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宪政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宪政具有国体与政体双重含义。在国体层面,宪政意味着民主,即人民主权。这是宪政的实质,也是宪政的前提和基础。在政体层面,宪政则意指在民主的基础上,一整套主要以宪法为表征的确认民主、规范权力、保障权利的制度规则及其运行。这是宪政的形式。完整的宪政含义应当是国体与政体两方面含义的结合:离开了宪政的国体实质,宪政一定是虚假的;离开了宪政的政体形式,宪政必然是虚妄的。
     作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宪政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闯入中国人的视野并被当作一种救亡图存的“工具”加以接引。因此,宪政之于中国人,并非一种植根于自身文化土壤之上对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诉求。不仅如此,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前,中国的宪政追求者只关注西方宪政的政体形式,对其阶级实质却未能洞察;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早期共产党人虽然开始认识到宪政的本质与形式之分,但由于争得民主、解决本质问题的急迫性,又对宪政作了几乎等同于民主的“中国式”解读,宪政的形式问题未能受到足够重视。
     本文突破既往陈独秀研究中对其思想发展采用的“三分法”或“四分法”历史分期,结合具体时代环境和个人思想特点将陈独秀的宪政思想划分为新文化运动初期、建党前后、国共合作时期、大革命失败后以及晚年等五个时期。在此基础上,以宪政的双重含义为分析框架,运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梳理陈独秀一生在不同历史时期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探析陈独秀宪政思想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与所处时代环境的关系,客观认识和评价陈独秀宪政思想并发掘其当代价值。
     本文认为,陈独秀的宪政思想正是伴随着他对宪政双重含义的理解与把握而不断演进。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胸怀“真国家”理想,对西方立宪政治大加赞赏并竭力鼓吹,但其言说中论及的只是议会制、多党制等政体形式,而对资产阶级宪政的阶级实质、资产阶级宪政在国体与政体上的“分离”,尚未加省察。建党时期,陈独秀迅速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认识到资产阶级宪政之国体与政体的“分离”,于是对资产阶级的虚假民主及其立宪政体展开了激烈的批判,进而追求一种建立在真正的民主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宪政,并提出了“劳工专政”加“民治”政体的宪政方案。国共合作时期,陈独秀的宪政思想因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理解错误而方寸渐乱:他既要坚持“人民民主”这一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来造就宪政之“国体”,他又要寻求在国民革命的现实斗争中利用“国民会议”这一资产阶级宪政之“政体”形式,他还要思考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宪政的“国体”与“政体”结合起来。正是在这样的坚持、寻求与思考中,陈独秀的宪政思想开始显露出彷徨和犹疑,立论也常有矛盾之处。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中国陷入国民党军事专政的现实,方面对宪政的国体表现出更强烈的关切,深感不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实现广大劳苦民众的统治,民主宪政根本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却因对形势的悲观估计,转而试图通过国民会议式的和平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宪政。晚年时期,陈独秀虽已远离中国政治革命的漩涡,但依然未停止对宪政的执着追求。对斯大林时期苏联政制的批判与反思,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国家在确立了民主的国体之后应该如何建设宪政的深入思考。虽然陈独秀经过“沉思熟虑了六七年”之后的见解对民主作了抽象化的理解,但他关于民主与社会主义、制度与个人、权力与权利等关系的一系列正误交织的见解,对于当下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而言,确乎提出了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如何将国体与政体有机统一起来?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陈独秀宪政思想的生成、发展和演变,是时代历史条件和个人主观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陈独秀探求中国宪政之路的艰辛历程,如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正误交织、瑕瑜互见。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必须合理借鉴早期共产党人的宪政思想,认真处理好宪政之国体与政体、价值与工具、世界性与本土化、制度与个人等诸多关系,才能真正有所建树。
Constitutionalism refers both to the constitution and Form of Government, in which the constitution, being the precondition and base of Constitutionalism, means democracy or popular sovereignty, while Form of Government means a system of institutions and principles which ensures the operation of democracy, power and rights, based on popular sovereignty. A prefect constitutionalism is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constitution and Form of Government. Without a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ism must be a fake; without the Form of Government, Constitutionalism must be unfounded.
