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际“吴家样”传承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唐代绘画艺术曾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吴道子创造的“吴家样”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唐宋之际则是吴家样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唐宋之际吴家样的传播形式为个案,尝试分析这种经典样式的传承规律。
     本文分为文献考察和图像分析两个部分。在文献考察部分,作者对吴家样的形成及毁坏,唐宋时期吴家样学习者的状况,流传至宋代传为吴道子所绘寺观壁画的史料进行了整理和考察。图像分析部分则以唐代石椁线刻画,唐宋至元明时期天王图像,宋至清代的孔子画像为对象,来考察吴家样的演变及传播规律。综合上述研究,得出了如下认识:
     1、吴家样是一个集合的概念,是以吴道子首创,历史时期不同画家工匠共同参与创造的结果。宋代的吴家样形象,是宋人对盛唐艺术的追摹与认同。
     2、唐宋之际吴家样传承了兴废经历了“形成”、“毁灭”、“重兴”和“潜行”四个阶段,而北宋以来艺术意趣的转变,文人画的兴起,最终造成吴家样渐与主流的画风分离,而仅存在于民间寺观壁画之中。
     3、在传承过程中,画家及工匠在遵循样式的基本规范前提下,对细节进行了多方面的增添和转换。这样,吴家样的图像在保持部分唐代特征的前提下,通过各种介质(卷轴画、壁画、石刻线画、版画等)实现了传播。
The painting art in Tang Dynasty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llowing artistic production, and "Wu Styl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re key periods for the descent of "Wu Style".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transmitting of Wu Style in the period of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o analyze the descent rules of this classical styl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image analysis. The literature review part includes the sorting and reviewing on the 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Wu Style, the learners of Wu Style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mural paintings in Song Dynasty under Wu, Dao Zi. The image analysis part focuses on engraving paintings on stone coffins in Tang Dynasty, portraits of Lokapala in Tang, Song,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and the images of Confucius from Song to Qing Dynasty, to study the evolu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Wu Style.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as:
     1. The Wu Style is a collective concept which was created by Wu, Dao Zi and contributed by many painters and craftsmen through different dynasties. The formation of Wu Style images in Song Dynasty is the result of imit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ang art by contemporaries.
     2. The descent of Wu Style has gone through "formation", "deterioration", "reborn" and "marginalization". The transition of artistic taste since North So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elite art finally separated the Wu Style with the mainstream paintings, and Wu Style exists exclusively in the form of folk temple murals.
     3. During the period of descent, painters and craftsmen added and changed details in many aspects while following the basic stylistic principles. Wu Style images thus realized transmission through various media (scroll paintings, murals, engravings and prints) without losing necessary characteristics of Tang Dynasty.
引文
1 唐·张彦远撰、范祥雍点校:《历代名画记》卷五,125、12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2 宋·黄休复撰、秦岭云点校:《益州名画录》卷中,张玄,2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3 宋·郭若虚撰、黄苗子点校:《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曹吴体法”,17、1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4 唐·段成式:《寺塔记》卷上,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5 唐·朱景玄撰、温肇桐注:《唐朝名画录》4页,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文中“景云寺老僧”可能为“景公寺”之误。
    6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1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7 宋·刘道醇:《圣[宋]朝名画评》卷一,王瓘;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447页。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参校
    8 宋·苏轼撰、孔繁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题跋,2210、2211页,中华书局,1986年3月
    9 《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张既号书颠,吴宜为画圣。”24页
    10 滕固:《唐宋绘画史》,第三章,985-988页,1933年神州国光社初刊,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
    11 王伯敏:《吴道子》,“中国画家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1月
    12 潘天寿:《吴道子的生平概况》,《美术研究》1957年1期
    13 徐邦达:《吴道子和他的画派》,朝花美术出版社,1957年5月
    14 黄苗子:《吴道子事辑》,中华书局,1991年11月
    15 王逊:《中国美术史》,第四章第五节,“吴道子及其画派”,227~23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6月;据书中江丰先生“序言”,可知本书在1956年写成,1960~63年作者进行了增订。
    16 袁有根:《吴道子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
    17 金维诺:《森罗移地轴 妙绝动宫墙--论吴道子及吴家样之光辉成就》,《美术》1990年11期
    18 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美术史》,第四章第一节,“名手巨匠与佛道图像典范”,127~136页,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6月
    19 铃木敬著、魏美月译:《中国绘画史(上)》,台北故宫博物院,1987年4月
    20 #12
    21 #12
    22 #12
    23 金维诺:《青州龙兴寺造像的艺术成就--兼论青州背屏式造像及北齐“曹家样”》,377~396页,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6月
    24 邱忠鸣:《曹仲达与“曹家样”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5期,86~105页
    25 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美术史》,第三章第一节,“书画名家与佛教美术”,61页
    26 金维诺:《〈纨扇仕女图〉与周昉》,《文物》1957年1期;《唐代西州墓的绢画》,《文物》1975年10期
    27 #12
    28 《图画见闻志》卷一,“论古今优劣”,24页
    29 《宣和画谱》卷一,“道释叙论”,1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30 苏轼撰、孔繁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跋吴道子地狱变相,2213页
    31 宋·米芾:《画史》,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册,1197页,神州国光社初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32 《宣和画谱》卷二,“吴道玄”,41、42页
    33 苏轼:《仆曩在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破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自注:“世所收吴画,多朱繇笔也。”宋·苏轼著、清·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卷十六,806~80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34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王仁寿,462页,“仁寿尝于京师大相国寺净土院大殿前画八菩萨,今见存焉。耆旧传云,是吴道子笔,其精致如此。”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
    35 刘道醇:《圣[宋]朝名画评》卷一,王瓘,447页
    36 罗世平:《四川唐代佛教造像与长安样式》,《文物》,2000年4期,46~57页
    37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下编第九章,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385页
    38 吴玉贵:《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颂经图”略考》,《文物》1999年2期;《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壁画“寄锦图”考》,《文物》2001年3期。罗世平:《宝山辽墓壁画〈寄锦图〉与唐画的对读》,上海博物馆编《千年遗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2月,215~221页
    39 沙武田:《敦煌画稿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40 徐涛:《唐墓所见〈昆仑奴青牛图〉考释》,《艺术史研究》(十,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73~396页
    41 沙武田:《敦煌画稿研究》,29页
    42 李清泉:《粉本--从宣化辽墓壁画看古代画工的工作模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1期
    43 王伯敏:《吴道子》,“中国画家丛书”,3页
    44 黄苗子:《吴道子事辑》,1页
    45 袁有根:《吴道子研究》,17、27页
    46 《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68页
    47 《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71页,“弘道观:《东封图》,是吴画。《两京记》乃云非名手画,误也。”
    48 《唐朝名画录》2页,“开元中,驾幸东洛,吴生与裴旻将军、张旭长史相遇,各陈其能,时将军裴旻以金帛,召致道子,于东都天宫寺,为其所亲将施绘事。……曼因墨縗为道子舞剑。舞毕奋笔,俄顷而成,有若神助,尤为冠绝。道子亦亲为设色,其画在寺之西庑。又张旭长史亦书一壁,都邑士庶皆云:一日之内,获睹三绝。”
    49 刘世军认为《金桥图》创作时间是开元二十年,而非开元十三年。参见:《吴道子〈金桥图〉创作时间考》,《艺术探索》2005年4期
    50 《历代名画记》卷九,吴道玄,176页;李宪开元七年(719)九月封宁王,开元二十九年(741)十一月薨,吴道子任宁王友当在此间。按:《旧唐书》卷九十五记开元四年封宁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 记为七年九月,此处以《通鉴》为准。
    51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八记载:吴道子在凤翔开元寺壁画上题记为“开元三十年”,本年即天宝元年。
    52 《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49页,“太清宫:殿内绢上写玄元真,是吴。”笔者认为应绘于天宝二年或稍后。
    53 《历代名画记》卷九,吴道玄,177页;“吴画《明皇受箓图》、《十指钟馗》传于代。”笔者认为,此图应指天宝七载三月玄宗在大同殿接受道教茅山宗“三洞真经”事。参见徐涛:《“大同殿”及相关绘画考》,待刊
    54 杜甫有《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自注“庙有吴道子画五圣图”,该诗作于天宝八载冬日,则吴道子必绘于八载前。参见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第一册,89页,中华书局,1979年10月
    55 《唐朝名画录》3页,“又明皇天宝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
    56 《唐朝名画录》3页
    57 段成式:《寺塔记》卷上,9页
    58 《益州名画录》卷上,8页
    59 《益州名画录》卷上,2页
    60 《益州名画录》卷上,12、13页
    61 唐·杜光庭:《历代崇道记》,《道藏》11册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62 宋·张君房:《云笈七笺》卷一百一十八,道教灵验记,木文天尊见像验,2592页。中华书局,2003年12月
    63 《云笈七笺》卷一百一十八,道教灵验记,木文天尊见像验,2592页。
    64 《历代崇道记》记为发现的是“太上老君”像,在张敬忠的“新津县佛殿成老君圣像状”奏文中,称为“老君”像,见《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七,2812页。北宋《云笈七笺》为“木文天尊”,《宣和画谱》为“木纹天尊”像。在同为杜光庭所著《道教灵验记》中,为“太一天尊”,《道藏》10册,814页
    65 《宣和画谱》卷一,阎立本,31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66 《宣和画谱》卷二,吴道玄,41页
    67 《旧唐书》卷七十七,阎立本传,2680页
    68 元·汤垕《画鉴》,《文渊阁四库全书》,814册,4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69 黄苗子:《吴道子事辑》,74页,中华书局,1991年11月
    70 明·汪砢玉:《珊瑚网》卷四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818册,918页
    71 《册府元龟》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594页。此条《历代崇道记》、《资治通鉴》、《云笈七笺》有相同记载
    72 《历代崇道记》,《道藏》11册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73 《西安碑林博物馆》,120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74 宋·宋敏求撰、清·毕沅校正:《长安志》卷十五,363页。长安县志局民国二十年铅印本,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290》,1970年。
    75 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五,368页
    76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三十一,350页,中华书局1983年11月
    77 赵康民:《唐华清宫调查记》,《考古与文物》1983年1期,32~38页;李美霞:《临潼县博物馆藏北周造像座、唐代造像与经幢》,《文博》1992年第2期,75页。该像作者误认为是佛教造像,实际应是道教神王像,在造型上与佛教天王像并无差别。赵文称出土于1978年。
    78 《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九,道教灵验记,2622页
    79 《旧唐书》卷一九二,司马承祯,5128页
    80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一,《道藏》32册,663、664页
    81 《唐朝名画录》,8页
    82 0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二,“景教流行中国碑”,1691、1692页,《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3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年
