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晋陕豫水利碑刻法制文献史料考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立足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水利碑刻,选取了位于我国内陆的晋陕豫三地区的水利碑刻法律文献史料为切入点,通过对明清时期此三地区的水利碑刻法律文献史料进行系统的梳理,试图探讨明清时期的水利碑刻法制。通过对明清时期水利碑刻法制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水利碑刻中的法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为今日所用。同时,通过对明清时期水利碑刻法制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明清时期在水利法制中的其他成功思想经验,为今日的水利法制带来启发。
     全文共分做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在对此领域内的研究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之后,简要陈述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为:碑刻法律史料概述。本部分详细介绍了碑刻法律文献的涵义及其起源和发展,并对水利碑刻法律文献的概况做了简要的陈述。意在为后文所讲述相关水利碑刻的类型作铺垫。
     第三部分为:明清时期水利公约碑法律文献论考。本部分从对公约的界定入手,对公约的含义和制定程序做了简要论述,并对明清时期水利公约碑的概况、主要特点和效力做了深入的考察,最后探讨了公约等地方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动关系。
     第四部分为:明清时期水利讼碑的考察。本部分首先对明清时期的水利讼碑的概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大量的水利讼碑的文献做了详细的梳理,据水利讼碑文献史料的内容对水利讼碑进行分类,进而对水利诉讼纠纷的解决特点以及对水利纠纷案的背景进行考察。
     第五部分为:明清时期水利凭证碑和官府水利示禁碑析。本部分不仅对明清时期的水利凭证碑法律文献的概述、内容和特点进行考察,还探讨了明清时期官府水利示禁碑的概述、性质、内容及特点,并对官府水利示禁碑与水利讼碑的部分融合进行了系统梳理。
     第六部分为:明清时期水利碑刻法律文献的法律意义和启示。本部分首先探讨了水利碑刻法律文献的意义,并对明清时期水利碑刻法律文献带给我们的启示和价值做了总结,目的是从对水利碑刻法律文献的研究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第七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说明受水利碑刻文献史料掌握的局限性和开拓性影响,水利碑刻法律文献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将是一个持续修复和完善的过程。
This paper tried to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juristical system of waterconservancy inscription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historical water conservancyinscription materials of Shanxi, Shaanxi and Henan provinces in inner China were used and asystematic analysis was made on juristical materials of water conservancy inscription withinthese three area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h the research of these inscriptions of Mingand Qing dynasties, the juristical system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in these historical periodscould be acquired and make profit to us nowadays. At the same time, some successfulexperience from them can be learned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juristical system in today'ssociety.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abstract of the paper. After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researchsituation on the juristical sys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inscription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was made.
     In the second part,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the juristical system inscriptions was provided. With this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accordinglymade the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 conservancy inscriptions.
     In the third part, the juristical sys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inscriptions in Ming and Qingdynasties was discussed. Besides that,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water conventioninscriptions, detailed introductions were made on the situation and feature of the waterconservancy convention inscription. Finall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common law and state law that based on the convention inscriptions was discussed.
     In the fourth part, the situ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litigation in Ming and Qingdynasties was introduced firs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lot of water conservancy litigationinscriptions, categories were made and then deep exploration on the issue was carried.
     In the fifth part, researches on the water conservancy evidence inscriptions and officialban inscriptions were made. In the meanwhile, the situation and feature of these two differenttype of inscriptions were discussed and categorized.
     In the sixth part, the jur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inscription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summarized. From which useful experiencescould be got to profit us.
     Finally, after the summarization on this paper, some insufficient places in the waterconservancy inscriptions were provided. This was just a beginning in the area of waterconservancy inscriptions. And there are still lots of things need to study.