     As a fruit of the wester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itutionalism together with the western invasion of China came into our sight. Then it was employed as tool for the saving of our country. As a result, to us Chinese, Constitutionalism, which is not rooted in our own culture, is not a pursuit of democracy, freedom and human rights. What's more, before the coming of Marxism, the pursuers of Constitutionalism in China only focus on its Form of Government and totally ignored its class attitude. After the coming of Marxism, the early communists began to realize both the form and the essence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However, they paid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its essence for it was more urgent at that time. After a Chinese Reading of Constitutionalism, they drew a wrong conclusion that it's equal to democracy. They failed to pay due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Constitutionalism.
     Unlike the trichotomy or quartation in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uxiu Chen's thoughts, I, based on the then social conditions and his personality, attempt to study his thoughts on Constitutionalism in five phases, namely,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period within which our party was established, the period of Kuomintang-Communist cooperation, the period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and his later years. With Constitutionalism's double implications a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n the light of philosophy, historia,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science of law,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comb his thoughts on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orming and developing of his thoughts on Constitutionaliam and the then social conditions and to recognize and evaluate objectively his thoughts on Constitutionalism and unearth their contemporary value.
     In this dissertation, I argu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uxiu Chen's thoughts on Constitutionalism evolved with his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s double implica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bearing in mind the concept of the "Real State", he sang highly of and tried his best to preach the western constitutional politics. However, unaware of its class nature and the separation of constitution and Form of Government in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he only noted the governmental form of parliamentary system and multi-party system. When CCP was established, Duxiu Chen quickly became a Marxist and began to realize the separation of constitution and Form of Government in Constitutionalism, so he began to attack ferociously the the capitalist class's virtual democracy and its Constitutionalism. Then he went on to pursue a socialist Constitutionalism based on the real democracy and came up with a Constitutionalism which is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dictatorship of proletariat and government by the people. In the period of Kuomintang-Communist cooperation, Duxiu Chen's thoughts on Constitutionalism deteriorated due to the mixture of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 of the colonies and semi-colonies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He had to stick to the "people's democracy" as the goal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which would be the base of the constitution, but in the meantime he sought to employ the "national assembly", a capitalist Form of Government since he was facing the reality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Moreover, he had to think about how to combine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Form of Government. Caught in those problems, Duxiu Chen began to waver in his thoughts on Constitutionalism and even showed self-contradiction in his relevant argument.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facing the Kuomintang military dictatorship in China, Duxiu Chen showed a stronger concern towards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and realiz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would be out of the question without the overthrowing of the reactionary government. On the other hand, due to a wrong assessment of the situation at that time, he tried to establish a socialist Constitutionalism in the form of national assembly.
     In his later years, Duxiu Chen was far away from the whirl of Chinese political revolution, but he didn't stop his pursuit of Constitutionalism. His critic of Soviet Union's system of government when Stalin was in reign reflects his deep thinking in how to establish Constitutionalism after the democratic constitution is established in socialist countries. Only after he contemplated on it for6-7years did he present an abstra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emocracy, but his thoughts on democracy and socialism, institution and individual, power and rights are not necessarily totally correct. Yet to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nstitutionalism, his thoughts have helped to raise a rather serious question:how can we perfectly combine the constitution and Form of Government?
     Observed at a historical angle, the forming, developing and evolving of Duxiu Chen's thoughts on Constitutionalism resulted from an interaction of the then social conditions and his personal factors. Like the ups and downs of his life, in his hard history of seeking Chinese Constitutionalism, he also came up with both right and wrong id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nstitutionalism, we should absorb critically the early communists'thoughts and well handl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Form of Government, value and tools,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stitution and individual so as to make real progress.
