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银幕上的工人形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题材电影伴随着工业建设的兴起而出现,十七年期间,新中国电影史上也出现了一批斗志昂扬、无私奉献的一线建设者形象。在此期间,工业题材电影数量不断增多,1949年不足3部,1958年年产工业题材电影已超30余部,超越当年电影总产量的10%。题材表现领域也不断拓宽,从运输设施建设到煤铁石油的开采,从技术创新到增产赶超记录,从工人思想觉悟的提高到工人家庭的落后观念的转变,谱写了奋斗于各行各业的工人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工人形象塑造也深深打上了那个年代的烙印,其身上整齐划一的激昂气概和热情似火的劳动热情,既具有史无先例的划时代政治意义,让那个时期的工人拥有着独特的审美品格,却无法避免意识形态的窠臼,在后期呈现出了概念化的趋势。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industrial theme of thefilm accompanied by the rise of industrial construction.Amongthe17-year period,a number of high morale, selfless dedicationof first-line builders imeges appeared in the new Chinese filmhistory. During this period, the number of industrial Moviescontinue to increase, less than three in1949, but1958theannual output of industrial Movies exceeded30academic books,beyond10%of the total output of the year the film. Also thefield of subject matter performance was broaden,from the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to the oil extraction ofcoal and iron,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increaseproduction to catch up with the record,from the improvement of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the workers, to thetransformation of the outdated concept of the worker's family,written a numble of touching stories of the workers in all kindsof industries.Image of workers also deeply marked by the stigmaof that era,Enthusiasm for work of the workers had politicalsignificance as well as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but can notavoid the defects of ideology,revealed a conceptual trend inthe later.
引文
1陈荒煤,为创造新的典型的英雄形象而努力,长江日报,1951.4.22
    2胡菊斌,《新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3
    1夏衍,《新春答客问》,《劫后影坛》,第四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2陈荒煤,《论正面人物形象的创造》,《解放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该文是1955年作者在文化部电影局剧作讲习会上的发言
    3文艺报,1953,19期,13
    1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宣传处,新华书店,1950年3月
    2吴显培,现实参与的诚挚与历史意识的贫乏——当代工业题材创作的回顾与期待,黄河学刊,1998.2
    1周立波,《铁水奔流》,作家出版社,1955.5
    2草明,《火车头》,作家出版社,1954.9
    3《苏联文学艺术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25
    1吴祖光,电影《红旗歌》的编导工作,1951:4、13,新电影,
    2吴祖光,电影《红旗歌》的编导工作,1951:4、13,新电影,
    3周葭,评影片《红旗歌》,1952.4.14、8.文汇报,
    1杨禾,电影《红旗歌》的失败,1952.4.14、8,文汇报,
    2杨里冈,王云缦,存在严重缺陷的电影《红旗歌》,1952.5.12,解放日报,
    3周葭,评影片《红旗歌》,1952.4.14、8.文汇报,
    4吴祖光,电影《红旗歌》的编导工作,1951:4、13,新电影,
    5周葭,评影片《红旗歌》,1952.4.14、8.文汇报,
    1周羿,斗争并没有终止谈谈影片《三年》,1955:1、23,大众电影,
    2端木蕻良,评团结起来到明天,1951.3.26、3,人民日报,
    3吕班,六号门导演后记,1953.10,大众电影,
    4文向东,两代人的启示——谈影片家庭问题,1964.19.29,人民日报,
    1吴迪,新中国电影第一部:桥的功过,2005.5,17,博览群书
    2崔志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反思,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9,11
    3文艺报,1953,19期,13
    4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宣传处,新华书店,1950年3月。
    1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1953年9月24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文艺报》1953,19,13
    2朱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48
    3脚手架后面的真实: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吴迪,电影艺术,200501,47
    4吴祖光,电影《红旗歌》的编导工作,1951:4、13,新电影,
    1吴祖光,电影《红旗歌》的编导工作,1951:4、13,新电影
    2小鸿,评纺花曲,1953.11.29、3,新民报晚刊(沪),
    1沈欣,介绍扮演胡二的演员郭振清,1953.12,大众电影,
    2本刊记者,天津搬运工人谈六号门,1953.12,大众电影,
    3方学勉,工人业余演员刘永才同志,1953.12,大众电影,
    4周作人.人的文学[J].新青年5(6),1918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2
    3巴人.论人情[J].新港,1957.1
    4老鬼,母亲杨沫,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292
    1王子野,评高歌猛进,1951.3.8、3,人民日报,
    2艾明之,常青树琐谈,1959.8.8,大众电影,
    1文向东,两代人的启示——谈影片家庭问题,1964.19.29,人民日报,
    2陈言,一个重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试评影片家庭问题,1964.4.46电影艺术,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532,、541
    1杨里冈,王云缦,存在严重缺陷的电影《红旗歌》,1952.5.12,解放日报,
    2王云缦,评高歌猛进,1957.7.21,文汇报,
    3王云缦,评高歌猛进,1957.7.21,文汇报,
    1杨禾,电影《红旗歌》的失败,1952.4.14、8,文汇报,
    2周葭,评影片《红旗歌》,1952.4.14、8.文汇报,
    1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2克勤,女司机的观感,1951.11,新电影,
    3钟惦裴,评女司机,1951.3.15,、3,人民日报,
    1沈欣,介绍扮演胡二的演员郭振清,1953.12,大众电影,
    2紫平,我演丁占元,1953.12,大众电影,
    1马波德,青年鲁班的几个特点,人民日报1964.5.11,8,