引文
1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2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6页。
    3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序言。
    4杨重华:“丞相诸葛令碑”,《文物》,1983年第5期。
    5清代,除在刑法中规定了水利条款外,关于典章制度的的书中,亦详细的规定了水利条文。如在光绪年间
    (1875-1908)撰修的《清会典事例》共有一千二百卷,其中关于水利方面的内容就占了三十一卷,河工占十九卷、海塘占四卷、水利占八卷。
    6郭成伟、薛显林主编:《民国时期水利法制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7饶明奇主编:《清代黄河流域水利法制研究》,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版。
    8沈百先、章光彩主编:《中华水利史》,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9姚汉源主编:《中国水利史纲要》,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版。
    10周魁一主编:《中国水利史》,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年版。
    11汪家伦、张芳主编:《中华水利史》,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
    12郑连第主编:《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史分册》,北京:水利出版社,2004年版。
    13《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第6期。
    14《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期。
    15《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6《史林》,2005年第6期。
    17《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会议论文),2003年。
    18《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19《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0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1《中国农史》,2011年第3期。
    22《治淮》,1994年第1期。
    23《水利学报》,1988年第5期。
    24《人民黄河》,1992年第3期。
    25《水利天地》,2002年第10期。
    26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7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8《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
    29《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第18期。
    30《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31《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32《政法学刊》,2010年第2期。
    33《政法论坛》,2009年第5期。
    34《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35《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36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7《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
    38《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
    3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0张友渔等主编:《中华律令集成》(清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1傅泽洪编纂:《行水金鉴》雍正三年(1725)淮扬道署的初刻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42黎世序编纂:《续行水金鉴》道光十二年(1832)初刻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4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编校:《再续行水金鉴》,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4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
    45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6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47张晋平编著:《晋中碑刻选粹》,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48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9贾志军主编:《沁水碑刻蒐编》,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0梁晓光主编:《沁州碑铭集》,沁县:内部图书准印,2003年版。
    51张鸿仁等主编:《三晋石刻总目·阳泉市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2刘兰芳等编:《潼关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53李慧等注考:《咸阳碑刻》,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54康兰英主编:《榆林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55刘兆鹤等编著:《户县碑刻》,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56王西平编著:《澄城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
    57《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58《当代法学》,2011年第2期。
    59陈金全、汪世荣主编:《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0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编:《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二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韩延龙主编:《法律史论集》(五),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2《中西法律比较》(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3[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47页。《琅琊台刻石》载:“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64[清]叶昌炽:《语石》卷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
    65[唐]徐坚等编纂:《初学记》卷九八引,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66这些解释虽然看似有道理,但是这种词源的探索与碑碣产生的事实并不是很吻合。从科学的词源学的角度来考察碑之名,“碑”字本作“椑”,以木为之,下棺时为控制绳索而设,后来改为用石,字随之改从石旁,写作“碑”。
    67张浩良编著:《绿色史记札记----巴山林木碑碣文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2页。
    68[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四《秦》,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编:《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全编》(一),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534页。
    69[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四《秦》,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编:《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全编》(一),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532页。
    70[南宋]陈槱:《负暄野录》,《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电子版。
    71郑杰祥、吕品:“河南现存的汉碑”,《文物》,1964年,第5期。
    72金明昌二年于鲁灵光殿基址西南太子钓鱼池侧出土,今存山东省曲阜孔庙。
    73[南朝刘宋]范晔等:《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1页。
    74[梁]沈约:《宋书》卷一五《礼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07页。
    75程树德:《九朝律考》之“晋律考”,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5页。
    76[唐]魏征等:《隋书》卷八《礼仪志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53页。