    83 雷闻:《论唐代皇帝的图像与祭祀》,268页,《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84 宋·王溥:《唐会要》卷五十,880页,中华书局1955年6月
    85 雷闻:《论唐代皇帝的图像与祭祀》,261~282页,《唐研究》第九卷,2003年
    86 《金石萃编》卷一百二,“景教流行中国碑”,1692页,《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3册
    87 《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七,道教灵验记,亳州太清宫老君挫贼验,2578页
    88 《旧唐书》卷十一,代宗,299页
    89 《全唐文》卷四百一十五,4254、4255页
    90 《益州名画录》卷上,8页
    91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清·钱谦益笺注:《钱注杜诗》卷五,15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10月
    92 《益州名画录》:“孙位者,东越人也,僖宗皇帝车驾在蜀,自京入蜀。”“吕峣者,京兆人也,唐翰林待诏,自京随僖宗皇帝车驾至蜀……”“竹虔者,雍京人也,攻画人物佛像……广明年随驾到蜀。”“滕昌祐……随僖宗入蜀,以文学从事。”“张询者……(僖宗)中和年随驾到蜀。”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93 《益州名画录》卷下,51页
    94 《益州名画录》卷下,58页
    95 罗世平:《四川唐代佛教造像与长安样式》,《文物》2000年第4期,46~57页
    96 《益州名画录》卷上,17页
    97 《历代名画记》卷二,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只如吴道子画仲由,便戴木剑。”21页
    98 《太平广记》引唐·郑綮《开天传信记》,“金桥图”条:“上遂诏吴道玄、韦无忝、陈闳,令同制《金桥图》。圣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马,陈闳主之;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鹰鸟、器丈帷幕,吴道玄主之;狗马驴骡、牛羊橐駞、猫猴猪貀,四足之属,韦无忝主之。图成,时谓三绝焉。”;参见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二,1628页,中华书局,1961年9月;《图画见闻志》卷五,有类似记载。
    99 《宣和画谱》卷二,“吴道玄”,41、42页
    100 宋·杨王休:《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2388~2392页,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三册,神州国光社初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101 宋·米芾:《画史》,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册,1197页,神州国光社初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102 米芾:《画史》,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册,1197页
    103 宋·苏轼著、清·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卷十六,《仆曩在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破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806~80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104 苏轼撰、孔繁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六十一,尺牍,与宝月大师,1889页
    105 宋·李复:《潏水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404盘
    106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197页
    107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199页
    108 苏轼撰、孔繁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题跋,2211页
    109 黄苗子持此意见,参见《吴道子事辑》,74页
    110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197页
    111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199页
    112 《宣和画谱》卷十一,李成,232页
    113 宋·叶梦得撰、侯忠义点校:《石林燕语》卷五,67页,中华书局,1984年5月
    114 宋·邓椿:《画继》卷六,7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8月
    115 宋·董逌《广州画跋》卷一,818页,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
    116 刘最长、朱捷元:《西安碑林发现女真文书、南宋拓全幅集王〈圣教序〉及版画》,《文物》1979年5月,1~6页
    117 《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585、586页
    118 日·释圆仁撰、小野胜年校注、白化文修订:《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卷三,408页,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
    119 释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卷四,439页
    120 《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605页
    121 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8015、8016页,中华书局,1956年6月
    122 《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605、606页
    123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卷四,489、490页
    124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编:《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第四章,229页,文物出版社,2007年4月
    125 《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48页,“会昌中多毁折,今亦具载。亦有好事收得画壁在人家者。”《寺塔记》卷上,1页,“武宗癸亥三年夏,……游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迹,游于此遂绝。”
    126 《益州名画录》卷上,李洪度,12页
    127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卷四,496页
    128 《唐会要》卷四十八,853页
    129 《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615页
    130 《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617页
    131 《旧唐书》卷二十上,昭宗,778页
    132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8626页
    133 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卷三,梁书三,48页,中华书局,1976年5月
    134 宋·王溥:《五代会要》卷十九,京兆府,30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月
    135 宋·张礼撰,史念海、曹尔琴校注:《游城南记校注》,6页,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
    136 张礼:《游城南记校注》,42页
    137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五,周书六,1529页
    138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五,周书六,1530页
    139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9527页
    140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9529、9530页
    141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二,9530页
    142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三,李白杜甫年表,41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10月
    143 杜甫著、钱谦益笺注:《钱注杜诗》卷九,27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144 《历代名画记》卷三,71页
    145 《唐朝名画录》2页
    146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二,老君庙,1627页,中华书局,1961年9月
    147 《唐会要》卷五十;又见《全唐文》卷十二,《上老君元元皇帝尊号诏》,151页,中华书局1983年11月
    148 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二,作“三年六月辛卯”,“太清观”,608页,中华书局,1960年6月
    149 《旧唐书》卷二十下,796页
    150 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两京城坊考》(修订版),284页,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
    151 清·汪坚等:《洛阳县志》卷十一,古迹,871页,乾隆十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152 清·汪坚等:《洛阳县志》卷三,山川,212页。其后自注:“以树木苍翠如云故名。宋朱超石在洛,寄兄书曰:‘登北邙,远眺众美,都尽谓此'。上有唐元元皇帝庙,俗名‘上清宫'。”
    153 唐·杜光庭:《历代崇道记》,《道藏》十一册,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154 南宋·谢守灏:《混元圣记》卷八,《道藏》十七册,857页
    155 北宋·贾善翔:《犹龙传》卷五,《道藏》十八册,29页
    156 贾善翔:《犹龙传》卷五,《道藏》十八册,27页
    157 谢守灏:《混元圣记》卷八,《道藏》十七册,858页
    158 贾善翔:《犹龙传》卷五,《道藏》十八册,30页
    159 员半千:《大唐故宗圣观主银青光禄大夫天水尹尊师碑并序》,碑开元五年建。见陈垣编纂,陈智超、曾庆瑛校补:《道家金石略》,103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
    160 贾梅:《唐〈东明观孙思墓志〉考释》,《碑林集刊》十,50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161 周绍良、赵超编:《唐代墓志汇编》,开元○二二,1165~116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
    162 《唐代墓志汇编》,开元○七六,1207~1208页
    163 《全唐诗》卷四十七,569页,中华书局,1999年1月
    164 《全唐诗》卷三,31页,中华书局,1999年1月。《过老子庙》:“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沙丹灶没,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
    165 宋·欧阳修撰、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九,《集古录跋尾》卷六,2218页,中华书局,2001年3月
    166 在《全唐诗》卷一八○,1841页中有李白《谒老君庙》诗,词句与玄宗《过老子庙》诗基本相同。据詹锳先生考证,认为此李白诗应系玄宗所作。见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会释集评》第十九卷,2983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
    167 《新唐书》卷五,118页,中华书局,1975年2月
    168 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卷二,“李福相公修玄元观验”,《道藏》十册,808页
    169 杜光庭:《录异记》卷二,《道藏》十册,860页
    170 《旧唐书》卷二十下,797页
    171 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卷三,梁书三,51页,中华书局,1976年5月
    172 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卷三十,唐书六,414页,中华书局
    173 《册府元龟》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二,608页
    174 宋·刘若拙撰、孙夷中编:《三洞修道仪》,《道藏》32册,166页
    175 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七,132页,中华书局1977年11月
    176 《宋史》卷八,真宗三,148页
    177 宋·刘道醇:《圣[宋]朝名画评》卷一,王瓘;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447页。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参校
    178 《圣[宋]朝名画评》卷一,武宗元,同上448页。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参校
    179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6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180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丛书集成新编》第86册,655页,台北新文丰出版,1985年1月
    181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八,150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
    182 宋·蔡启:《蔡宽夫诗话》,382页;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卷下,中华书局,1980年9月
    183 金·毛麾《重修纪圣铭碑亭碑》,《道家金石略》1050页
    184 元·纳新撰:《河朔访古记》卷下,《丛书集成新编》第94册,新文丰出版,14页
    185 见《全唐文》卷十二,《上老君元元皇帝尊号诏》,151页,中华书局1983年11月
    186 清·汪坚等:《洛阳县志》卷十一,古迹,871页,乾隆十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187 赵荣珦:《洛阳上清宫》,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1月
    188 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第一册,89页,中华书局,1979年10月
    189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29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10月
    190 《册府元龟》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一,593页
    191 《旧唐书》卷九,玄宗下,213页
    192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四,926页;《旧唐书》卷九作“大宁坊”,214页
    193 《旧唐书》卷九,玄宗下,216页
    194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四,926页
    195 《旧唐书》卷二十六,礼仪六,983页;“会昌五年八月,中书门下奏:‘东都太庙九室神主,共二十六座,自禄山叛后,取太庙为军营,神主弃于街巷,所司潜收聚,见在太微宫内新造小屋之内。其太庙屋室并在,可以修崇。'”
    196 《旧唐书》卷二十六,礼仪六,979~995页
    197 《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614页
    198 《旧唐书》卷二十六,礼仪六,995页
    199 《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609页
    200 《旧唐书》卷二十下,哀帝,792页
    201 《旧唐书》卷二十下,794页
    202 《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71~73页
    203 《图画见闻志》卷五,127、12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204 宋·卢宪撰:《嘉定镇江志》卷八,僧寺,丹徒县,2878页,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
    205 《全唐文》,《唐文续拾》卷六,11237页,中华书局,1983年11月
    206 乔长富:《略论李德裕初刺润州时思想文化方面的兴废举措--兼再证甘露寺创建时间》,《镇江高专学报》,2007年4月,15~18页
    207 元·俞希鲁撰:《至顺镇江志》卷九,僧寺,527页,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天目山僧明本为记,其略曰:‘按图志,寺建于三国甘露年间,至唐李德裕割地以辟其地'。”