引文
①张静如:《读育之同志文有感》,《百年潮》2002年第4期。
    ①石仲泉:《关于推动陈独秀研究的几点想法——安庆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开幕讲话纪要》,《人才开发》2008年第7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9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①沈寂:《陈独秀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6-374页。
    ②闾小波:《论世纪之交陈独秀的思想来源与文化选择》,《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4期。
    ③张洪波:《进化论与陈独秀早期思想》,《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
    ④董根明:《陈独秀与近代中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页。
    ⑤贾立臣:《陈独秀思想发展轨迹》,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248页。
    ⑥吴正俊、包仕国:《法兰西文明与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9期;尹斌:《法国启蒙民权思想与陈独秀资产阶级民主观的初步形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⑦张宝明:《从高调到低调:陈独秀前后民主观的再审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⑧操国胜:《试论陈独秀晚年大众民主思想及其历史方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1期。
    ⑨闾小波:《论陈独秀晚年民主观的思想资源》,《学海》2006年第3期。
    ①贾可卿:《略论陈独秀民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②邓文金:《试论陈独秀民主思想的演进》,《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4期。
    ③洪小夏:《陈独秀民主思想论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④杨乐平:《陈独秀前期民主思想浅议》,《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⑤朱皓:《陈独秀晚年对民主的再思考》,《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⑥李颖:《陈独秀与共产国际》,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9页。
    ⑦唐宝林:《陈独秀谈十月革命》,http://txwc.bokee.com/6374324.html,2007年7月17日。
    ⑧唐宝林、贾可卿:《略论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
    ①张静如、李颖:《散论陈独秀》,《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2期。
    ②闾小波:《论陈独秀晚年民主观的思想资源》,《学海》2006年第3期。
    ③郭德宏:《论陈独秀晚年的社会主义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④祝彦:《论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9期。
    ⑤贾立臣:《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
    ⑥徐光寿:《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2期。
    ⑦盖军:《建党前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⑧胡建:《先驱者的容智与缺失——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之现代审视》,《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⑨马启民、任纪虎:《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问题之辨析——兼与徐光寿先生商榷》,《安徽史学》2007年第1期。
    ①万金鹏:《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党史纵览》2006年第3期。
    ②祝彦:《论陈独秀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安徽史学》2001年第4期。
    ③邢和明:《陈独秀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与列宁新经济政策》,《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④胡惠芳:《陈独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成因探微》,《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⑤阿明布和:《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之辨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⑥董长贵:《对郑超麟为陈独秀所做的辩解的几点意见》,《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①李永旷:《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探析》,《探讨与争鸣》2006年第1期。
    ②苗体君:《关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质疑》,《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
    ③崔学明:《共产国际与“二次革命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④任纪虎、蒋谊萍:《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之辨析——兼于李永旷先生商榷》,《理论导刊》2007年第1期。
    ⑤张旺清、罗玉明:《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安徽史学》2005年第3期。
    ⑥邢和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3期。
    ⑦邢和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第3期。
    ①左继亮:《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中国社会发展形式的选择》,《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
    ②蔡文杰:《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及其与两步走思想的关系》,《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③李波:《毛洋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异同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3期。
    ④李颖:《陈独秀与共产国际》,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7-88页。
    ⑤尤小立:《从“宪政”到“直接行动——陈独秀前期国家观演变述评》,《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①汪菁华:《陈独秀前期国家思想述论》,《安徽史学》2005年第5期。
    ②陈贵华:《陈独秀的国家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③吴元康,《陈独秀国家统一思想述论》,《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
    ④金怡顺:《五四时期陈独秀社会历史观探析》,《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⑤徐国利:《从实用主义史观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历史观的转变》,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二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⑥曹磊:《陈独秀早期的民主宪政思想》,《河北法学》1999年第6期。
    ①陈旭请,张涛:《陈独秀宪政思想述论》,《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②胡玲芝:《浅析陈独秀民主宪政思想之演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③张同乐:《<新青年>与现代中国文化形态转型》,《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④贾立臣:《陈独秀对“改造国民性”的探索》,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二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
    ⑤周建超:《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江海学刊》2004年第6期。
    ⑥郭秀文:《陈独秀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的演变轨迹》,《学术研究》2005年第9期。
    ⑦张运杰《陈独秀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评价》,《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①唐宝林:《学术界正确评价陈独秀的艰难历程》,《纵横》2002年第9期。
    ②李颖:《陈独秀大革命时期错误定性表述问题辨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③石仲泉:《从党的五大到八七会议——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转折》,《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第1期。
    ④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282页。
    ①董长贵:《对郑超麟为陈独秀所做的辩解的几点意见》,《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祝彦:《晚年陈独秀1927-1942》,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181页。
    ③朱晓玲:《陈独秀参加托派的客观原因》,《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④胡明:《陈独秀“托派”问题始末》,《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⑤石仲泉:《对陈独秀的评价》,《人才开发》2008年第3期。
    ⑥唐宝林:《学术界正确评价陈独秀的艰难历程》,《纵横》2002年第9期。
    ①左双文:《国民党对晚年陈独秀的资助与陈独秀的态度》,《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2期。
    ②曾彦修:《对陈独秀接受朱家骅赠款事释疑》,《炎黄春秋》2005年第6期。
    ③唐宝林:《摘掉陈独秀的帽子》,《百科知识》2004年第3期。
    ④郭德宏:《略论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党史纵览》2005年第1期。
    ⑤孙其明:《试论“陈独秀时代”》,《党史纵横》2002年第1期。
    ①石仲泉:《对陈独秀的评价》,《人才开发》2008年第3期。
    ①石仲泉:《关于推动陈独秀研究的几点想法——安庆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开幕讲话纪要》,《人才开发》2008年第7期。
    ②张静如:《读育之同志文有感》,《百年潮》2002年第4期。
    ①《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537538页。
    ②转引自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③[美]萨托利:《“宪政”疏义》,载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和国家观念》,二联书店1995年版,第113页。
    ④[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主编:《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周叶谦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6页。
    ①[美]路易斯·亨金著:《宪政 民主 对外事务》,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1页。
    ②转引自何华辉、李龙主编:《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③[美]萨托利著:《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348页。
    ④[英]哈耶克著:《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43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2页。
    ⑥许崇德:《社会主义宪政的不平凡经历》,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5期。
    ①张庆福著:《宪法学基本理论》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5-56页。
    ②张友渔著:《宪政论从》(上册),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100页。