    77[日]仁井田升:《唐令拾遗》,栗劲等译,长春: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第766页。
    78李雪梅:“石刻铭文与法律史料”,《中外法学》,1999年第4期。
    79路远:《西安碑林史》,西安:西安出版社,1998年版,第511页。
    80王大高主编:《河东百通名碑赏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1页。
    81陆和九:《中国金石学讲义》,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82行政院水利委员会编:《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季刊》,1942年第1卷第4期。
    83黄竹三、冯俊杰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94页。
    84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85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86[清]叶昌炽:《语石》,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87就水利碑刻的分类而言,其实有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本文对水利碑刻法律文献史料进行人为的分类,主要是为了研究之便。
    88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页。
    89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3-254页。
    90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4-266页。
    91“民有私约如律令”的字样最早载于买地券《杨绍买地砖》,类似的字样还有《潘延寿买地砖劵》载“有私约者当律令”,《曹仲成买地铅劵》载“知劵约,□如天帝律令”等。虽然学界对买地券的真实性存在质疑,但是“民有私约如律令”却反映出了乡村社会中当事人对民间约定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理解,以及官府对民间约定法律效力的认同。
    92虽然刻碑立石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但碑文所载的内容是否真实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在明清时期的乡村社会也存在伪造碑刻的情况。比如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宏阳渠碑记》记载的就是争讼者伪造古碑作伪证的事件。
    93此碑系笔者田野调查中所得。
    94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206页。
    9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明清时期的地方官吏和乡村社会中的乡民将公约视同为国家的律法,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宗法等级社会或者“家天下”这一社会状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明清时期的国家立法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包括了乡村社会的所有细故,还有就是地方官府中为数不多的公职人员难以管理广大的乡民,再加上当时的统治者也并不鼓励地方官员直接参与到乡村的活动中,所以乡村社会就是通过公约来处理各种民间的细故,公约也因此具有了法律效力。
    96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249页。
    97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211页。
    98“户部尚书海望为请将各省捐监停止仍归户部办理事奏折”,《历史档案》,1991年4期,第14-15页。
    99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页。
    100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2页。
    101张沛编著:《安康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8页。
    102[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潘蛟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
    204-205页。
    103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104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251页。
    105黄向春:“社会、文化与国家----郑振满教授访谈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5辑。
    106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9-251页。
    107此碑系笔者田野调查所得。
    108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249页。
    109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211页。
    110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页。
    111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页。
    112比如早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于陕西关中南郑、褒城等县水利资源匮乏,地方官府禁止增开私田,但是百姓置若罔闻,历任的地方官员也不闻不问,在清代的史料记载中也找不到关于私开水田的记载。
    113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上)”,《中外法学》,2010年第6期。114195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家RobertRedfield发表《乡民社会与文化》(PeasantSociety and Culture)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与“大传统”(great tradition)这对观念,用以说明在较复杂的文明之中所存在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文化传统。参见李亦园著:《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143页。
    115田成有、王鑫:“转型期农村法治资源的发现、重组与良性互动”,《现代法学》,1999年第4期。
    116马戎、周星等主编:《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117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118徐忠明:《思考与批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1页。
    119傅文楷:“法律之渊源”,《法学季刊》第3卷,1926年第1卷,第44页。
    120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121此碑系笔者田野调查所得。
    122此碑在文革期间被砸坏,在断裂处缺字,以“缺”字样表示。
    123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6-339页。
    124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331-332页。
    125夏勇:《中国民权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81页。
    126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292页。
    127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112页。
    129李雪梅:“试析碑刻中的水利纠纷”,陈金全、汪世荣主编:《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57页。
    128此碑系笔者田野调查所得。
    129此碑系笔者田野调查所得。
    130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32-234页。
    131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0-336页。
    132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9页。
    133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06-207页。
    134据《介休县志》卷五记载:“王埴……能以庄重宽仁为政,莅介既久,境内民生利病罔不周知,修文庙躬亲上木,百工咸理,以故规模有加于昔。洪山水渠岁久填淤,侵估滋讼,公亲度水渠,酌与舆论一一裁定,较昔日更为详密,讼端永息。”
    135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136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137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226页。
    138李麟:“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第92页。
    139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08-311页。
    140张晋平编著:《晋中碑刻选粹》,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24-526页。