    208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1391页
    209 南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卷七,两浙西路镇江府,114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11月;“国朝平江南地归版图,改镇江军节度,升为望郡。以徽宗潜邸升镇江府,中兴以来,诏移浙西安抚司治镇江,以知府兼安抚,后还治临安,而镇江府仍为列郡,今领县三,治丹徒。”
    210 宋·米芾撰:《画史》,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册,1200页,神州国光社初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211 《唐会要》卷五十,880页;天宝三载(744)三月:“两京及天下诸郡,于开元观、开元寺,以金铜铸元(玄)宗等身,天尊及佛各一躯。”
    212 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8015、8016页,中华书局,1956年6月
    213 参见袁刚:《会昌毁佛和李德裕的政治改革》,《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4期,121~127页;李文才:《会昌毁佛原因之再认识》,《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46~49页;封野:《论李德裕与会昌灭佛之关系》,《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133~138页
    214 李德裕:《三圣记》,《全唐文》卷七百八,7265页
    215 李德裕:《贺废毁诸寺德音表》,《全唐文》卷七百,7194页
    216 参见《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又见《全唐文》卷七○五,
    217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七,卢简辞,5283页
    218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1865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219 冈村繁据《旧唐书》及《新唐书》中卢简辞本传,卢曾任职襄州刺史,而不曾担任过寿州刺史。认为“可能是彦远记忆上的错误”。冈村繁译注、俞慰刚译:《历代名画记译注》,213页,《冈村繁全集》第六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据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1784页,寿州条,在大中六年至九年为卢简求任刺史;同书2596页,襄州条,大中元年至二年为卢简辞任刺史。笔者认为:卢简求系卢简辞之弟,均位至尚书,《名画记》可能于此有误。
    220 《新唐书》卷九,僖宗,266页;乾符三年“七月辛巳,雄州地震。镇海军节度使裴璩及王郢战,败之。”镇海军节度使即浙江西道观察使的更名。
    221 《嘉定镇江志》卷八,僧寺,丹徒县,2878页
    222 《至顺镇江志》卷九,僧寺,527页
    223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200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224 宋·张舜民:《画墁集》卷七,62页,《笔记小说大观》第十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6月
    225 宋·苏轼撰、清·王文浩辑注,孔繁礼点校:《苏轼诗集》卷七,甘露寺,312页,中华书局,1982年 2月
    226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200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227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196页
    228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198页
    229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198页
    230 古原宏伸:《米芾〈画史〉札记》,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四期,1997年,91~107页
    231 参见王效清主编:《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329页,“栱眼”、“栱垫板彩画”,文物出版社,2007年5月
    232 宋·李戒撰、梁思成注:《营造法式注释》卷七,207页,《梁思成全集》第七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
    233 参见潘谷西、何建中:《〈营造法式〉解读》,124、175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234 李戒撰、梁思成注:《营造法式注释》卷三十四,491~499页
    235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柴泽俊编著:《山西寺观壁画》,图三,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
    236 李戒撰、梁思成注:《营造法式注释》卷三十四,491~499页
    237 《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70页
    238 唐·段成式:《寺塔记》卷上,1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239 参见潘谷西、何建中:《〈营造法式〉解读》,124页
    240 李戒撰、梁思成注:《营造法式注释》卷七,205页:“造障日版之制:广一丈一尺,高三尺至五尺。用心柱、樽柱,内外皆施难子,合版或用牙头护缝造,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广积而为法。”
    241 《历代名画记》卷三,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67页
    242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197页
    243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199页
    244 清·达灵阿等撰:《重修凤翔府志》卷三,88页,乾隆三十一年刊本,中国方志丛书,第二九二号,成文出版社,1970年
    245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6466、6469页,中华书局1956年6月
    246 宋·王溥:《唐会要》卷四十八,850页,中华书局1955年6月
    247 《唐会要》卷五十,879页,“(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敕每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至天宝元年四月八日,开元观主李昭宗奏:‘本观先是清都观,敕改为开元观。属元元降符,陛下加号。往年改额,题开元文字,今日崇号,合兼天宝之名。其额望请改为“大唐开元天宝之观”。'敕依。其天下诸州开元观。并加天宝字。”
    248 《唐会要》卷五十,880页
    249 《旧唐书》卷二十四,962页
    250 《册府元龟》卷五十四,帝王部·尚黄老二,599页
    251 雷闻:《论唐代皇帝的图像与祭祀》,261~282页,《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52 宋·苏轼著、清·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卷四,153、15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253 朱·邵博著,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八,217页,中华书局,1983年8月
    254 樊波、举纲:《西安碑林收藏的〈王维画竹〉刻石》,《文史知识》2005年1期,124~127页
    255 苏轼撰、孔繁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题跋,2209页,中华书局,1986年3月
    256 宋·李复:《潏水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404盘
    257 《宋史》卷三百三十二,游师雄传,10688~10690页,中华书局1977年11月
    258 参见李举纲:《〈昭陵六骏碑〉研究》,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碑林集刊(八)》,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255~260页
    259 参见金维诺:《〈步辇图〉与〈凌烟阁功臣图〉》,《文物》1962年第10期;《中国美术史论集》,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
    260 参见陕西省博物馆、李域铮、赵敏生、雷冰编著:《西安碑林书法艺术》,210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
    261 清·毕沅:《关中金石记》卷六,《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14册,10694页,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11月
    262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墓壁画珍品·章怀太子墓壁画》,71页,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
    263 参见刘合心:《陕西长安区兴教寺发现的唐代石刻线画“捣练图”》,《文物》2006年4期,71页
    264 参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伟、张建林编:《陕西新出土唐墓壁画》,70页,重庆出版社,1998年11月
    265 徐邦达编:《中国绘画史图录》,文同,图六八,127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11月
    266 《中国绘画史图录》,李衍,图一六五,312页
    267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1402页,中华书局1975年5月
    268 《旧唐书》卷十,肃宗本纪,258页,中华书局1975年5月
    269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1403页
    270 徐涛:《“大同殿”及相关绘画考》,待刊
    271 庄申:《王维研究》上,83、232页,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1年4月。据严耕望先生考证,此“褒斜道”应为“褒斜新道”,在凤州梁泉县与凤兴道重合。见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三卷,秦岭仇池区,751页,并见图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
    272 按:开元仅有二十九年,次年为天宝元年。题为“开元三十年”者,如不出自误记,就是在改元前夕所题。
    273 清·毕沅撰、张沛校点:《关中胜迹图志》卷十八,537页,三秦出版社,2004年12月
    274 清·毕沅撰、张沛校点:《关中胜迹图志》卷十八,536~537页,三秦出版社,2004年12月
    275 唐·李洞《宿凤翔天柱寺穷易玄上人房》:“天柱暮相逢,吟思天柱峰。墨研青露月,茶吸白云钟。卧语身粘藓,行禅顶拂松。探玄为一决,明日去临邛。”《全唐诗》卷七二一,8355页
    276 宋·苏轼《凤翔八观·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跰■(足+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 随。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当其在时或问法,俛首无言心自知。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诘无言师。”《苏轼诗集合注》卷四,155、1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277 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8015、8016页,中华书局,1956年6月
    278 《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本纪,606页
    279 《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本纪,605页
    280 《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本纪,605页
    281 参见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编著:《五代李茂贞墓》,附录七,《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282 日·释圆仁撰、小野胜年校注、白化文修订:《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496页,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
    283 苏轼撰、孔繁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题跋,2211页
    284 《苏轼文集》卷十二,记,385页
    285 参见尹夏清:《北朝隋唐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74页,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李寿墓发掘报告见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唐李寿墓发掘报告》,《文物》1974年第9期,71~88页;图像见李凇:《隋唐人物雕刻艺术》,8、9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
    286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编:《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上册第一章,25、29、32页,文物出版社,2007年4月
    287 宋·苏轼著、清·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卷十六,《仆曩在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破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806~80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288 苏轼撰、孔繁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六十一,尺牍,与宝月大师,1889页
    289 宋·米芾撰:《画史》,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册,1197页,神州国光社初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290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61、6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291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卷第十二,278页,中华书局,1987年8月
    292 《宋高僧传》卷第十,237页
    293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597页
    294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620页
    295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46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故楞伽山亭,凡留题诗板近逾百首,竟为判西京留守刑部侍郎晁直谅悉剗去之,今存者止三首尔。其一,成纪李琪题曰:‘善高天外远,方丈海中遥。自有山神护,应无劫火烧。坏文侵古壁,飞剑出寒霄。何以苍苍色,严妆十七朝。'其二,洛阳首座沙门净显曰:‘灵异不能栖鸟雀,幽奇终不著猨猱。为经巢贱应无损,纵使秦驱也谩劳。珍重昔贤留像迹,陵迁谷变自坚牢(本失二句)。'”
    296 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461页
    297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4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298 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463页
    299 宋·苏轼著、清·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卷九,436、43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300 苏辙:《栾城集》卷四,《将出洛城,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引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 为赋三首》,《苏辙集》,73、74页,陈宏天、高秀芳校点,中华书局,1990年8月
    301 参见袁有根:《吴道子研究》,17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
    302 《宣和画谱》卷三,70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303 《苏轼诗集合注》卷十六,《仆曩在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破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806~808页,
