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讯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学过程变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育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也是随着生产技术和工具的演进而演进的。纵观人类教育和教学的历史,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和变革都给教学带来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人类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教学变革无不与技术以及媒介的进步紧密相关。今天,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大学教学领域,并处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这对传统的教学已构成大的挑战。
     本文以普通高校的教学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信息与通讯技术将给高校传统的教学过程带来何种影响,将导致何种变化?本论文试图在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之下来分析信息通讯技术与高校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宏观的视角,即人类。生活的社会在各个层面上因为新技术革命已开始发生或快或慢、或多或少的变化,社会发展已进入到一种信息化发展模式之中,即社会转型;微观的视角是指高等教育自身也处在转型时期。通过分析技术革命与社会转型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高校传统的教学过程受社会信息化发展模式及高等教育内部诸种发展原因的内外驱使而发生变革。这一思路贯穿在本论文的全部研究中。
     为了进一步说明信息技术对于高校教学的影响和作用,论文还从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的角度出发,构建出信息通讯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学过程变革的理论基础,技术的外因只有与这些理论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过程发生真正并且是有效的变革。
     在理论上,本论文拟定的一个假设是:信息通讯技术正在对高等学校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教学过程正因此而发生着变革。而要把握这一影响和变革,就必须首先理解新的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参数。这个参数就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各要素,只有将各个要素及其功能在技术条件之下产生的变化阐释清楚,才能弄清教学过程因技术因素而变革这个领域的变化。为此,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论述了技术与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结合和互动。并在相关的案例分析中,就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个人的解释。
     信息时代将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社会的时代,是一个技术将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代。论文基于这一展望,对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过程做出了一些构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开放的、多维的,并确保质量的教学过程体系正在形成,它将成为未来学习化社会中高校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个体系将可以更为灵活地满足社会中各类人的多种学习需要、学习方式和学习步伐。
Education is deveioped with the social productive fbrces, and also changed wi{b
    the progresses of technologies and tools.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human beings shows tha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s always related to tl1e progresses cf
    the technologies and media. Toda1!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lori techaologies
    (ICTS) have entered into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process emd bring a T0ig challenge to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The dissertation takes the teaching process iri conveniional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Udy how ICTS influence the conventiorial teaching process and will
    lead to What kind of changes? The dissertation tries to analyZe the re1ationship
    betWeen ICfe and university teaching process from botY1 the macroscopic ard
    ' 'lnicrocosmic angles. The fOrmer scope means human beings lives have been changed
    ' by the reason oftfIe revo1theori 'oi IC1,S, anG ti1e soc1cy tats come into an informatiora
    mbde. We 'called it the shifting of society The latter one means that the higher
    education has also faced many paradigms shiftirg. The fOrces of inside 8nd outside
    shifting have causedthe. university teaching process's changing. Tfis thought is
    penetrated through the whole thesis.
    To argue the infiuence of ICTS deeply, the thesis is als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base that combined with physiology, psycholog3; and philosophy. As an external cause,
    only cQmbined with these theories, can ICTs make the teaching process transfOrmed.
    In theory, the thesis formulates a hypothesis. That is to make clear how the key
    elements of teaching process changed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ICTs. is the first step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transformation. The thesis argued it from the theory and reality.
    Give the analysis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related precedents.
    The information age will be an age of life-long leaming. ICT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ge. Because of these,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future will be an open and flexible system with high quality.
引文
一、参考书目
    1.[美]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潘懋元主审,王伟廉、邬大光等著《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潘懋元著:《潘懋元论高等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英]阿什比著,腾大春、滕大生译:《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6.钟启泉编著:《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张铁明著:《教学信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0.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美]阿尔文·托夫勒著,朱志焱等译:《第三次浪潮》,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12.[美]普莱西、斯金纳等著,刘范等译:《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13.[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丁俊杰主编:《网络传播与现代教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7.易文安编著:《网络时尚词典》,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18.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高金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美]菲力浦.孔布斯著,赵宝恒、李环等译:《世界教育的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1.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2.赵中建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金忠明等著:《衡山夜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罗进德等译:《世界教育报告1998: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1998年。
    26.[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历史纵横网http://www.freehistory.net/。
    27.汪丁丁著:《记住未来:经济学家的知识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8.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黄清云主编:《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0.桑新民主编:《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史秋衡著:《赛伯化学堂——网络与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2.[美]嘉格伦著,万小器、程文浩译:《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3.陶文昭、詹英编著:《网络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
    34.[美]总统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改变21世纪的科学与技术——致国会的报告》高亮华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5.赵光武主编:《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36.[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著,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37. A. K. Aggarwal & Regina Bento, University of Baltimore, USA, "Web-Based Education", from Anil Aggarwal, "Web-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Technologi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DEA GROUP PUBLISHING
    38. Mary E. Huba & Jann E. Freed, "Learner-Centered Assessment On College Campuses",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1999
    39. Marilyn Leask "Issues in Teaching using ICT", published by RoutledgeFalmer, London, 2001
    40. Alan Tait & Roger Mills "The Convergence of Distance and Conventional Education", published by Routledge, Great Britain, 1999.