    141张正明等主编:《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续二》,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2页。
    142此外,械斗等暴力方式、宗教或者迷信等也是解决水利纠纷的途径。但是,暴力、迷信等方式并非水利纠纷解决方式的常态。
    143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32-234页。
    144此碑系笔者田野调查中所得。
    145刘兆鹤等编著:《户县碑刻》,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6-459页。
    146吴钢等主编:《华山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345页。
    147[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30页。
    148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221页。
    149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389-390页。
    150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223-224页。
    151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7-320页。
    152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0-336页。
    153中国传统社会的诉讼观念是“无讼是求,调处息争”。孔子是“无讼”思想的奠基人,“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论语·颜渊》)。汉代中期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正统指导思想后,“无讼”便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与法制建设追求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地方官府极力宣扬“耻讼”、“息讼”,甚至还出现压制和打击正常诉讼的现象。在一些朝代,统治者还把是否善于教化或息讼作为评价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之一。
    154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223页。
    155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中外法学》,2011年第1期。
    156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223页。
    157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328页。
    158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7-320页。
    159《汉书》卷八九《循吏传》。
    160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229页。
    161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0-312页。
    162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224页。
    163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006页。
    164晋祠博物馆选注:《晋祠碑碣》,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165张正明等主编:《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续二》,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2页。
    166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114页。
    167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61-170页。
    168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9页。
    169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8页。
    170此碑系笔者田野调查所得。
    171陈振先主编:《洪洞县水利志》,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20-321页。
    172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8-191页。
    173《礼记·月令》卷17,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82页。
    174《周礼·秋官》,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85页。
    175《张家山汉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第176页。17619世纪末被法国人伯希和盗走,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177《水部式》残卷P2570号。
    178郑显文:“关于唐代水资源管理的法律规定”,《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1辑。
    179《唐律疏议》卷二七。
    180现存于法国国立图书馆,敦煌文书P3560号。
    181郑显文:“关于唐代水资源管理的法律规定”,《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1辑。
    182郑显文:“关于唐代水资源管理的法律规定”,《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1辑。
    183《宋刑统》卷27《杂律·不修堤防》。
    184《宋史》卷95《志第四八·河渠五》。
    185水香即水程,明清时有些灌区以点香时间为水程单位。
    186常云坤:《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187白尔恒等:《陕西地区与民间社会调查资料集》,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序言。
    188王亚华:《水权解释》,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43页。
    189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80-181页。
    190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61-170页。
    191魏丕信:《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国家干预——以中华帝国晚期的湖北省为例》,载《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2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276页。
    193孙焕仑等编纂:《洪洞县水利志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94太原晋祠博物馆编:《晋祠碑碣》,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195[日]森田明:《清代水利社会史研究》,郑粱生译,台北:台北国立编译馆,1996年版,第357-358页。
    196六政考核处:《山西省各县渠道表》,民国七年。
    197《文水县志》,光绪九年刻本。
    198参见张俊峰:“水权与地方社会”,《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月第6期。
    199参见张俊峰:“水权与地方社会”,《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月第6期。
    200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183页。
    201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0-336页。
    202杜凝瑞编:《甘泉渠沿革始末志》,文水:开栅镇公所,1943年版,第13页。
    203生员:亦称附生,科举中的名目之一,是具有初级科举功名。明正统时,于府县学外有取附生员之制,简称附生,清代相沿。
    204黄向春:“社会、文化与国家——郑振满教授访谈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5辑。
    205张沛编著:《安康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0-331页。
    206晋祠博物馆选注:《晋祠碑碣》,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207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3-254页。
    208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4-266页。
    209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
    210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7页。
    21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序言、导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页。
    212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206页。
    213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4-266页。