    ③李步云:《宪政与中国》,载宪法比较研究课题组编:《宪法比较研究文集》(2),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④郭道晖:《宪政简论》,载《法学杂志》,1993年第5期。
    ⑤杜钢建:《新宪政主义与政治体制改革》,载《浙江学刊》1993年第1期。
    ⑥白钢、林光华著:《宪政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①陈炽:《庸书·议院》。转引自王人博:《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6页。
    ②《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83-28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2-733页。
    ①[美]詹姆斯·W.西瑟著:《自由民主与政治学》,笠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②[英]M.J.C.维尔著:《宪政与分权》,苏力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2页。
    ③转引自[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比主编:《政府制度与程序》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3年版,第47页。
    ④[美]爱德华·S.考文著:《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强世功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1-12页。
    ⑤徐国利著:《关系视野中的宪政与民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页。
    ①[英]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燕继荣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95页。
    ②[英]哈耶克著:《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14-215页。
    ③白钢、林广华著:《宪政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5页。
    ④参见[美]斯蒂芬·L.埃尔金著:《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三联书店1997年版。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3174页。
    ③《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3页。
    ⑦《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4-6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4页。
    ③李铁映著:《论民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79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4负。
    ⑦《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8负。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6页。
    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0页。
    ③《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4页。
    ④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0-282页。
    ⑤《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8页。
    ⑥《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1页。
    ⑦《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
    ②陈旭簏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②董仲舒:《春秋繁露》卷11,第386页。
    ③《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④董仲舒:《春秋繁露》卷6,第197页。
    ①《吴虞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
    ②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③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92页。
    ①《林则徐集·奏稿》中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885页。
    ②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③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59页。
    ①《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纽约时报》,1896年9月3日。转引自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37页。
    ②《弢园文录外编·重民中》。转引自王人博:《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3页。
    ③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转引自程树伟著:《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1页。
    ①夏新华、胡旭展等编:《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②陈炽:《庸书·议院》。
    ③程树伟著:《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8页。
    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附录一《改革起原》,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133页。
    ①[日]佐藤慎一著:《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②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戊戌变法》(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第199页。
    ③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戊戌变法》(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1页。
    ④夏新华、胡旭晟等编:《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⑤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从刊《戊戌变法》(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36页。
    ①陈旭簏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②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96页。
    ③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2页。
    ④夏新华、胡旭晟等编:《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①《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2页。
    ①《胡汉民自传》,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0贝。
    ②章立凡:《袁世凯——一代枭雄的兴亡》。转引自李刚著:《大清帝国最后十年——清末新政始末》,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第83页。
    ①《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4页。
    ②《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上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8页。
    ③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355页。
    ④孙中山:《建国方略·自述》,《孙中山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6页。
    ①黄远生:《新旧思想之冲突》,《远生遗著》卷1,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55页。
    ②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页。
    ③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414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文选》,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429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观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一大”前后》(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6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L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38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7页。
    ⑦《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5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0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9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2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4页。
    ①唐宝林:《摘掉陈独秀的帽了》,《百科知识》,2004年第3期。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178页。
    ③俞荣根:《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序》,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①《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②张灏:《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载许纪霖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53-156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③张灏:《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参见许纪霖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56页。
    ④王人博著:《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445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7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8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2页。
    ⑥李泽厚著:《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04页。
    ⑦《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⑧《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174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0-201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4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4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页。
    ⑦《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页。
    ⑧《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9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5页。
    ③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肯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1-562页。
    ①刘军宁:《联省自治:二十世纪的联邦主义尝试》,http://www.xici.net/#u3159314/d23573690.htm
    ②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58页。