    304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唐今东京相国寺惠云传”,660页,中华书局,1987年8月
    305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12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306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王温”条。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46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
    307 宋·王瓘:《北道刊误志》,《丛书集成新编》第九十三册,692页,守山阁丛书,台北新文丰出版,1986年
    308 熊伯履:《相国寺考》(修订本),21页,中洲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
    309 黄苗子:《吴道子事辑》,51页,中华书局,1991年11月
    310 唐·李邕:《大相国寺碑》,《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三,2675~2676页,中华书局,1983年11月
    311 段玉明:《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人之间》,巴蜀书社,2004年11月
    312 熊伯履:《相国寺考》(修订本),14、15页
    313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一,1390页
    314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8015、8016页,中华书局,1956年6月
    315 《新唐书》卷三十四,五行一,887页
    316 《旧唐书》卷三十七,五行,1367页
    317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后唐东京相国寺贞峻传”,401页
    318 王瓘:《北道刊误志》,《丛书集成新编》第九十三册,692页,守山阁丛书,台北新文丰出版,1986年
    319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晋今东京相国寺遵诲传”,699页
    320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王仁寿”条。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462页
    321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43页
    322 《图画见闻志》卷二,44页
    323 《图画见闻志》卷二,56、57页
    324 元·脱脱等:《宋史》卷六十三,五行二上,1376页,中华书局,1977年11月
    325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唐今东京相国寺惠云传”,660页
    326 宋·王应麟:《玉海》卷三十四,庆历宝奎殿御书、摹太宗御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325盘
    327 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一,“高益”条。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44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
    328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高益,455页
    329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三,高益,458页
    330 李裕民:《宋太宗曾尊称神宗考》,《晋阳学刊》,1997年第四期,108、110页;同样,勾龙爽为宋初人,在太宗(神宗)时为画院祇侯。
    331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一,高文进,450页
    332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一,王道真,451页
    333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一,元霭,451页
    334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孙梦卿,70页;“孙梦卿,东平人,工画佛道人物,亦专吴学。尤长寺壁,谓之孙脱壁。尝与王霭对画开宝寺文殊阁下西北方毗楼《博义天王像》,并大相国寺甚有其迹。今多不存矣。”
    335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石恪,71、72页;“石恪,蜀人,性滑稽,有口辩。工画佛道人物。始师张南本,后笔墨纵逸,不专规矩。蜀平,至阙下,尝被旨画相国寺壁。授以画院之职,不就。坚请还蜀,诏许之。”
    336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高怀节,76页;“高怀节,文进长子。太宗朝为翰林待诏,颇有父风。尝与其父同画相国寺壁,兼长屋木,为人称爱也。”
    337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李用及、李象坤,76页;“李用及、李象坤,并工画佛道人物,尤精鬼神。尝与高文进、王道真同画相国寺壁,并为良手。殿东画《牢度叉斗圣变相》,其迹见存。”
    338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李元济,80页;“李元济,太原人,工画佛道人物,精于吴笔。熙宁中召画相国寺壁,命官较定众手。时元济艺与崔白为劲敌,议者以元济学遵师法,不妄落笔,遂推之为第一。其间佛铺,多是元济之笔也。”
    339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王易,81页;“王易,鄜州人,亦工佛道人物,学邻元济。时同画相国寺壁,画毕,名归乡里。都人称伏之。”
    340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陈坦,81页;“陈坦,晋阳人,工画佛道人物。都下奉先、普安二佛刹尤多功德墙壁。相国寺北廊《高僧》,乃坦所画。”
    341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王端,86页;“王端,字子正,瓘之子,工画山水。专学关同,得其要者惟刘永与端耳。相国寺净土院旧有画壁,惜乎主僧不鉴,遂至圬墁。”
    342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继肇,91、92页;“吴僧继肇,工画山水。与巨然同时,体虽相类,而峰峦稍薄怯也。相国寺资圣阁院有所画屏风。”
    343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崔白,99、100页;“崔白,字子西,濠梁人。工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作用疏通。虽以败荷凫雁得名,然于佛道鬼神、山林人兽无不精绝。……相国寺廊之东壁,有《炽盛光》、《十一曜》、《坐神》等。廊之西壁有佛一铺,圆光透彻,笔势欲动。”
    344 段玉明:《北宋相国寺壁画考说》,《美术研究》,2004年第4期,72~79页
    345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相国寺,149、150页
    346 宋·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十一,56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
    347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十一,572、573页;诗有“吴画与杨塑,在昔称绝伦,深殿留旧迹,鲜逢赏真人。一见如宿遇,举袂自拂尘,金碧发光彩,物象生精神”句。
    348 宋·刘攽:《彭城集》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集404盘
    349 《宋史》卷三一九,刘敞,10383~10387页,
    350 《宋史》卷三一九,刘攽,10387~10388页,
    351 《宋史》卷四四三,梅尧臣,13091、13092页
    352 《宋史》卷四四三,江休复,13092、13093页
    353 宋·苏轼撰、孔繁礼点校:《苏轼文集》卷七十,题跋,2211页,中华书局,1986年3月
    354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后唐东京相国寺贞峻传”,401页
    355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43页
    356 《图画见闻志》卷二,44页
    357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一,高文进,450页
    358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一,王道真,451页;“王道真……遂召入图画院为祗候,与文进等传移相国寺高益画壁。”
    359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孙梦卿,70页;“孙梦卿,东平人,工画佛道人物,亦专吴学。……并大相国寺甚有其迹。今多不存矣。”
    360 《五代名画补遗》,王仁寿,462页
    361 《五代名画补遗》,杨惠之,463页,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本条参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子部312盘。
    362 段玉明:《北宋相国寺壁画考说》,《美术研究》,2004年第4期,72~79页
    363 宋·苏辙;《栾城集》后集卷二十一,《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陈宏天、高秀芳点校:《苏辙集》,1106、1107页,中华书局,1990年8月
    364 宋·苏轼著、清·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卷九,《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1924~192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365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443盘
    366 明·张丑:《清河书画坊》卷四上,《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313盘
    367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一,1430页,中华书局,1975年5月
    368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地理一
    369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一,1389页
    370 《旧唐书》卷七,中宗,137页
    371 宋·王溥:《唐会要》卷四十八,847页,中华书局,1955年6月
    372 《旧唐书》卷七,中宗,143、144页
    373 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8015、8016页,中华书局,1956年6月
    374 《旧唐书》卷十九下,僖宗,711页
    375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二十三,宋柔,870页,中华书局,1961年9月
    376 宋·陆游:《渭南文集》卷四十六,“入蜀记第四”,见《陆游集》,744、745页,中华书局,1976年11月
    377 宋·洪刍:《奉安玉册记》,碑重和元年建。见陈垣编纂,陈智超、曾庆瑛校补:《道家金石略》,335、336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又见《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六,《道藏》32册,687、688页
    378 唐·杜光庭:《录异记》卷一,“庐山九天使者”,《道藏》10册,856、857页
    379 唐·李泚:《九天使者庙碑并序》,《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六,《道藏》32册,682~684页;又见《道家金石略》,114~116页;《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太平宫九天使者庙碑》,3792~3794页
    380 雷闻:《五岳真君祠与唐代国家祭祀》,见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35~83页,上海辞书 出版社,2003年8月
    381 《旧唐书》卷一九二,司马承祯,5128页
    382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6796页,中华书局,1956年6月
    383 洪刍:《奉安玉册记》,《道家金石略》,336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
    384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一,《道藏》32册,663页
    385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一,《道藏》32册,663、664页
    386 唐·潘观:《使者征祥记》,《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4050页,中华书局,1983年11月
    387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一,《道藏》32册,662页
    388 杜光庭:《录异记》卷一,庐山九天使者,《道藏》10册,856、857页
    389 唐·徐太亨:《丈人祠庙碑》,《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一,3561页
    390 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卷四,青城丈人真君赐钱验,《道藏》10册,815页
    391 张江涛:《华山碑石》,三秦出版社,1995年,录文见258、259页,图版29
    392 雷闻认为这些图像是司马承祯推按道经所制,参见雷闻:《五岳真君祠与唐代国家祭祀》,见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35~83页
    393 《历代名画记》卷九,18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394 唐·司马承祯:《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并序》,《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9634页
    395 《历代名画记》卷九,“杨宁、杨升、(《望贤宫图》,《安禄山真》)张萱,以上三人并善画人物。宁以开元十一年为史馆画直,萱好画妇女婴儿。”182页;《新唐书·艺文志》称张萱、杨升:“并开元馆画直”,参见卷五十九,1560页
    396 《历代名画记》卷九:“朱抱一,开元二十二年直集贤,善写貌。写张果先生真,为好事所传。”“任贞亮,开元中直集贤,时有画直邵斋钦,书手吉旷,皆解画。”183页
    397 《历代名画记》卷九,174页
    398 参见《历代名画记》卷九,189页;《唐朝名画录》陈闳:“明皇开元中召入供奉。每令写御容,冠绝当代。又画明皇射猪、鹿、兔、雁,并按舞图及御容,皆承诏写焉。又写太清宫肃宗御容,……若符合瑞应,实天假其能也,国朝阎令公之后,一人而已。”温肇桐注,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21页
    399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15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400 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五十,书画伎艺,6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401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24页,《笔记小说大观》第六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6月
    402 《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二,1497页,中华书局,1975年5月
    403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一,1390页
    404 《宋史》卷八十六,地理二,2121页,中华书局,1977年11月
    405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藩镇魏博,5921页
    406 日·释圆仁撰、小野胜年校注、白化文修订:《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卷四,496页,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
    407 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七,156页,中华书局,1987年8月
    408 黄苗子编著:《吴道子事辑》,51、52页,中华书局,1991年11月
    409 袁有根:《吴道子研究》,13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
    410 贺世哲:《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研究》,《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35~42页;2007年第4期,16~28页
    411 《历代名画记》卷三,53页
    412 《唐朝名画录》,第3页,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
    413 宋·李复:《潏水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404盘
    414 李复情况参见李东峰:《李复及其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5月
    415 《旧唐书》卷三十九,地理二,1476页