    41. A. W. (Tony) Bates "Manag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42. Ibrahim Michail Hefzallah "The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nd Learning", Published by Charles C Thomas·Publisher, LTD, 1999, Springfield, Illinois, U.S.A.
    二、参阅论文
    1.鲁洁:《网络社会·人·教育》,《江苏高教》2000年第1期。
    2.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3.李康:《论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1期。
    4.罗竞:《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5.赵国栋《美国大学“信息化校园计划”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6.肖立峰:《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7.况姗云:《基于建构主义的网上教材设计》,《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8.梁斌:《Interent网教学中交互性的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9.钟志贤:《信息素养:E时代学与教的重心转移》,《教师博览》2001年第2期。
    10.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11.卢乃桂:《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教育研究》2000年第11期。
    12.陆宏、冯学斌:《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定位与培训》,《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13.郭琴:《现代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国际互联网》,《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14.王松涛:《论网络学习》,《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15.陆宏、庞守兴:《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第4期。
    16.贝兹著,李亚婉等译:《网络社会中的多媒体教育》,《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第4期。
    17.高文:《跨越脑科学与教育的鸿沟》,《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18.K.W.费希尔,S.P.罗斯著,郑太年译《脑和心理的发展周期》,《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5期。
    19.张义兵:《论网络时代教师权威的转型》,《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
    20.傅维利、王维荣:《关于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师生角色观的比较与评价》,《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21.王广新、黎加厚:《论网络远程学习中的交互》,《电化教育研究》200年第11期。
    22.谢维和:《办网络教育需要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观》,《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12期。
    
    
    23.姜勇,蒋凯:《后现代主义视点下的课程编制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24.闫寒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评价方法》,《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1期。
    25.杨开城:《有关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几点反思》,《教育技术通讯》2001年第12期。
    26.张旭东:《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性》,《中国与世界》http://www.chinabulletin.com/
    27.德里达:《驱动:尼采的风格》,《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28.任友群、庄瑜、董秀:《将课程、教学与技术结合起来——兼评美国2000年<全国教育技术标准(学生)>》,《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29.[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教与学:寻求意义与关系的再构》,《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30.邓幸涛:《网络教育:强化质量监控 规范有序发展》,《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8期。
    31.卢锋等:《美国教育技术界学习资源观的发展及其启示》,《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32.夏巍峰:《他们为什么选择网络教育》,《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5期。
    33.何克抗等:《“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2期。
    34.张兴:《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35.顾清红、祝智庭:《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36.裴新宁、张桂春:《“多元智力”:教育学的关注与理解》,《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2期。
    37.孙力广:《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12期。
    三、网站
    1.清华网络学堂http://166.111.18.8/yuanch.htm
    2.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http://www.smde.pku.edu.cn/
    3.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www.cmr.com.cn/public
    4.北京师范大学http://www.bnu.edu.cn/
    5.厦门大学http://www.xmu.edu.cn
    6.上海电视大学http://www.shtvu.edu.cn
    7.http://www.cernet.edu.cn
    8.http://www.google.com
    9.http://www.jsu.cetin.net.cn/nriet/index.htm
    
    
    10. http://www.chinabulletin.com/
    11. http://www.c13.ust.hk
    12. http://sq.k12.com.cn
    13. http://www.sina.com.cn
    14. http://www.freehistory.net/
    15. http://chinacall.home.chinaren.com/theory/theory.htm
    16. http://www.learningchina.com/foreign edu
    17. http://www.hi-method.com/rennaol.htm
    18. http://www.vschoo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