    ③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57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4-385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7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2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2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4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82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61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62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6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7页。
    ⑦《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05页。
    ⑧《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23页。
    ⑨《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54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4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4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7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7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05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41页。
    ⑦《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44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21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22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29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7页。
    ②夏新华、胡旭晟等编:《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7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82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0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18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80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7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58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5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41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28-529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6-427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0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7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7-478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8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8页
    ⑥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8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9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0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1-342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3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0-471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1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8-1111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6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2页。
    ⑥1922年11月18日,曾在北大任教、当时担任财政总长的罗文干因有人控告其贪污受贿被冤枉逮捕。1923年1月11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后,京师地方检查厅认为“犯罪嫌疑不足,行为不成犯罪”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并将罗文干无罪释放。但新任的教育总长彭允彝却在内阁会议上提议再办罗文干。1923年1月17日,罗文干再次被捕入狱。蔡元培愤慨教育当局干涉司法、蹂躏人权的做法,当日致函教育部呈请辞职,并于1923年1月19日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辞北大校长职声明》,宣布自本日起,不再到校办事。
    ①《关于不合作宣言》,《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12页。
    ②1922年5月1922年5月,蔡元培、丁文江、胡适、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梁漱溟、陶行知、李大钊等16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认为中国的政治衰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让坏人当道。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并提出改革政治的三个基本原则和6项具体主张。即:“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有计划的政府”:在召开旧国会、制宪、裁兵、改良选举制度、财政公开等六个条件下实行南北议和。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4负。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4-415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8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4-565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0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33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05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45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20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7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5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L993年版,第376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6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5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4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6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6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11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10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08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0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42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42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4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4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5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4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9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8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0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0页。
    ⑦《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0页。
    ⑧《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
    ⑨《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8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7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8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8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1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9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88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88页。
    ⑤《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页。
    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290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12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13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336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9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7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3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7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7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
    ⑦《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157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②蒲清泉:《我所知道的陈独秀》,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71辑,第40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78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7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0-81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2、544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1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285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7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3贝。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6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8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8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