    416 《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二,1390页
    417 《旧唐书》卷八,玄宗上,165页
    418 《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三,1561页;《历代名画记》卷九,陈闳条有同样记载。
    419 《唐朝名画录》,第1页,温肇桐注,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
    420 《旧唐书》卷六十四,江都王绪,2431页
    421 张说:《皇帝在潞州祥瑞颂十九首奉敕撰》,《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一,2229~2232页。十九瑞是:日抱戴、月重轮、赤龙、逐鹿、嘉禾、黄龙、羊头山北童谣、仙洞、大王山三垒、疑山凿断、赤鲤、黄龙再见、紫云、李树、神耆、金桥、紫气、大人迹、神人传庆
    422 《图画见闻志》卷五,117页
    423 刘世军认为:《金桥图》创作时间是开元二十年,面非开元十三年。参见:《吴道子〈金桥图〉创作时间考》,《艺术探索》2005年4期
    424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一十二,《金桥图》,1628页,中华书局,1961年9月;《图画见闻志》卷五,有类似记载。
    425 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一百四十,2232页,《集古录跋尾》卷七,中华书局,2001年3月
    426 宋·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编年校注》,卷十一,1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
    427 编注者朱东润先生将此事系于庆历元年(康定二年,1041)。
    428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8015、8016页,中华书局,1956年6月
    429 《新唐书》卷八,武宗,244页;“(会昌四年)八月乙未,昭义军将郭谊杀刘稹以降。戊戌,给复泽、潞、邢、洛、磁五州一岁,免太原、河阳及怀、陕、晋、绛四州秋税。”
    430 苏辙:《栾城集》卷四,此为《登嵩山十首》之一;《苏辙集》,76页,陈宏天、高秀芳校点,中华书局,1990年8月
    431 《苏辙集》附录二,《苏颖滨年表》,宋·孙汝听撰,1379页
    432 苏辙:《栾城集》卷四,《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苏辙集》,72页
    433 《旧唐书》卷五,高宗下,106页,“(二月)丁巳,至少室山。戊午,亲谒少姨庙。赐故玉清观道士王远知谥曰升真先生,赠太中大夫。又幸隐士田游岩所居。己未,幸嵩阳观及启母庙,并命立碑。又幸逍遥谷道士潘师正所居。甲子,自温汤还东都。”
    434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潘师正,5126页
    435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四,926页
    436 唐玄宗:《加天地大宝尊号大赦文》,《全唐文》卷四十,431~433页,中华书局,1983年11月。“自天宝八载闰六月五日昧爽已前,……圣人垂训,盖先于道,学者宗本,必有其师。文宣王与圣祖同时,俱为教首,虽考言比德,理在难名,而问礼叙经,迹彰亲授。思广在三之义,用崇得一之尊,宜於太微宫圣祖前,更立文宣王遗像,与四真人列侍左右。”《唐大诏令集》卷九,《天宝八载册尊号敕》与此相似,只是增加了“太清宫”。
    437 《宣和画谱》卷四,李得柔,102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438 明·傅梅撰:《嵩书》卷三,72页,《续修四库全书》,七二五·史部·地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439 《全唐诗》第一六○卷,1651页,中华书局,1999年1月。《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己曛。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误入桃源里,初怜竹迳深。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440 宋·冯山《安岳集》卷十一,集404盘
    441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冯澥,11521页。“冯澥字长源,普州安岳人。父山,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
    442 《新唐书》卷四十二,地理六,1089页
    443 《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1670页
    444 《宋史》卷八十九,地理五,利州路,2222页
    445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八,利州路,358页,中华书局,1984年12月
    446 《宋史》卷八十九,地理五,潼川府路,2216页。“潼川府,紧,梓潼郡,剑南东川节度。本梓州。”
    447 《旧唐书》卷九,玄宗下,213页
    448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四,926页
    449 南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卷三十,江南西路,江州,353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11月
    450 《舆地纪胜》卷五六,荆湖南路,永州,542页
    451 《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利州路,蓬州,1283页。“在城南泮宫之侧东岩中,峰巍然峙,其后殿上有金铜铸明皇像。”
    452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二,《容斋随笔》下册,569、570页,中华书局,2005年11月。“紫极观钟。饶州紫极观有唐钟一口,形制清坚,非近世工铸可比。刻铭其上,曰:‘天宝九载,岁次庚寅,二月庚申朔,十五日癸酉造。通直郎、前监察御史贬乐平员外尉李逢年铭,前乡贡进士薛彦伟述序,给事郎、行参军赵从一书,中大夫、使持节鄱阳郡诸军事、检校鄱阳郡太守、天水郡开国公上官经野妻扶风郡君韦氏奉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敬造洪钟一口'。”
    453 金维诺:《〈搜山图〉的内容与成就》,《中国美术史论集》,上册,262~269页,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
    454 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高益”条。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44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
    455 见徐涛:《“大同殿”及相关绘画考》,待刊
    456 宋·黄庭坚撰:《山谷外集诗注》卷第九。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1054~1056页,中华书局,2003年5月
    457 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25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
    458 《山谷诗集注》卷第七,《黄庭坚诗集注》,250、251页
    459 宋·王溥:《唐会要》卷四十八,850页,中华书局1955年6月。“天授元年十月二十九日,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至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并改为开元寺。”
    460 宋·刘攽:《彭城集》卷十三,集404盘
    461 元·纳新:《河朔访古记》卷上,“真定路”,《丛书集成新编》第94册,新文丰出版,3页
    462 宋·邓椿:《画继》卷五,6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8月
    463 宋敏求:《长安志》卷十七,436页,中国方志丛书,华北二九○号,成文出版社,1970年
    464 《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敏求,9737页
    465 杜光庭:《历代崇道记》,《道藏》11册4页
    466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九,2622页。中华书局,2003年12月,下同
    467 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五十三,帝王部·尚黄老,594页,中华书局1960年6月。下同
    468 唐·段成式:《寺塔记》卷上,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469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1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470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卷一,《道藏》32册,663、664页
    471 元·汤垕《画鉴》,《文渊阁四库全书》,814册,4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472 宋·刘道醇:《圣[宋]朝名画评》卷一,王瓘;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447页。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参校
    473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唐代薛儆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474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第1期,7~33页
    475 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26~31页;石椁线刻图参见李凇:《隋唐人物雕刻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
    476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第1期,18页
    477 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考古学报》1982年2期;又见周天游主编:《唐墓壁画研究文集》,40~56页,三秦出版社,2001年10月
    478 《旧唐书》卷八十六,懿德太子重润,2834~2835页
    479 永泰公主墓“号墓为陵”事,见《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卢粲传:“武崇训死,诏墓视陵制,粲曰:‘凡王、公主墓,无称陵者,唯永泰公主事出特制,非后人所援比。崇训茔兆,请视诸王。'诏曰:‘安乐公主与永泰不异,崇训于主当同穴,为陵不疑。'粲固执,以‘陵之称,本施尊极,虽崇训之亲,不及雍王,雍墓不称陵,崇训缘主而得假是名哉?'诏可。主大怒,出粲陈州刺史。粲曰:‘苟所论得行,虽远何惮!'”5670页
    480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481 《旧唐书》卷九十五,让皇帝宪,3012~3014页
    482 此石椁现存汉阳陵博物苑,笔者目验。参见焦南峰、王保平、马永赢:《唐〈秋官尚书李晦墓志〉考略》,《碑林集刊》(十),36~44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483 李清泉:《粉本--从宣化辽墓壁画看古代画工的工作模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1期
    484 唐·段成式:《寺塔记》卷上,1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485 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二十三,将作监,594页,中华书局,1992年1月
    486 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487 沈睿文:《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与李守礼》,《艺术史研究》第六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293~308页
    488 杨新、巫鸿等:《中国绘画三千年》,旧石器时代至唐代,66页,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
    489 《旧唐书》卷七十七,阎立德、阎立本,2679、2680页
    490 李凇:《略论中国早期天王图像及其西方来源》,参见李氏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12月,105~141页
    491 朱捷元、秦波:《陕西长安和耀县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考古》1974年2期,126~132页;图像及研究见:李举纲、李岗:《陕西耀县出土隋代舍利石函上天王图像研究》,223~229页,罗宏才主编:《西部美术考古》,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492 黄明兰:《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集》,105~106图,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
    493 临朐县博物馆:《北齐崔芬壁画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12月
    494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南安阳灵泉寺石窟及小南海石窟》,《文物》1988年4期,1~20页
    495 李凇:《略论中国早期天王图像及其西方来源》,参见氏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12月,132、133页
    496 尹夏清:《陕西靖边出土彩绘贴金浮雕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考古与文物》2005年1期,49~53页
    497 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唐李寿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9期,71~88页
    498 杨泓:《中国古兵论丛》(增订本),南北朝的“明光铠”,65~6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499 李凇:《隋唐人物雕刻艺术》,8、9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
    500 李凇:《隋唐人物雕刻艺术》,32页
    501 温玉成:《龙门石窟排年》,187、188页,见龙门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石窟·龙门石窟》(二),文物出版社,1992年12月;图见42、43页
    502 大桥一章:《奉先寺诸像的建造与白凤、天平雕刻》,233~245页,见龙门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石窟·龙门石窟》(二),文物出版社,1992年12月;图见127图
    503 王团战:《大周沙州刺史李无亏墓及征集到的三方唐代墓志》,《考古与文物》,2004年1期
    504 尹夏清:《唐沙州刺史李无亏石墓门图像试析》,《敦煌学辑刊》,2006年1期,63~68页
    505 李凇:《龙门石窟天王造像考察》,参见氏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12月,324页
    506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第1期,19页
    507 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20页;章怀太子曾以雍王及太子礼两次安葬,墓室壁画有重绘痕迹,因此墓中陶俑、壁画等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参见杨效俊:《影作木构间的树石--懿德太子墓与章怀太子墓壁画的比较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六辑,253~262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508 临潼县博物馆:《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文博》1985年5期,12~37页
    509 原报告所配图像不够清晰,现选用李凇:《隋唐人物雕刻艺术》,25、26页图,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
    510 赵康民:《唐华清宫调查记》,《考古与文物》1983年1期,32~38页;李美霞:《临潼县博物馆藏北周造像座、唐代造像与经幢》,《文博》1992年第2期,75页。此像作者误认为是佛教造像,实际应是道教神王像,在造型上与佛教天王像并无差别。赵文称出土于1978年。
    511 唐·杜光庭:《历代崇道记》,《道藏》11册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512 《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222页,中华书局,1975年5月
    513 杜光庭:《历代崇道记》,《道藏》11册4页
    514 王自力、孙福喜:《唐金乡县主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31页,图版7、8
    515 李凇:《隋唐人物雕刻艺术》,124页
    516 胡文和:《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下册,63、7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517 李凇:《隋唐人物雕刻艺术》,218页
    518 李凇:《隋唐人物雕刻艺术》,237、281页
    519 宋·赞宁撰:《宋高僧传》卷第一,“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11、12页,中华书局,1987年8月