    2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36
    1傅超武,学习与探求,家庭问题创作中的一些体会,1964.4.57电影艺术,
    2周葭,评影片《红旗歌》,1952.4.14、8.文汇报,
    1克勤,女司机的观感,1951.11,新电影,
    2傅超武,学习与探求,家庭问题创作中的一些体会,1964.4.57电影艺术,
    3谢晋,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58,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1陆邵阳,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修辞策略
    2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蔡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3石川,政治影像诗意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博士】,2001,
    1石川,政治影像诗意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博士】,2001
    2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08
    3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K】,北京:人民出版,1980,104
    4吴迪,新中国电影第一部:桥的功过,2005.5,17,博览群书
    1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蔡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2樊洛平,十七年工业文学形态论,中州学刊,1999年第三期,98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25-326
    2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蔡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定》,参见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学习文献简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90
    2《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发挥广大妇女群众的力量》,参见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编:《中国妇女运动文献资料汇编(1949-1983)》(第二册),北京:中国妇联出版社,1988,262
    3《发动妇女投入生产,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中国妇女》1956.3
    [1]蔡翔,革命/叙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2]陈荒煤,当代中国电影,【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3]胡菊彬,新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史1949-1976,【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12月
    [4]老鬼,母亲杨沫,【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1978年
    [6]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家庭藏书集锦之领袖文集卷,红旗出版社,1998
    [7]全国报刊电影文章目录索引1949-1979,【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11月
    [8]舒晓鸣,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
    [9]吴迪,中国电影研究资料1949-1979(上卷),【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10]朱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11]周涌,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12]中国艺术影片目录1949-1979上、下,【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
    [13]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宣传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M】新华书店发行,1950年3月
    [14]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1]陈荒煤等,当前电影创作问题座谈会,1958.10,中国电影,
    [2]陈默,崭新的人,崭新的艺术——评“中国电影”八月号上的三个短片剧本,1958.9,中国电影,
    [3]陈翔,关于倡导社会主义工业题材影视艺术创作的思考提纲1991:4,中国电视,
    [4]陈夫,叶明,访问黄宝妹1958.8,中国电影,
    [5]汉铭,上海西宫举办工业题材电影研讨会1991:1,电影评介,
    [6]侯克明,符号化的视听语言“工农兵电影”叙事研究(1949-1966)2008.10,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7]金莹,工业题材概念急需厘清2009.6.4,3,文学报,
    [8]蓝马,谈“疾风劲草”中青年演员的创造1958.8,中国电影,
    [9]蓝青,试谈生活与表演技巧——从“黄宝妹”工人的表演中所感受到的1958.12,中国电影,
    [10]刘汉铭,工业片散谈1989:1,电影评介,
    [11]鲁韧,纪录性艺术片追求些什么1959.12,中国电影,
    [12]孟犁野,杨国还,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跋涉前进——工业题材影片的历史回顾1991.3,电影艺术,
    [13]梅朵,让银幕沸腾起来1984.10,电影艺术,
    [14]梅阡,三代鋼铁工人的英雄史詩看《钢铁世家》1960.5,电影艺术,
    [15]瞿白音,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1962.4,电影艺术,
    [16]钱俊瑞,大跃进中的新典型1958.8,中国电影,
    [17]启之,李镇,杜伟,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系列于敏访谈录2008.8,当代电影,
    [18]齐衡,一次集体创作的体会——《钢铁世家》表演手记,1960.5,电影艺术
    [19]戚吟,十七年电影再反思——兼评《毛时代中国电影的历史、神话与记忆1949—1966》,2005.9,文艺理论与批评
    [20]《人民论坛》杂志社,呼唤新型工人形象,2006.5,当代电视
    [21]桑夫,演员蓝马和他的角色塑造,1956.2,戏剧报
    [22]沈芸,中国电影报,2006.2.16,十七年电影的经济效益
    [23]上海市职工影评协会,繁荣工业片的八项倡议,1991.1,电影评介
    [24]谭霈生,杨天喜,简評《六十年代第一春》《风流人物数今朝》,1960.8,电影艺术
    [25]吴迪,新中国电影第一部:桥的功过,2005.5.17,博览群书
    [26]王洁,英雄赶派克桑弧,1958.8,中国电影
    [27]王琪,学习同时代英雄们的高贵品质——《钢铁世家》表演手记,1960.5,电影艺术
    [28]辛夷,山歌好唱口好开——评影片“水库上的歌声”,1958.8,中国电影
    [29]谢晋,深刻的教育愉快的协作——拍摄黄宝妹工作散记,1958.11,中国电影
    [30]习文,战斗的性格,地方的特色——評峨嵋厂的第一部故事片《嘉陵江边》,1960.11,电影艺术
    [31]于敏,银幕呼唤工人形象,1991.3,电影艺术
    [32]尤翔,空中运土,1958.5,中国电影
    [33]艺军,共产主义思想的凯歌——评《春满人间》,1960.3,电影艺术
    [34]钟黎,,影片《笑逐颜开》,1960.3,电影艺术,
    [35]张艳梅,十七年电影中的生产、服务意识与人民群体的建构,2008.7,艺术百家
    [36]郑君里,瞿白音,徐韬,赵丹等,炉边夜话,1957.1,中国电影
    [37]周涌,体制化:1949年以后中国电影生产体系的重构,2009.10,当代电影,