    214此碑系作者田野调查所得。
    215此碑系作者田野调查所得。
    216[清]吴坛:《大清律例通考校注》,马建石等校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40页。
    217此碑系作者田野调查所得。
    218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54页。
    219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2页。
    220通俗的讲,就是随便动某一地方的土地,而触犯了管辖此地的土地神,而这个土地神就是“土煞”。随后动土的人就会出现头疼、发热之类的症状,且久治不愈,就是常说的“犯土煞”。其实,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221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206页。
    222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页。
    223张沛编著:《安康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218页。
    224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276页。
    225晋祠博物馆选注:《晋祠碑碣》,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2-153页。
    226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
    227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228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页。
    229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08页。
    230参见: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版,第426页。
    231《荀子·王制》。
    232《春秋左传集解》昭公二十五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576页。
    233《后汉书百官五》卷38,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625页。
    234《汉书沟洫志》,录自《二十五史》,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4-35页。
    235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
    236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第142页。
    237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32-234页。
    238晋祠博物馆选注:《晋祠碑碣》,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239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4-276页。
    240张正明等主编:《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续二》,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40-42页。
    241[唐]高宗著:《从易京城父老敕》,《全唐文》卷一四,《四库全书》电子版。
    242张江涛编著:《华山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第428页。
    243王汝雕编著:《山西地震碑文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534页。
    244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245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218页。
    246该《水规》刻在《新开通通济渠记》石碑后面,计有1000字左右。
    247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页。
    248李雪梅:《碑刻法律史料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8页。
    1[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兆琦译,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2程树德:《九朝律考》,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3[唐]魏征等:《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4[南朝刘宋]范晔等:《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5[梁]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6沈百先、章光彩主编:《中华水利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陕西省博物馆编:《陕西历代碑石选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河南省开封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选编:《开封地区碑刻资料》,开封:河南省开封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印,1980年版。
    9[鲁]孔丘:《礼记·月令》,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周]周公旦:《周礼·秋官》,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1[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刘俊文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2[宋]窦仪等:《宋刑统》,吴翎如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3[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4[清]王昶:《金石精萃》,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版。
    15[宋]赵明诚:《金石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
    16[清]王昶:《金石萃编》,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版。
    17姚汉源主编:《中国水利史纲要》,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版。
    18[日]仁井田升:《唐令拾遗》,栗劲等译,长春: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19周魁一主编:《中国水利史》,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年版。
    20张鸿杰主编:《咸阳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21汪家伦等主编:《中华水利史》,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
    22张友渔等主编:《中华律令集成》(清卷),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3张沛编著:《安康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
    24[清]吴坛:《大清律例通考校注》,马建石等校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5孙焕仑等编纂:《洪洞县水利志补》,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6韩城市司马迁学会主编:《司马迁祠碑石录》,李国维等注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7董国柱编著:《高陵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3年版。
    28[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9西安碑林博物馆编:《陕西碑石墓志资料汇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0吴钢等主编:《华山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
    31高其才:《中国习惯法论》,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2[日]森田明:《清代水利社会史研究》,郑粱生译,台北:台北国立编译馆,1996年版。
    33陈显远编著:《汉中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
    34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5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36吴钧:《三晋石刻总目·运城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7李启良等编著:《安康碑版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8路远:《西安碑林史》,西安:西安出版社,1998年版。