    520 参见王玉冬:《半身形象与社会变迁》,《艺术史研究》第六辑,5~70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521 杨泓:《中国古兵论丛》(增订本),唐代的甲胄,84、8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522 李凇:《龙门石窟天王造像考察》,322~326页,参见氏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12月
    523 苏州市义管会、苏州博物馆:《苏州市瑞光寺塔发现一批五代、北宋文物》,《文物》1979年11期,21-31页
    524 苏思义、刘笠青、杨晓捷编:《少林寺石刻艺术选》,16-20图,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
    525 胡文和:《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下册,280-284页,图见130、132、133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526 金维诺主编:《永乐宫壁画全集》,26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8月
    527 霍熙亮:《榆林窟、西千佛洞内容总录》,254页,见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文物出版社,1997年5月;图见183图
    528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道子墨宝》,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6月;现藏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529 参见周晓陆:《元押:中国古代篆刻艺术奇葩》卷十一,166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
    530 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文物出版社,1997年5月:图见第5图
    531 柴泽俊:《山西寺观壁画》,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109-112页
    532 柴泽俊:《山西寺观壁画》,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124-129页
    533 胡素馨著、唐莉芸译:《模式的形成--粉本在寺院壁画构图中的应用》,《敦煌研究》2001年4期,50-55页
    534 沙武田:《敦煌画稿研究》,4页,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535 杜光庭:《历代崇道记》,《道藏》11册4页
    536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九,2622页。中华书局,2003年12月,下同
    537 雷闻:《五岳真君祠与唐代国家祭祀》,见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35-83页
    538 唐·段成式:《寺塔记》卷上,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539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1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540 苏思义、刘笠青、杨晓捷编:《少林寺石刻艺术选》,26-28图,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
    541 《唐文续拾》,《拾遗》卷四,《全唐文》,11183上,中华书局1983年11月
    542 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五,635页,中华书局1955年6月
    543 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五,636页
    544 路远:《西安孔庙历史溯源》,97-109页,《碑林集刊》(十),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545 陕西省博物馆、李域铮、赵敏生、雷冰编著:《西安碑林书法艺术(增订本)》,258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
    546 《图画见闻志》卷三:“田景,庆阳人,工画人物……画三教,作二童弈棋于僧前”,80页
    547 《宣和画谱》卷二,孙位,55页:卷三,支仲元,68页;卷四,王齐翰,89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548 罗世平:《辽墓壁画试读》,《文物》1999年第1期,76-85页;李清泉:《墓葬中的会棋图》,《艺术史研究》(五),371-398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549 参见李清泉:《墓葬中的会棋图》,《艺术史研究》(五),387、388页;刘涛则记为“大定十八年(1178)”,见氏著:《宋辽金纪年瓷器》,46、59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7月
    550 《少林寺石刻艺术选》,24-29图,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
    551 北京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编、冀亚平主编:《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十卷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
    552 骆承烈、孔祥民:《画像中的孔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553 孔德平:《历代孔子造像考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8年
    554 《中国美术全集》19,绘画编,石刻线画,81页,附文见2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0月
    555 《画像中的孔子》,27页;至正五年应为“乙酉”非“乙丑”,疑传抄有误。
    556 《中国画像石全集》(八),石刻线画,图176页,附文59页,河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录文见孔德平:《历代孔子造像考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8年,41页
    557 《画像中的孔子》,24页
    558 孔德平:《历代孔子造像考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8年,41-43页
    559 《画像中的孔子》,24页
    560 苏思义、刘笠青、杨晓捷编:《少林寺石刻艺术选》,26-28图,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
    561 《画像中的孔子》,26页
    562 《中国美术全集》19,绘画编,石刻线画,81页,附文见2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0月
    563 骆承烈、孔祥民:《画像中的孔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27页
    564 《画像中的孔子》,24页
    565 《画像中的孔子》,20页;又见《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六册,170页,轴138号
    566 北京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编、冀亚平主编:《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97页,画479 号,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
    567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102页,画 1863号
    568 《中国画像石全集》(八),石刻线画,图176页,附文59页,河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
    569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123页,画85号
    570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174页,画474号
    571 《画像中的孔子》,82页
    572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六册,111页,画79号
    573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六册,169页,画126号
    574 《画像中的孔子》,85页
    575 孔德平:《历代孔子造像考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8年,49、50页
    576 《画像中的孔子》,17页
    577 《画像中的孔子》,21页;又见《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3页,各1027号,陆和九藏本
    578 《画像中的孔子》,22页
    579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4页,画1095号
    580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107页,画187号
    581 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二八,909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8月
    582 《画像中的孔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23页
    583 清·石麟:《山西通志》卷二百二,68、69页,《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史部232盘
    584 宋·孔传:《东家杂记》卷下,先圣小影,琳琅秘室丛书:《丛书集成新编》099册,467页,台北新文丰出版,1986年
    585 清·孔毓圻:《幸鲁盛典》卷七,54-56页,《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史部242盘
    586 元·杨奂:《还山遗稿》卷上,东游记,31、32页,《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集部415盘
    587 孔毓圻:《幸鲁盛典》卷七,54页,《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史部242盘
    588 孔德平:《历代孔子造像考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8年,49、50页
    589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伟、张建林:《陕西新出土唐墓壁画》,93页,重庆出版社,1998年11月
    590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唐代梁元珍墓,119、120页,报告称为初唐武周时期,圣历二年(699)
    591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南郊金胜村唐墓》,《考古》1959年第9期,473-476页,图版5
    592 《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9,石刻线画,图版49,录文17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0月
    593 《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2,墓室壁画,图版133,录文49、50页,文物出版社,1989年5月
    594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罗丰编著:《固原南郊隋唐墓地》,132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595 赵超:《“树下老人”与唐代的屏风式墓中壁画》,《文物》2003年第2期,69-81页
    596 杨新:《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3期,17-29页
    597 巫鸿:《<女史箴图>新探:体裁,图像,叙事,风格,断代》,《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509-530页
    598 唐·许嵩:《建康实录》卷九,277页,中华书局,1986年
    599 《历代名画记》卷三,“述古之秘画珍图”,78页
    600 《历代名画记》卷五,王虞,110页
    601 《历代名画记》卷五,顾恺之,116页
    602 《历代名画记》卷五,戴逵,125页
    603 《历代名画记》卷六,陆探微,128页
    604 《历代名画记》卷六,宗炳,132页
    605 《历代名画记》卷七,张僧繇,148页
    606 《全唐文》卷一三八,“孔子庙堂碑”,1405页
    607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四,918页
    608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四,920页
    609 《旧唐书》卷二十四,礼仪四,921页
    610 《历代名画记》卷二,“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21、22页
    611 宋·杨王休:《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2388-2392页,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三册,神州国光社初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612 唐·刘禹锡著、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卷三,《许州文宣王新庙碑》,36页,中华书局1990年3月
    613 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编:《昭陵文物精华》,13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7月
    614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六册,167页,画1126-1号
    615 杨新:《对<列女仁智图>的新认识》,见薛永年、罗世平主编:《中国美术史论文集--金维诺教授八十华诞暨丛教六十周年纪年文集》,135-151页,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4月
    616 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文物》1961年6期,48页
    617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李宪墓发掘报告》,204页,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618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文物出版社,1998年7月,彩版五、十六
    619 《画像中的孔子》,23页
    620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93页,顾1010号
    621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8页,画254-1号
    622 《画像中的孔子》,16页
    623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177页,画164号;又见西安碑林博物馆编:《西安碑林博物馆》,15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624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0,版画,上海人们美术出版社,1988年,图四一,录文17页
    625 《孔子家语》附素王事记插图,元至大二年至泰定元年(1309-1324),苍岩书院刻本,图二二。《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1,版画,上海人们美术出版社,1988年10月
    626 王玉冬:《半身形象与社会变迁》,《艺术史研究》第六辑,5-70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627 户县文物志编纂委员会:《户县文物志》,215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628 敦煌研究院编:《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37图,文物出版社、平凡社,1997年5月
    629 清·毕沅撰、张沛校点:《关中胜迹图志》,250页,三秦出版社,2004年12月
    630 明·赵涵:《石墨镌华》卷六:“《宋苏轼仙游塔题字》:塔上有唐画天王、鬼神,子瞻谓非吴道子不能,而题其下方。书虽用卧笔而时作渴笔,甚有素师《藏真》、《律公》二帖意,比公他书不同,即《上清词》亦当逊其俊爽。”《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史部244盘
    631 《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0,石刻线画,图七三,上海人们美术出版社,1988年10月
    632 赵伟:《吴道子与北岳庙壁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1期,33-35页
    633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七册,6页,京2540号
    634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七册,5页,各1156号
    635 刘最长、朱捷元:《西安碑林发现女真文书、南宋拓全幅集王<圣教序>及版画》,《文物》1979年5月,1-6页
