,但却是明智的决策 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06月24日。
    [52]谁来决定怒江的命运? 中国新闻周刊,2004年05月20日。
    [53]吴利平 市民旁听:百姓跨进议政殿堂 人民日报,2004年09月08日。
    [54]何海宁 公民旁听市府决策 南方周末,2005年08月25日。
    [55]孙亚菲 民间脑库的弱势生存 南方周末,2004年01月15日。
    [56]赵凌 信访制度实行50多年走到制度变迁关口,引发关注 南方周末,2004年11月04日。
    [57]贺卫方 我们需要“具体的法治” 工人日报,2001年03月16日。
    [1]Kenneth Lieberthal and Michael Oksenberg,Policy-Making in China:Leaders,Structures and Processe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2]A.D.Lindsay,the Essentials of democracy,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30.
    [3]E.S.Savas,Privatization,The Key to Better Govenrnent.Chatham,NJ:Chatham House,1987.
    [4]Rowan Miranda and Karlyn Anderson,Alternative Service Delivery in Local Government(1982-1992).In Municipal Year Book(1994),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C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94.
    [5]J.M.Bryson,W.D.Reering,Strategic Planning:Options For the Public Sector.In (J.L.Perry(ed)),Handbook If Public Administration.San Francisco:Jossy-Bass Publishers,1996.
    [6]Sue Shellenbarger,More Children Start Making Plans Early to Care for Elders,Wall Street Journal,July 8,1998.
    [1]“七五”到“九五”期间决策失误损失5000亿 网址:http://news.sina.com.cn/c/2005-09-06/08406871536s.shtml。
    [2]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社会组织部分)网址: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id=30671&dictionid=1938.
    [3]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 中国行政立法与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观察与评估 网址:http://www.cppss.cn/news/details.asp?ID=3。
    [4]胡鞍钢 决策的转变,领导决策到问计于民 网址:http://news.163.com/2004w01/12419/2004w01_1073006950001.html。
    [5]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的通知网址: http://www.gov.cn/zwgk/2008-03/25/content_928129.htm.
    [6]温家宝 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网址: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4/2394441.html。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代表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网址:http://www.npc.gov.cn/zgrdw/wxzl/wxzl_gbxx.jsp?lmid=0106&dm=010616&pdmc=010616。
    [8]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网址:http://unpanl.un.org/intradoc/groups/public/documonts/APCITY/UNPAN026507.pdf.
    [9]张守东 宗教与契约制度 网址: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5.
    [10]嘉禾事件警示:原中共嘉禾县委书记周余武的反思 网址: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04/Jun/597379.htm.
    [11]周天勇 中国的官民比到底是多少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221f1010005cw.html。
    [12]人民代表大会可否减少官员代表 网址:http://www.people.com.cn/GB/news/37454/37461/3198884.html。
    [13]毛建国 广州电价听证会干脆改为发布会 网址:http://News.sina.com.cn/c/pl/2006-11-12/0907114906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