    ①《毛洋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28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3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4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4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0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4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99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2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0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4-326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页。
    ②唐宝林、林茂生著:《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8页。
    ③唐宝林、林茂生著:《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68-469页。
    ④濮清泉:《我所知道的陈独秀》,载《文史资料选辑》第71辑,第62页。
    ①王凡西著:《双山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94-195页。
    ②犀照:《悼陈独秀》,载《斗争报》第6卷第1期。转引自唐宝林《陈独秀传——从总书记到反对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3页。
    ③转引自唐宝林:《陈独秀传——从总书记到反对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7页。
    ④参见周建超、魏吉华:《新世纪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2期。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7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4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4555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页。
    ⑥《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页。
    ①唐宝林:《陈独秀传——从总书记到反对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9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7页。
    ②《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4页。
    ③《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0页。
    ④转引自[美]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⑤[美]萨托利:《“宪政”疏义》,载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和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13页。
    ⑥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五》,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页。
    ①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五》,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页。
    ①任建树著:《陈独秀传——从秀才到总书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②夏新华、胡旭晟等编:《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③鲁迅:《范爱农》,《鲁迅经典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279页。
    ①《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
    ②李铁映著:《论民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
    ③王人博著:《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①俞荣根:《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序》,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①参见[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2贝。
    ③《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6页。
    ④《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6页。
    ⑤《陈独秀著作选》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
    ⑥闾晓波著:《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74页。
    ①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②李林、石茂生著:《依法治国与宪政建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①白钢、林广华著:《宪政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5页。
    ②参见[美]斯蒂芬·L.埃尔金著:《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三联书店1997年版。
    ①转引自全国人大办公厅编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四十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①张灏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26-2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
    11.《林则徐集·奏稿》,中华书局,1965年版。
    1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13.《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
    14.《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鲁迅经典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
    16.王凡西:《双山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17.《吴虞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8.《远生遗著》卷1,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9.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0.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20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1992年版。
    2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3.全国人大办公厅编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四十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4年版。
    24.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5.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一大”前后》,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26.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编:《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27.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二),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
    28.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9.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0.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2.马齐彬主编:《中国共产党创业三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文选》,三联书店1959年版。
    34.夏新华、胡旭晟等编:《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2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6.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198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71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版。
    38.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9.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六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0.任建树、张统模、吴信忠编:《陈独秀著作选》(三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1.林茂生、杨淑娟等编:《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中、下),三联书店,1984年版。
    42.《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3.胡明编选:《陈独秀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4.水如编:《陈独秀书信集》,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45.张永通、刘传学编:《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6.汪原放著:《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47.沈寂、朱晓凯选编:《陈独秀:人生哲语》,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8.唐宝林编:《陈独秀语萃》,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
    49.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编注:《陈独秀诗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0.唐宝林、林茂生编:《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1.王光远编:《陈独秀年谱》,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52.唐宝林著:《陈独秀》,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
    53.任建树著:《陈独秀大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4.任建树著:《陈独秀传——从秀才到总书记》(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5.唐宝林著:《陈独秀传——从总书记到反对派》(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6.吴晓明编选:《德赛二先生与社会主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
    57.朱文华著:《陈独秀传》,红旗出版社,2009年版。
    58.王桧林著:《陈独秀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9.贾兴权著:《陈独秀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0.朱文华著:《终身的反对派——陈独秀评传》,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
    61.陈璞平著:《陈独秀之死》,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
    62.唐宝林、陈铁建著:《陈独秀与瞿秋白》,团结出版社,2008年版。