    636 《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第一册,16页,画254-9号
    637 宋·米芾:《画史》,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册,1197页,神州国光社初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638 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洋县志》卷二十六,677页,三秦出版社,1996年6月。韩干马图刻石长0.9,宽0.67,厚0.15米:戴嵩图刻石长0.92,宽0.64,厚0.18米,1979年1月县文物普查队从县革委会机关夹墙中挖出,同时还有南宋碑刻多方。
    639 《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1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640 《唐朝名画录》序,1页,温肇桐注,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
    641 《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14页
    642 《唐朝名画录》,吴道玄,4页
    643 《唐朝名画录》,吴道玄,4页
    644 《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13页
    645 《寺塔记》卷上,序言,1页
    646 韦宾:《唐朝画论考释》,116页,《名画录》写作时间考,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5月。
    647 《益州名画录》卷上,左全,13页
    648 参见王卫明:《大圣慈寺画史从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4月
    649 《五代名画补遗》,曹仲元,461页;卫贤,463页;《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
    650 关于相国寺绘画艺术,参见相关研究成果:熊伯履:《相国寺考》(修订本),中洲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
    段玉明:《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人之间》,巴蜀书社,2004年11月
    651 有关玉清昭应宫情况,参见吴羽:《北宋玉清昭应宫与道教艺术》,《艺术史研究》第七辑,139-178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
    652 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6页,潘运告主编:《宋人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
    653 《图画见闻志》卷一,“论古今优劣”,24页
    654 《画史》,《美术从书》第二册,1198页
    655 宋·邓椿:《画继》卷九,“杂说·论远”,11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8月
    656 《苏轼诗集合沣》卷四,15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657 《画继》卷九,“杂说·论远”,117页
    658 《画史》,《美术丛书》第二册,1200页
    659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0-18页,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通论》,中华书局,1992年7月
    唐·张彦远撰、范祥雍点校:《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唐·张彦远撰,冈村繁译注、俞慰刚译:《历代名画记译注》,《冈村繁全集》第六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唐·段成式:《寺塔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唐·朱景玄撰、温肇桐注:《唐朝名画录》,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
    唐·朱景玄撰、韦宾注:《唐朝名画录》,138-233页,韦宾:《唐朝画论考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5月
    宋·黄休复撰、秦岭云点校:《益州名画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宋·郭若虚撰、黄苗子点校:《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5月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460-46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
    宋·刘道醇:《圣[宋]朝名画评》,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446-459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
    宋·米芾:《画史》,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册,1196-1209页,神州国光社初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宋·米芾撰、古原宏伸注:《画史集注》,(一至七节),《美术史研究集刊》第十二期至十八期,台湾大学,2002-2005年
    宋人:《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宋·杨王休:《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黄宾鸿、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三册,2388-2392页,神州国光社初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宋·邓椿撰、黄苗子点校:《画继》,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8月
    宋·董逌《广川画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812-84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
    元·汤垕《画鉴》,《文渊阁四库全书》,8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明·张丑:《清河书画坊》卷四上,《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313盘,济南开发区汇文科技开发中心编制,武汉大学出版社,新出音[1997]106号
    明·汪砢玉:《珊瑚网》卷四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81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陈高华编:《隋唐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10月
    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5月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2月
    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5月
    元·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11月
    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6月
    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1月
    宋·王溥编:《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6月
    宋·王溥:《五代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月
    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年6月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
    唐·许嵩:《建康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10月
    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9月
    唐·杜光庭:《历代崇道记》,《道藏》第十一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
    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道藏》第十册
    唐·杜光庭:《录异记》,《道藏》第十册
    宋·张君房撰、李永晟点校:《云笈七笺》,中华书局,2003年12月
    宋·贾善翔:《犹龙传》,《道藏》第十八册
    宋·刘若拙撰、孙夷中编:《三洞修道仪》,《道藏》第三十二册
    宋·谢守灏:《混元圣记》,《道藏》第十七册
    元人:《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道藏》第三十二册
    日·释圆仁撰、小野胜年校注、白化文修订:《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
    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8月
    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年12月
    宋·王存撰,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1984年12月
    宋·宋敏求撰、清·毕沅校正:《长安志》,长安县志局民国二十年铅印本,《中国方志
    丛书·华北地方290》,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1970年
    宋·张礼撰,史念海、曹尔琴校注:《游城南记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11月
    宋·卢宪:《嘉定镇江志》,道光二十二年刊,《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429》,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
    宋·王瓘:《北道刊误志》,《丛书集成新编》第九十三册,691-697页,守山阁丛书,台北新文丰出版,1986年
    元·纳新:《河朔访古记》,《丛书集成新编》第九十四册,1-17页,新文丰出版
    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至顺三年修,民国十二年刊,《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171》,成文出版社,1975年
    明·傅梅:《嵩书》,《续修四库全书》,七二五·史部·地理类,1-42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两京城坊考》(修订版),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
    清·汪坚等撰:《洛阳县志》,乾隆十年刊本,《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476》,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达灵阿等撰:《重修凤翔府志》,乾隆三十一年刊本,《中国方志丛书 华北地方2929,成文出版社,1970年
    清·毕沅撰、张沛校点:《关中胜迹图志》,三秦出版社,2004年12月
    清·石麟:《山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史部232盘
    杨鸿年:《隋唐两京城坊里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
    户县文物志编纂委员会:《户县文物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洋县志》,三秦出版社,1996年6月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11月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1月
    唐·李白撰、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会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
    唐·杜甫撰、清·钱谦益笺注:《钱注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10月
    唐·刘禹锡著、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3月
    宋·苏轼撰、孔繁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3月
    宋·苏轼撰、清·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宋·欧阳修撰、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集古录跋尾》,中华书局,2001年3月
    宋·张舜民:《画墁集》,《笔记小说大观》第十册,46-70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6月
    宋·苏辙撰,陈宏天、高秀芳校点:《苏辙集》,中华书局,1990年8月
    宋·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
    宋·叶梦得撰、侯忠义点校:《石林燕语》,中华书局,1984年5月
    宋·刘攽:《彭城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集部404盘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443盘
    宋·李复:《潏水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404盘
    宋·冯山《安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404盘
    宋·洪迈撰、孔繁礼点校:《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11月
    宋·蔡启:《蔡宽夫诗话》,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卷下,377-421页,中华书局,1980年9月
    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中华书局,2003年5月
    宋·康与之:《昨梦录》,《丛书集成新编》第八十六册,653-656页,台北新文丰出版,1985年1月
    宋·李戒撰、梁思成注:《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全集》第七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
    宋·邵博撰,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年8月
    宋·陆游:《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11月
    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笔记小说大观》第六册,1-33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6月
    宋·孔传:《东家杂记》,琳琅秘室丛书;《丛书集成新编》099册,458-477页,台北新文丰出版,1986年
    元·杨奂:《还山遗稿》,《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集部415盘
    清·孔毓圻:《幸鲁盛典》,《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史部242盘
    明·赵涵:《石墨镌华》,《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版,史部244盘
    清·于昶:《金石萃编》,《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3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 年12月
    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文物出版社,1985年8月
    清·毕沅:《关中金石记》卷六,《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1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年6月
    陈垣编纂,陈智超、曾庆瑛校补:《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
    周绍良、赵超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1月
    张江涛:《华山碑石》,三秦出版社,1995年
    滕固:《唐宋绘画史》,1933年神州国光社初刊,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
    王伯敏:《吴道子》,“中国画家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1月
    潘天寿:《吴道子的生平概况》,《美术研究》1957年1期
    徐邦达:《吴道子和他的画派》,朝花美术出版社,1957年5月
    黄苗子:《吴道子事辑》,中华书局,1991年11月
    王逊:《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6月
    袁有根:《吴道子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
    金维诺、罗世平:《中国宗教美术史》,江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6月
    金维诺:《中国美术史论集》,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