    39[清]叶昌炽:《语石》,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0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1张晋藩主编:《清代法制史》,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42刘兰芳等编:《潼关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43陕西省图书馆编:《馆藏陕西碑石拓片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44[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潘蛟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5[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怀效锋、李鸣点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6左慧元编:《黄河金石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年版。
    47王怀中等编著:《三晋石刻总目·长治市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8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律通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9徐忠明:《思考与批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0常云坤:《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1张晋平编著:《晋中碑刻选粹》,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2范天平编注:《豫西水碑钩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3王西平编著:《澄城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
    54晋祠博物馆编注:《晋祠碑碣》,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5《张家山汉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56马戎、周星等主编:《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跨文化对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金其桢:《中国碑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
    58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9冯俊杰等编著:《山西戏曲碑刻辑考》,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60王大高主编:《河东百通名碑赏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1陆和九:《中国金石学讲义》,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62王汝雕编著:《山西地震碑文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63黄竹三等编著:《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64梁晓光主编:《沁州碑铭集》,沁县:内部图书准印,2003年版。
    65王友怀主编:《咸阳碑刻》,李慧等注考,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66康兰英主编:《榆林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67释永信主编:《中国少林寺·碑刻卷》,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68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编:《明清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69张鸿仁等主编:《三晋石刻总目·阳泉市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70董晓萍、[法]蓝克利:《不灌而治---山西四社五村水利文献与民俗》,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71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版。
    72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3王雪宝编著:《嵩山少林寺石刻艺术大全》,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74邓叶君等主编:《安阳县古碑刻集萃》,安阳:安阳县文化局印,2004年版。
    75[唐]徐坚等编纂:《初学记》,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76郑连第主编:《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史分册》,北京:水利出版社,2004年版。
    77夏勇:《中国民权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7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编校:《再续行水金鉴》,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9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80仲威:《碑学10讲》,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81刘兆鹤等编著:《户县碑刻》,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
    82王福才编著:《山西师范大学戏曲博物馆馆藏拓本目录》,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83董瑞山等编:《三晋石刻总目·大同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84郭成伟、薛显林主编:《民国时期水利法制研究》,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85王亚华:《水权解释》,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86魏丕信等:《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7余华青主编:《陕西碑石精华》,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88张崇颜等编:《三晋石刻总目·太原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89雷云贵编著:《三晋石刻总目·朔州卷》,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90赵康民等编著:《临潼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91史景怡主编:《寿阳碑碣》,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92田国福主编:《河间金石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93陈振先主编:《洪洞县水利志》,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4贾志军主编:《沁水碑刻蒐编》,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5陈金全主编:《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96毛远明:《碑刻文献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97李雪梅:《碑刻法律史料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98张正明等主编:《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续二,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99包泉万:《中国古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100刘泽民等:《三晋石刻大全·大同市灵丘卷》,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年版。
    101刘泽民等:《三晋石刻大全·忻州市宁武卷》,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年版。
    102徐自强:《中国的石刻与石窟》,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版。
    103曾燕娟:《追溯千年·石刻永流芳》,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4黎世序编纂:《续行水金鉴》道光十二年(1832)初刻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105傅泽洪编纂:《行水金鉴》雍正三年(1725)淮扬道署的初刻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106[南宋]陈槱:《负暄野录》,《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电子版。
    107傅文楷:“法律之渊源”,《法学季刊》,第3卷,1926年第1卷。
    108武树润、罗文新、孔度强:“试论乡规民约”,《法学杂志》,1982年第4期。
    109武树润、罗文新、孔度强:“乡规民约是法律的补充但不是法律”,《政治与法律丛刊》,1982年第3期。
    110金国溎:“乡规民约的作用”,《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4期。
    111冯绍霆:“清代上海地方长官关于扩展租界的两件告示”,《上海档案》,1985年第1期。