    63.魏知信著:《陈独秀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4.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一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65.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二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6.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三辑,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7.沈寂著:《陈独秀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8.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编印:《陈独秀研究动态》(上、下册),2008年版。
    69.刘永谋、王兴彬著:《警醒中国人——走进陈独秀》,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70.石钟扬:《文人陈独秀》,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1.朱洪著:《陈独秀风雨人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2.朱洪著:《陈独秀与胡适》,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3.孙郁著:《鲁迅与陈独秀》,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4.王学勤著:《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5.陈万雄著:《五四运动前的陈独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76.曾乐山著:《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7.胡明著:《正误交织陈独秀》——思想的诠释与文化的评判》,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78.阿明布和著:《晚年陈独秀与苏联经验》,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9.李颖著:《陈独秀与共产国际》,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0.祝彦著:《晚年陈独秀》(1927-1942),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1.贾立臣著:《陈独秀思想发展轨迹》,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版。
    82.董根明著:《陈独秀与近代中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3.奚金芳主编:《陈独秀与20世纪中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
    84.金焕玲著:《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85.姚金果:《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6.唐宝林主编:《陈独秀研究文集》,新苗出版社,1999年版。
    87.唐宝林主编:《昨天的革命(1919-1949)》,新苗出版社,1999年版。
    88.宪法比较研究课题组编:《宪法比较研究文集》(1),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3年版。
    89.宪法比较研究课题组编:《宪法比较研究文集》(2),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3年版。
    90.宪法比较研究课题组编译:《宪法比较研究文集》(3),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1.李铁映著:《论民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2.张君劢著:《宪政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3.萧公权著:《宪政与民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4.白钢、林广华著:《宪政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5.张友渔著:《宪政论丛》(上册),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96.张凤阳等著:《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7.闾晓波著:《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8.余英时著:《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9.张庆福著:《宪法学基本理论》上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00.蒋碧昆编著:《中国近代宪政宪法史略》,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101.文正邦等著:《共和国宪政历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2.陆德生主编:《中国宪政史纲》,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年版。
    103许崇德主编:《宪法与民主政治》,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版。
    104.李龙:《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5.王人博著:《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06.张千帆著:《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7.韩大梅著:《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8.夏新华等著:《近代中国宪法与宪政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109.佟德志编:《宪政与民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0.秦前红、叶海波著:《社会主义宪政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1.张清:《宪政的法理言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12.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13.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4.王世杰、钱端升著:《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5.陈峰著:《中国宪政史研究纲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6.季卫东著:《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7.王蔚、潘伟杰主编:《亚洲国家宪政制度比较》,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118.刘军宁等编:《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三联书店,1998年版。
    119.俞可平主编:《中国学者论民主与法治》,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120.周叶中:《宪政中国研究》(上、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1.顾肃、张凤阳著:《西方现代社会思潮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22.徐湘林等主编:《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123.闫润鱼著:《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124.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三联书店,2001年版。
    125.程树伟:《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26.汪荣祖著:《晚清变法思想论丛》,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
    127.郑大华等编:《戊戌变法与晚清思想文化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128.孙青著:《晚清之“西政”东渐及本土回应》,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129.周叶中、江国华主编:《博弈与妥协——晚清预备立宪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0.郭世佑著:《晚清政治革命新论》(增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31.何华辉、李龙主编:《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2.张朋园著:《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133.徐国利著:《关系视野中的宪政与民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4.曾庆榴、洪小夏主编:《中国革命史述论》,华星出版社,2000年版。
    135.郑永年著:《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郁建兴、何子英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6.李刚:《大清帝国最后十年——清末新政始末》,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
    137.许纪霖、罗岗等著:《启蒙的自我瓦解》,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138.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9.许纪霖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140.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年版。
    141.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三联书店,2008年版。
    142.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黄山书社,2008年版。
    143.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144.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5.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146.刘军宁著:《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47.刘军宁等编:《市场逻辑和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5年版。
    148.韩大元著:《亚洲立宪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9.王尔敏著“《晚清政治思想史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0.刘军宁编:《民主十二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
    151.关海庭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2.谢一彪:《中国苏维埃宪政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3.邓剑光著:《法治、宪政与人权保障》,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154.王人博著:《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的关键词》,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55.王人博著:《宪政的中国之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6.高建、佟德志主编:《中国式民主》,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57.高全喜著:《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158.余英时著:《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9.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60.余英时著:《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三联书店,2005年版。