    铃木敬著、魏美月译:《中国绘画史(上)》,台北故宫博物院,1987年4月
    杨新、班宗华、聂崇正、高居翰、郎绍君、巫鸿:《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年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10月
    庄申:《王维研究》,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1年4月
    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
    周天游主编:《唐墓壁画研究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10月
    李星明:《唐代墓室壁画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沙武田:《敦煌画稿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尹夏清:《北朝隋唐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李凇:《隋唐人物雕刻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2月
    潘谷西、何建中:《<营造法式>解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王效清主编:《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文物出版社,2007年5月
    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赵荣珦:《洛阳上清宫》,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1月
    熊伯履:《相国寺考》(修订本),中洲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
    段玉明:《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人之间》,巴蜀书社,2004年11月
    王卫明:《大圣慈寺画史从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4月
    李东峰:《李复及其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5月
    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
    胡文和:《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骆承烈、孔祥民:《画像中的孔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孔德平:《历代孔子造像考察》,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8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编:《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4月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唐代薛儆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王自力、孙福喜:《唐金乡县主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罗丰编著:《固原南郊隋唐墓地》,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文物出版社,1998年7月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编著:《五代李茂贞墓》,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黄明兰:《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2月
    临朐县博物馆:《北齐崔芬壁画墓》,文物出版社,2002年12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伟、张建林编:《陕西新出士唐墓壁画》,重庆出版社,1998年11月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唐墓壁画珍品·章怀太子墓壁画》,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
    陕西历史博物馆、昭陵博物馆编:《昭陵文物精华》,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7月
    龙门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石窟·龙门石窟》(二),文物出版社,1992年12月
    敦煌研究院编:《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文物出版社、平凡社,1997年5月
    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八),石刻线画,河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集、宿白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2,墓室壁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5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集、陈明达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3,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文物出版社,1989年6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集、王树村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19,石刻线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10月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集、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20,版画,上海人们美术出版社,1988年
    徐邦达编:《中国绘画史图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11月
    北京图书馆善本部金石组编、冀亚平主编:《北京图书馆藏画像拓本汇编》,十卷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
    苏思义、刘笠青、杨晓捷编:《少林寺石刻艺术选》,文物出版社,1985年6月
    金维诺主编:《永乐宫壁画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8月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柴泽俊编著:《山西寺观壁画》,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道子墨宝》,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6月;现藏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陕西省博物馆、李域铮、赵敏生、雷冰编著:《西安碑林书法艺术(增订本)》,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
    西安碑林博物馆编:《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杨泓:《中国古兵论丛》(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周晓陆:《元押:中国古代篆刻艺术奇葩》,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
    金维诺:《森罗移地轴 妙绝动宫墙--论吴道子及吴家样之光辉成就》,《美术》1990年11期
    金维诺:《青州龙兴寺造像的艺术成就--兼论青州背屏式造像及北齐“曹家样”》,377-396页,
    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6月
    金维诺:《<纨扇仕女图>与周防》,《文物》1957年1期;《唐代西州墓的绢画》,《文物》1975年10期
    金维诺:《<步辇图>与<凌烟阁功臣图>》,《文物》1962年第10期;
    金维诺:《<搜山图>的内容与成就》,《中国美术史论集》,上册,262-269页,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4年9月
    井上正《法華寺十一面観音立像と呉道玄樣-檀像系彫刻の諸相4》,《学叢》第九号,1987年3月
    #12
    #12
    罗世平:《四川唐代佛教造像与长安样式》,《文物》,2000年4期,46-57页
    罗世平:《宝山辽墓壁画<寄锦图>与唐画的对读》,上海博物馆编《千年遗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2月,215-221页
    罗世平:《辽墓壁画试读》,《文物》1999年第1期,76-85页
    吴玉贵:《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颂经图”略考》,《文物》1999年2期
    吴玉贵:《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墓壁画“寄锦图”考》,《文物》2001年3期
    赵超:《“树下老人”与唐代的屏风式墓中壁画》,《文物》2003年第2期,69-81页
    巫鸿:《<女史箴图>新探:体裁,图像,叙事,风格,断代》,《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509-530页
    杨新:《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3期,17-29页
    杨新:《对<列女仁智图>的新认识》,见薛永年、罗世平主编:《中国美术史论文集--金维诺教授八十华诞暨丛教六十周年纪年文集》,135-151页,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4月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0-18页,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通论》,中华书局,1992年7月
    古原宏伸:《米芾<画史>札记》,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第四期,1997年,91-107页
    李清泉:《墓葬中的会棋图》,《艺术史研究》(五),371-398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清泉:《粉本--从宣化辽墓壁画看古代画工的工作模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年1期,36-39页
    邱忠鸣:《曹仲达与“曹家样”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5期,86-105页
    刘世军:《吴道子<金桥图>创作时间考》,《艺术探索》2005年4期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64年第1期,7-33页
    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墓发掘组:《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26-31页
    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唐李寿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9期,71-88页
    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章怀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
    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文物》1961年6期,45-49页
    刘最长、朱捷元:《西安碑林发现女真文书、南宋拓全幅集王<圣教序>及版画》,《文物》1979年5月,1-6页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南安阳灵泉寺石窟及小南海石窟》,《文物》1988年4期,1-20页
    朱捷元、秦波:《陕西长安和耀县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考古》1974年2期,126-132页
    赵康民:《唐华清宫调查记》,《考古与文物》1983年1期,32-38页
    王团战:《大周沙州刺史李无亏墓及征集到的三方唐代墓志》,《考古与文物》,2004年1期
    李美霞:《临潼县博物馆藏北周造像座、唐代造像与经幢》,《文博》1992年第2期,75页
    临潼县博物馆:《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文博》1985年5期,12-37页
    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考古学报》1982年2期
    温玉成:《龙门石窟排年》,172-216页,见龙门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石窟·龙门石窟》(二),文物出版社,1992年12月;图见42、43页
    大桥一章:《奉先寺诸像的建造与白凤、天平雕刻》,233-245页,见龙门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石窟·龙门石窟》(二),文物出版社,1992年12月;图见127图
    李凇:《龙门石窟天王造像考察》,参见李凇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12月,289-335页
    李凇:《略论中国早期天王图像及其西方来源》,参见李凇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2002年12月
    李裕民:《宋太宗曾尊称神宗考》,《晋阳学刊》,1997年第四期,108、110页
    雷闻:《论唐代皇帝的图像与祭祀》,261-282页,《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雷闻:《五岳真君祠与唐代国家祭祀》,见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35-8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
    胡素馨著、唐莉芸译:《模式的形成--粉本在寺院壁画构图中的应用》,《敦煌研究》2001年4期,50-55页
    刘合心:《陕西长安区兴教寺发现的唐代石刻线画“捣练图”》,《文物》2006年4期,71页
    樊波、举纲:《西安碑林收藏的<王维画竹>刻石》,《文史知识》2005年1期,124-127页
    李举纲:《<昭陵六骏碑>研究》,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碑林集刊(八)》,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255-260页
    贾梅:《唐<东明观孙思墓志>考释》,《碑林集刊》十,50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乔长富:《略论李德裕初刺润州时思想文化方面的兴废举措--兼再证甘露寺创建时 间》,《镇江高专学报》,2007年4月,15-18页
    袁刚:《会昌毁佛和李德裕的政治改革》,《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4期
    李文才:《会昌毁佛原因之再认识》,《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46-49页
    封野:《论李德裕与会昌灭佛之关系》,《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133-138页
    段玉明:《北宋相国寺壁画考说》,《美术研究》,2004年第4期,72-79页
    贺世哲:《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研究》,《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35-42页;2007年第4期,16-28页
    沈睿文:《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与李守礼》,《艺术史研究》第六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293-308页
    王玉冬:《半身形象与社会变迁》,《艺术史研究》第六辑,5-70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焦南峰、王保平、马永赢:《唐<秋官尚书李晦墓志>考略》,《碑林集刊》(十),36-44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李举纲、李岗:《陕西耀县出土隋代舍利石函上天王图像研究》,223-229页,
    罗宏才主编:《西部美术考古》,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尹夏清:《陕西靖边出土彩绘贴金浮雕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考古与文物》2005年1期,49-53页
    尹夏清:《唐沙州刺史李无亏石墓门图像试析》,《敦煌学辑刊》,2006年1期,63-68页
    杨效俊:《影作木构间的树石--懿德太子墓与章怀太子墓壁画的比较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六辑,253-262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路远:《西安孔庙历史溯源》,97-109页,《碑林集刊》(十),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赵伟:《吴道子与北岳庙壁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1期,33-35页
    徐涛:《唐墓所见<昆仑奴青牛图>考释》,《艺术史研究》(十),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73-396页
    徐涛:《“大同殿”及相关绘画考》,待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