    112李献奇:“清代嘉庆年间的乡规民约——《遵示禁赌弥盗碑记》”,《文博》,1987年第3期。
    113周魁一:“我国古代水利法规初探”,《水利学报》,1988年第5期。
    114熊元斌:“清代浙江地区水利纠纷及其解决的办法”,《中国农史》,1988年第3期。
    115程茂林:“古代引泾灌溉水利法规初探”,《人民黄河》,1992年第3期。
    116王永新:“我国古代的水利法规“,《治淮》,1994年第1期。
    117张文中:“试论乡规民约的性质与效力”,《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118舒茂兰:“‘安民告示’与‘安官告示’”,《武钢政工》,1996年第7期。
    119白正骝:“乡规民约与近代桂东南社会”,《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3期。
    120倪根金:“明清护林碑知见录(续)”,《农业考古》,1997年第1期。
    121沈兰生:“示禁碑刻”,《当代建设》,1998年第2期。
    122李雪梅:“石刻铭文与法律史料”,《中外法学》,1999年第4期。
    123田成有,王鑫:“转型期农村法治资源的发现、重组与良性互动”,《现代法学》,1999年第4期。
    124行龙:“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第2期。
    125李朝晖:“民间秩序的重建——从乡规民约的变迁中透视民间秩序与国家秩序的协同趋势”,《学术研究》,2001年第12期。
    126王继和:“我国古代水法的历史沿革”,《水利天地》,2002年第10期。
    127张俊峰:“水权、水案与地方社会——基于明清以来介休洪山泉域社会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128李雪梅:“碑刻史料中的宗法族规”,《中西法律比较》(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9李雪梅:“明清碑刻中的‘乡约’”,韩延龙主编:《法律史论集》(五),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0李雪梅:“明清碑刻中的制定法与习惯法”,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编:《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二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1胡英泽:“水井碑刻里的近代山西乡村社会”,《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32肖潇:“浅论行政程序中的告示制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2期。
    133徐忠明:“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0期。
    134彭燚:“国家法律与乡规民约的冲突和较量”,《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35郑显文:“关于唐代水资源管理的法律规定”,《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1辑。
    136张俊峰:“介休水案与地方社会----对泉域社会的一项类型学分析”,《史林》,2005年第6期。
    137刘广安:“清代民间调解探析”,载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38田东奎:“水利碑刻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的解决”,《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39胡英泽:“水井与北方乡村社会----基于山西、陕西、河南省部分乡村水井的田野调查”,《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期。
    140张俊峰:“明清时期介休水案与‘泉域社会’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
    141田东奎:“论中国古代水权纠纷的民事审理”,《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42董建辉:“‘乡约’不等于‘乡规民约’”,《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43丁炜炜:“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冲突与协调”,《理论月刊》,2006年第4期。
    144冒蓓蓓:“乡规民约与国家法的互动”,《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45王荣、郭勇:“清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模式与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146许杨帆:“水权与地方社会”,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47侯春杰:“清代乡规民约对当代村规民约的影响”,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48黄霞:“论中国传统乡规民约”,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49胡谦:“清代民事纠纷的民间调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0肖启荣:“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的水利与社会”,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51陈慧:“唐代水利立法及相关社会状况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52饶明奇:“明清时期关于运河水源管理的立法建设”,《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第18期。
    153刘建荣:“乡规民约的法治功用及其当代价值”,《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54许杨帆:“明清以降滹沱河水利开发与水利纠纷——以山西省定襄县广济渠水案为例”,《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8期。
    155春杨:“论清代民间选择纠纷调解的理由”,《法律适用》,2008年第3期。
    156饶明奇:“论清代水利立法思想”,《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
    157饶明奇:“清代水利法制史研究评析”,《兰台世界》,2009年第16期。
    158李雪梅:“试析碑刻中的水利纠纷”,陈金全、汪世荣主编:《中国传统司法与司法传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9田东奎:“历史与现实的平衡:晚晴水权纠纷的审理”,《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160田东奎:“健讼与明清水权诉讼”,《政法论坛》,2009年第5期。
    161饶明奇:“明清时期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特点及启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2期。
    162黄霞:“浅析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转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63王洪兵:“清代告示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以顺天府宝坻县为例”,《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0年第00期。
    164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上)”,《中外法学》,2010年第6期。
    165张博:“北宋农田水利法规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66田东奎:“乡族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政法学刊》,2010年第2期。
    167王红:“明清两湖平原水事纠纷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68党晓虹:“明清晋陕地区乡规民约对水资源的管理及其作用探析”,《农业考古》,2010年第6期。
    169关传友:“皖西地区水利碑刻的初步调查”,《皖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70郭春梅:“清代山西碑刻中乡规民约的‘约’与‘罚’”,《文物世界》,2010年第6期。
    171张伟仁:“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中外法学》,2011年第1期。
    172刘志伟:“从乡规民约石刻看西南地区民间环境意识(1638年-1949年)”,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73谢继忠:“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刍议----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二”,《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74党晓虹、卢勇:“明清晋陕地区民间水利事务管理探析”,《中国农史》,2011年第3期。
    175李麟:“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以山西河东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
    176黄东海:“法律文化研究视角下的碑刻资料”,《当代法学》,2011年第2期。
    177李麟:“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
    178肖爱:“清代水事纠纷解决途径及其启示”,《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