    161.卓泽渊著:《法治国家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62.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3.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64.李林、石茂生著:《依法治国与宪政建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65.佟德志著:《现代西方民主的困境与趋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66.唐代兴著:《宪政的伦理基础与道德维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67.林尚立等著:《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168.陈旭麓主编:《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9.张灏著:《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170.杜文忠著:《近代中国的宪政化:兼与韩国比较》,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71.殷啸虎著:《新中国宪政之路(1949-1999)》,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2.任桐著:《徘徊于民本与民主之间》,三联书店,2004年版。
    173.唐贤兴著:《民主与现代国家的成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4.梅丽红著:《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5.叶皓著:《西方国家权力制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78.[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79.[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80.[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81.[英]约翰·密尔著:《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82.[美]潘恩著:《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83.[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84.[美]柯文著:《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雷颐、罗检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5.[美]格里德著:《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鲁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6.[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比主编:《政府制度与程序》,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3年版。
    187.[美]爱德华·S.考文著:《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强世功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188.[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主编:《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周叶谦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9.[美]乔万尼·萨托利著:《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190.[英]哈耶克著:《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91.[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92.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3.[美]罗伯特·A.达尔著:《美国宪法的民主批判》,佟德志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194.[美]戴维·赫尔德著:《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195.[日]佐藤慎一著:《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96.[美]詹姆斯·W.西瑟著:《自由民主与政治学》,笠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英]M.J.C.维尔著:《宪政与分权》,苏力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98.[美]路易斯·亨金著:《宪政民主对外事务》,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199.[美]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00.[美]罗纳德·德沃金等著:《认真对待人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1.[法]阿隆,[美]贝尔著:《托克维尔和民主精神》,陆象淦、金烨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03.[英]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4.[美]罗素·哈丁著:《自由主义、宪政主义和民主》,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05.[德]马克斯·韦伯著:《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张静如:《读育之同志文有感》,载《百年潮》2002年第4期。
    2.张静如、李颖:《散论陈独秀》,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2期。
    3.石仲泉:《关于推动陈独秀研究的几点想法——安庆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开幕讲话纪要》,载《人才开发》2008年第7期。
    4.石仲泉:《从党的五大到八七会议——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转折》,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第1期。
    5.唐宝林:《学术界正确评价陈独秀的艰难历程》,载《纵横》2002年第9期。
    6.唐宝林:《陈独秀谈十月革命》,http://txwc.bokee.com/6374324.html,2007年7月17日。
    7.唐宝林、贾可卿:《略论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载《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
    8.沈寂:《陈独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载《学术界》2002年第2期。
    9.郭德宏:《论陈独秀晚年的社会主义观》,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10.闾小波:《论陈独秀晚年民主观的思想资源》,载《学海》2006年第3期。
    11.间小波:《论世纪之交陈独秀的思想来源与文化选择》,载《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4期。
    12.尤小立:《从“宪政”到“直接行动——陈独秀前期国家观演变述评》,载《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3.盖军:《建党前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14.董德福:《从崇拜到否定:毛泽东对陈独秀评价的变化轨迹》,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5.周建超:《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改造国民性思想》,载《江海学刊》2004年第6期。
    16.汪菁华:《陈独秀前期国家思想述论》,载《安徽史学》2005年第5期。
    17.阿明布和:《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之辨析》,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18.祝彦:《论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载《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9期。
    19.贾立臣:《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载《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
    20.徐光寿:《陈独秀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及特点》,载《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2期。
    21.马启民、任纪虎:《陈独秀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问题之辨析——兼与徐光寿先生商榷》,载《安徽史学》2007年第1期。
    22.吴正俊、包仕国:《法兰西文明与陈独秀早期民主思想》,载《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9期。
    23.尹斌:《法国启蒙民权思想与陈独秀资产阶级民主观的初步形成》,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24.张宝明:《从高调到低调:陈独秀前后民主观的再审视》,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5.操国胜:《试论陈独秀晚年大众民主思想及其历史方位》,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1期。
    26.贾可卿:《略论陈独秀民主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载《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7.邓文金:《试论陈独秀民主思想的演进》,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4期。
    28.洪小夏:《陈独秀民主思想论析》,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9.杨乐平:《陈独秀前期民主思想浅议》,载《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0.朱皓:《陈独秀晚年对民主的再思考》,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1.张洪波:《进化论与陈独秀早期思想》,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
    32.曹磊:《陈独秀早期的民主宪政思想》,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6期。
    33.陈旭请、张涛:《陈独秀宪政思想述论》,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4.胡玲芝:《浅析陈独秀民主宪政思想之演变》,载《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5.侯强:《五四前后知识分子转型及其法制现代化思想》,载《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36.欧阳云梓:《论陈独秀的人权思想》,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3期。
    37.郑永军:《“五四”时期陈独秀人权思想转型刍议》,载《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8.高力克:《革命进化论与陈独秀的启蒙激进主义》,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39.许崇德:《社会主义宪政的不平凡经历》,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5期。
    40.郭道晖:《宪政简论》,载《法学杂志》1993年第5期。
    41.杜钢建:《新宪政主义与政治体制改革》,载《浙江学刊》1993年第1期。
    42.高力克:《陈独秀民主观念的演变》,http://www.chinese-thought.org/zwsx/003710.htm,2007年5月9日。
    43.郑丽平:《陈独秀的东西文化观评析》,载《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44.周建超、魏吉华:《新世纪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载《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2期。
    46.胡建:《先驱者的睿智与缺失——陈独秀的社会主义观之现代审视》,载《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47.吴元康,《陈独秀国家统一思想述论》,载《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
    48.金怡顺:《五四时期陈独秀社会历史观探析》,载《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49.张胜利:《陈独秀对近代自由观的贡献》,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50.张宝明:《从启蒙到革命:来自道德理想的引渡——“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激进思想的逻辑构成》,载《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51.陈贵华:《陈独秀的国家观》,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52.聂皖辉:《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作用》,载《党史纵览》2010年第8期。
    53.陈劲松:《陈独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载《党史纵览》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